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忠泰 《上海汽车》1997,(1):12-13,17
本文概要介绍了桑塔纳轿车用起动电机电枢嵌线设备的改进设计、制造和调试过程,并对该朵的工作原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分层错位嵌线法的原理,比较设计改进前后的性能及改进结果,分析分层错位嵌线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由交流发电机定子理论依据,总结出了交流发电机的定子规律。并地3种定子嵌线方式的对比分析,提出国内厂家应采用机器进行自动嵌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驱动电机关乎着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源转换效率,永磁同步扁线电机因其大扭矩、恒功率、强磁场等优势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文章通过分析扁线多层电机的性能参数,以永磁同步扁线6层定子电机为例,采用叠绕组和波绕组两种绕制方式展开绕组绘制图,对6层定子绕组接线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叠绕短距绕制时节省端部用铜,但引接线比较杂乱且最后线圈嵌线较困难;波绕组虽引接线整齐美观,但短距绕制时不能节省端部用铜量,据此解读了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的嵌线技术,力求解决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难点和汽车维修技术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桥梁浅覆盖层河床深层高强度嵌岩桩施工成孔难度大的问题,以怀阳高速上西江特大桥主墩桩基础为依托,分析了桩基施工平台的设计,并对高强度嵌岩桩工艺进行了优化,从而对施工钻井设备的选择和工艺进行改进,最后,对旋挖钻机在浅覆盖层深嵌岩桩的成功应用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建初 《公路》2007,(9):74-77
主要介绍目前在香港地区广泛采用的嵌岩H型钢桩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给出了香港现行基础规范和设计指引中推荐的设计承载力取值和抗拔桩破坏模式,并从成孔设备的选择、施工程序以及静载试验等方面介绍了嵌岩H型钢桩的施工技术要点和基桩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7.
烈士公园南站是长沙地铁6号线关键控制工程,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被迫采用暗挖法修建车站。暗挖地铁车站属于超大断面隧道,设置结构中板分隔成站厅和站台上下两层,中立柱可嵌固至中板或拱顶。中立柱的嵌固位置关系到隧道结构的安全和车站站厅的通透性,长沙地区尚无暗挖地铁车站可供参照,故需结合隧道结构受力和车站运营服务功能决定。本文采用荷载-结构法对隧道结构断面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隧道附属接口开洞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结构中立柱的嵌固位置对拱圈整体受力影响不大,但中立柱嵌固至拱顶能有效约束隧道拱顶竖向位移,控制地铁运营使用期间结构裂缝的发展,同时还能保证车站附属接口开洞时的施工安全,具有良好的结构可靠性。研究结论对即将启动的长沙地铁7号线及后续线路暗挖地铁车站的修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靳世鹤  孙红斌  李强年  张海军 《隧道建设》2018,38(10):1729-1733
为解决盾构管片预埋槽道不可更换及全环预埋等问题,以兰州地铁2号线1期工程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对盾构管片外嵌式槽道技术进行研究,主要从其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展开。研究指出: 外嵌式槽道技术不仅能满足机电设备安装的各项要求,且安装方法简单易行,在隧道内可更换和分段安装,比全环预埋槽道技术可节省成本约40%;外嵌式槽道技术不仅适合地铁或高铁盾构隧道,也适合暗挖隧道和城市综合管廊隧道,通用性强,推广意义大。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联锁和ZPW-2000A四显示自动闭塞设备作为铁路信号自动控制主体设备,在技术上产生了跨越式的进步,在电源方面也与以往的车站和区间信号设备有本质的不同。本文针对计算机联锁和ZPW-2000A四显示自动闭塞设备电源混线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区分电源线间混线和电源与地线混线两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案,有效消除了计算机联锁与ZPW-2000A设备电源混线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温沥青混合料早期强度不足、胶结材料强度较低等问题,以逐级填充和干涉理论为基础,借鉴集料和土粒的分形理论建立数学函数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5种不同的设计级配。结果表明:5种设计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和嵌挤能力,且存在一个粗集料级配曲线范围,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骨架嵌挤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混杂纤维混凝土螺栓剪力键的极限承载力、滑移特性及破坏模式,设计3组10个推出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纤维、螺栓直径、螺栓孔径比等对混杂纤维混凝土螺栓剪力键的承载力、螺栓拉力、破坏模式及荷载-滑移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螺栓直径,可以明显提高螺栓剪力键的承载力,其中Φ22直径螺栓较Φ16,Φ19的螺栓的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83倍、1.39倍;孔径比越小,螺栓剪力键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越大,极限滑移量明显增加;随着混凝土强度降低,螺栓剪力键极限承载力和初始刚度明显降低,滑移量则有所增加;掺入纤维后可以提高螺栓剪力键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对极限滑移量改善不明显;钢混界面黏结力提高后,剪力键的初始刚度有所增加,承载力和滑移量则明显减少。最后,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拟合方法提出了钢-混杂纤维混凝土螺栓剪力键承载力计算公式和荷载-滑移曲线公式,为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13.
