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在室内进行晴天、中雨、中雨+雾(能见度100 m)和中雨+雾(能见度50 m)四种不同驾驶条件下,驾驶员高速公路驾驶工作负荷特性的仿真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随天气条件的恶劣程度增加,驾驶环境的能见度对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影响最大.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采取不同的交通安全管制措施,约束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以降低不良天气带给驾驶员的过高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2.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时段的车辆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交通流Greenshield 经典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雾天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80%.研究成果对研究公路沿线能见度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制定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能见度与视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驾驶舱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研究平直路段上不同能见度下车辆的运行速度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大量的实地采集数据,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在视距受限时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结论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研究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现行中美规范平行式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方法的差异,结合运动学模型和可接受间隙理论,在考虑主线交通水平、初始速度与可变间隙3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平行式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求解模型,分析了3种影响因素对加速车道长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初始速度和期望主线交通水平的加速车道长度确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3种影响因素对加速车道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设计时速下,《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规定的长度最小值均小于仿真值,在设计时速为100km·h~(-1)时,三级服务水平上下限的加速车道长度分别比规定的最小值大27~36、9~27 m,在设计时速为80km·h-1时,分别大10~22、4~24m,在设计时速为60km·h~(-1)时,分别大15~24、13~30m;随着初始速度的减小,加速车道长度呈现增大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第4种临界间隙函数的加速车道长度最大,而第1种临界间隙函数的加速车道长度最小,表明临界间隙越大,需要的加速车道就越长;不同设计时速下三级服务水平上下限加速车道长度和初始速度的二次函数拟合度为0.865 8~0.999 7,因此,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可见,本文的快速路平行式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车与人工驾驶车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跟驰模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观跟驰驾驶模型,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条件下的路段通行能力函数,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将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引入经典的BPR函数,推导了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最后,设计了数值实验讨论了自由流速度(自由流行程时间)、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和安全车头时距对路段阻抗的影响.结果 表明:(1)当路段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的引入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2)当自动驾驶车的渗透率为30%时,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对行程时间的改善最为明显;(3)当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而随着路段流量的增大,自由流速度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共同决定路段的行程时间.相关成果可为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车辆在高速公路车道保持阶段行驶过程中的轨迹横向摆动行为特征,利用高速公路无人机航拍的车辆轨迹数据集,基于车辆位置坐标提取行驶轨迹和速度,计算车辆在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轨迹摆动特征指标,包括轨迹横向摆动的幅度和在摆动周期内的纵向行驶距离,分析不同车型的速度分布特征,研究行驶速度和车道位置对车辆轨迹横向摆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小型车和大型车的车身尺寸和动力性能存在显著差别,但两者的轨迹摆动幅度在整体上基本相同,两种车型的摆动幅度平均值分别为0.587 m和0.560 m,摆动周期内的行驶距离分别为252.95 m和251.99 m;车辆轨迹的横向摆动幅度对速度变化不敏感,不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大,在高速条件下趋于平稳甚至下降,同样,摆动周期内的行驶距离与行驶速度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不同的车道位置对轨迹摆动行为有一定影响,对小型车而言,车道位置由内向外变化时,轨迹摆幅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而大型车的轨迹摆幅则是中间车道最小;国内高速公路车辆轨迹摆幅略高于德国HighD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但整体上非常接近;根据车辆轨迹的横向摆动幅度特征,可以确定高速公路小客车专用车道(或是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量以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对城市道路车速运行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速度一能见度为变量绘制P-P图,进而分析出符合不同能见度下的车速分布模型。通过不同车速分布模型的建立和P-P图的分析得出:能见度较高时(能见度大于10000Lux时),整体车速波动范围较小;能见度较低时(能见度小于500Lux时),整体车速波动范围较大,该结论印证低能见度下事故率升高的原因。最后,以低能见度下车速的85%位车速为依据,给出低能见度下城市道路车速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打车软件的使用会造成驾驶员在驾驶中频繁进行手机操作。本文以驾驶模拟器为试验平台,探究了这些操作对驾驶安全的影响。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由使用打车软件引发的分心操作,对驾驶员速度控制能力与车道保持能力有显著影响,其中,操作导航的影响程度最大,通话操作次之,接单操作的影响程度最小;驾驶中使用打车软件将显著增加驾驶员违章次数(P0.05);操作导航、手持通话、免提通话三类行为,会使驾驶员前方信息观察能力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识别高速公路匝道对主线车流的影响等级和范围,本文提出基于速度波动特性的高速公路匝道影响量化方法。通过建立改进加权速度排列熵指标以量化各服务水平下匝道对高速公路主线车流的影响,对建立的指标进行谱聚类分析来确定匝道的影响阈值。应用京昆高速及二广高速的99个平行式合流匝道和直接式分流匝道多点主线线圈检测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 明,所提出方法可识别高速公路主线车流受匝道的影响程度。合流匝道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比次外侧车道高4%~69%;A~C级服务水平下,分流匝道对上游主线最外侧车道影响程度比次 外侧车道高6%~29%,D~F级服务水平下,最外侧车道受影响程度比次外侧车道低10%~13%。合流匝道的影响范围是合流点上游350m至下游550m;其中上游160m至下游100m和下游180~ 270m为核心影响范围。分流匝道影响范围为分流点至主线上游850m,其中750~850m、450~ 600m、100~300m为核心影响范围。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匝道交通设计、管控策略和提升仿真可靠性提供依据,可有效降低设置匝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确定疲劳预警提示时机是车载疲劳预警提示技术中的关键和难点,通过驾驶员对预警提示的驾驶行为响应特征来判断提示时机的合理性是解决该问题的新思路. 通过开展在疲劳分级预警提示环境下的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员眼动(眼闭合时间比例)和车道偏移(车道偏移标准差、车道偏移均值、车道越线面积)指标,并通过成对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分析不同等级预警提示前后15 s时间内关键驾驶行为指标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疲劳分级规则下,一般疲劳预警提示后,车道偏移标准差均值显著下降0.129 1,车道越线面积均值显著下降8.574 4;在严重疲劳预警提示后,眼闭合时间比例显著下降0.044 9,但车道偏移标准差和车道越线面积均未发生显著改变,驾驶员应该尽快停车休息.   相似文献   

