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通过建立1/4车辆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进行了车辆主动悬架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器的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被动悬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二自由度1/4车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线性最优化控制理论进行了汽车主动悬架的LQG控制器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具有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车辆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主动悬架集成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提出的主动悬架的集成优化方法是以主动悬架的结构参数与LQG控制器为优化对象,以主动悬架系统输出的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位移、轮胎动位移和主动控制力的加权和为优化性能指标。同时提出了一种混合优化算法,它利用梯度算法每次迭代得到的结果来改进遗传算法的群体,而用遗传算法的最优个体与梯度算法的迭代解相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优点作为梯度算法下一步迭代的初始点。运用该混合遗传算法进行主动悬架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能有效地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在ADAMS软件中建立包含整车、人、随机路面等要素的仿真模型,使模型更接近实际。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产生主动悬架的主动力,进行联合仿真。联合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主动悬架有助于减小汽车运行中悬架的垂直加速度,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联合仿真的方法避免了复杂模型的动力学公式和传递函数推导,是开发车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1/2汽车主动悬架的可调模糊控制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用于1/2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在设计模糊控制器时,引入模糊控制规则调整因子,使得控制策略灵活,适应性强,并以模拟路面时间历程为输入对汽车1/2主动悬架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可调模糊控制器控制的主动悬架,汽车的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汽车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阶跃函数和模拟路面为输入,对汽车1/4主动悬架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被动悬架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控制的主动悬架,汽车车身加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免疫算法的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晓琳  殷智宏  郭孔辉  杨笠 《汽车工程》2006,28(5):465-467,470
应用免疫算法理论,以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车轮动载为控制目标,设计了基于汽车1/4模型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该算法利用信息熵作为评价抗体亲和力的指标,具有多样识别能力、强鲁棒性和免疫记忆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免疫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模糊PID控制器对4自由度主动悬架振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4自由度1/2车体力学模型,针对车辆悬架为一非线性、时滞、不确定系统,设计了一种改进的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器。以SANTANA2000实车悬架为仿真参数,以阶跃信号激励为路面输入,在Matlab中进行了时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PID控制的主动悬架对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等平顺性指标改善明显.响应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也有了显著的缩短,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优于被动悬架和单纯的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对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缪谮  屈文忠  邱阳  张陵 《汽车工程》2001,23(1):9-12
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该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有线自适应调整模糊控制的有关参数。1/4车辆模型作为系统仿真对象,模糊逻辑控制器可以显著发减小车辆的振动及干扰,提高车辆受路面激励时车辆的舒适性。仿真结果清楚地表明该模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当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参数发生变化时该模糊控制器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MATLAB语言对现代汽车主动悬架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对其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可以为主动悬架的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包含半主动悬架的4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LQG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以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位移和悬架控制力作为车辆LQG控制的性能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采用半主动悬架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而与层次分析法相比,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更易于确定加权系数,更便于设计LQG控制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将客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车辆技术管理三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把定性指标定量化,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综合分析得出客车的安全性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明隧道中的不良地质,已成为当前岩溶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思路和流程,既发挥了每种预报方法的优势又提高了探测效率,且避免多种超前预报方法简单组合、效率较低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探测目标优选出适应性强、效果显著的预报方法,既能降低多解性,改善超前预报效果,又能提高综合预报的效率。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公路管理和公路监管2个方面选取了参与评价的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采用价值分析评价法确定路政管理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车辆主动悬架的遗传粒子群LQG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电液主动悬架滤波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1/2车辆模型和非线性电液作动器,提出并详细设计了主动悬架滤波输出反馈控制器。整个主动悬架系统分解为内、外两个回路,外回路采用滤波输出反馈控制,大幅度衰减了车辆在高低频范围内的起伏和俯仰运动,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内回路基于非线性作动器模型,采用传统的PI控制器,较好地跟踪输出了控制系统需要的作用力。此外,还对作动系统的摩擦力进行了详细建模。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演示了主动悬架的良好性能并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轨道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正处于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潮之中,如何对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综合考虑影响轨道应用效果的各种技术、经济因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评价,最后得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较有砟轨道的技术经济性更高的结论,为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柴油机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油机噪声源的特点,以柴油机的表面辐射噪声信号为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发动机的噪声源进行了识别.建立具有目标层、频率层和噪声源层3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在各个频率段.比较柴油机不同部件的表面噪声信号,构造层次判断矩阵,计算各噪声源对噪声评价点影响的权值,考虑噪声辐射表面积后进行总排序,识别出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为齿轮室罩,是降噪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An Optimal Self-Tuning Controller for an Active Suspension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An optimal self-tuning control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vehicle suspension design. The controller, incorporating a weighting controller, state observer and parameter estimator,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linear optimal control (LQG) theory. Based on the updated estimates of vehicle parameters and states, and the adapted weighting parameters, the LQG controller provides the optimal set of gains ov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elf-tuning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and proved by simul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