11.
驾驶经验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驾驶经验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影响,招募32名被试开展现场运行测试(FOTs).开发的试验车通过数据同步技术采集车辆运动学信息、道路环境信息和驾驶人操作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城市快速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跟车时,ADAS对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均有积极影响且对非熟练驾驶人更为显著;制动时,ADAS对非熟练驾驶人有积极影响但对熟练驾驶人有消极影响;接受程度方面,熟练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显著高于非熟练驾驶人.本文研究结论为避免ADAS在特定驾驶经验的人群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对456名驾驶人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一份有21个项目的驾驶愤怒表现量表(Cronbachα=0.861),量表包括操作强度、操作频率、言语攻击、对车发泄、自我调节5个可靠的分量表,子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α)在0.667~0.894之间.除自我调节子量表外,其余各子量表彼此显著正相关.并通过比较月收入不同的驾驶人驾驶愤怒表现得分平均数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庆金秋,和妻开始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旅行一一美国西部自驾游。约5500公里的历程、16天的驾驶、7个州的穿越、1辆三厢轿车,1部GPS、1台照相机、1对平凡的中国夫妇,就这样随走随看并记录了整个旅途中不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许在美国的这些日子,对美国汽车生活仅仅是个体验,但是其带来的感触却远远超越了体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分道路类型的不同速度行驶工况开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行驶工况建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逐秒浮动车数据的分道路类型和速度的行驶工况的建立方法,并提出利用机动车功率分布选择短行程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建立的行驶工况能够反映不同交通状态之下油耗和排放测算的机动车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仿真器由司机操纵台、计算机、视景和音响系统、性能显示系统组成。 教员通过计算机衬其进行管理。由于有能正确表达机车车辆性能和列车 运行状态的数学模型,仿真器可根据司机的操作,实时地显示列车运 行中各种动态性能。仿真器可用于科学研究、行车组织和司机培训等 方面。   相似文献   

16.
依托先进的工业技术,日本在汽车驾驶模拟器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首先回顾了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应用.然后以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面向人、车、交通研究的通用驾驶模拟器”为例,着重从驾驶行为、道路与交通设计、交通安全、交通环境效益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几方面阐述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研究上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汽车驾驶模...  相似文献   

17.
驾驶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交通研究的热点。在总结国内外驾驶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的进程将驾驶行为分解为认知过程、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学习过程,提出了驾驶执行过程在驾驶行为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驾驶执行过程研究的基础、内容以及方法,可为深入研究驾驶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星星 《交通标准化》2014,(11):7-10,14
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仿真工具能够真实地再现实际的交通运行环境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使前期仿真较难涉及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得以实现.鉴于此,在讨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三种常用的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其车道变换模型中的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车道变换中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是汽车操纵的主体,不同的驾驶员有着不同的驾驶行为和习惯,好的驾驶行为和习惯,合理的驾驶操作,可使汽车燃料消耗降低15%左右.  相似文献   

20.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一位安全管理行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