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昱  刘开云 《隧道建设》2010,30(3):231-234,245
对国内外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需求,以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测项目为应用对象,运用数据库管理和图形可视化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模型,实现监测数据的录入与存储操作、多视图可视化查询、时态曲线与空间状态曲线图、回归分析、生成报表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依据隧道设计规范中围岩稳定判断的相关规定,增加围岩稳定分析与预测专家库功能模块,最终开发完成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工程实际,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隧道工程施工监测数据分析提供一个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各种复杂环境下路面车道线的高效精确检测是自动驾驶领域中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由于车辆实际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和路面车道线的多样性,现有方法在车道线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上仍需不断增强。提出一种面向多元场景结合GLNet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首先采用改进Gamma校正对待检测路面图像预处理,消减光照不均匀、夜晚等环境干扰,增强车道线纹理。然后为增强数据集的多样性,在LaneNet网络的基础上引入对抗生成网络DCGAN,构建GLNet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编码-解码的网络结构提取车道线特征(车道蒙板和像素点),通过DBSCAN聚类算法将不同车道线划分为不同的实体,使用H-Net网络学习的视觉转换矩阵优化并拟合输出车道线。最后基于已训练好的GLNet权重模型对车道线进行精确提取,并在Tusimple数据集和自制数据集上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准确率可达97.4%,相较于基于LaneNet网络的车道线检测算法明显提高;DCGAN网络的加入丰富了数据集类型,并提高了该模型的表征及分类能力;DBSCAN聚类算法的平均聚类时间约为0.016 s,相较于Meanshift算法运行效率更高。所提出的方法考虑了不规范、环境复杂等多种道路类型的车道线检测任务,提升了对复杂噪声与多元场景的处理能力,在车辆辅助驾驶领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渗漏水防治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内必须面对的难点和挑战。为此,综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实践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渗漏水类型及诱发原因、服役期渗漏水检测方法及原理、设计施工阶段渗漏水预防的理念及技术措施、施工运营期渗漏水处治的内涵及方法,展望了值得重视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可按照渗漏水发生部位、形式、水量分为不同类型;渗漏水诱发原因极其繁杂,涉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施工、使用环境等多个方面;服役期渗漏水快速无损检测法的精度还有待提高,现阶段应与传统检测法相辅相成,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智能化、轻巧化和实时监控预警;渗漏水预防的核心在于防排水设计原则合理、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可靠、防水材料强度及耐久性满足要求;渗漏水处治的主要方法是注浆封堵,浆液扩散机理、注浆量及注浆厚度确定、浆液与水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注浆材料研发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所得研究结论与展望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的实践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外特大型桥梁越来越多地投入运行,桥梁安全更显重要。对此,该文经总结管养工作的经验,认为:管养单位应当始终把大桥结构安全受控作为管理重心,根据桥梁各类检查的不同作用及相互间的联系,抓住检查、检测和监测工作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桥梁检查、检测、监测方案,并持续进行认真检查,定期进行检测成果对比分析,掌握结构变化规律,以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冻融循环作用下炭质页岩蠕变是高速公路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炭质页岩的蠕变特性,将炭质页岩试样分别进行0次、5次、15次、25次冻融循环,在围压为4 MPa条件下,采用分级增量加载方式对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发现冻融作用下炭质页岩蠕变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轴向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应力水平和时间增加而增大;根据蠕变曲线特征,将蠕变曲线分为2个阶段,即稳定蠕变阶段和不稳定蠕变阶段;利用损伤定义及Lemaitre应变等效方程,建立稳定蠕变阶段的冻融损伤演化方程;基于损伤力学和概率统计理论,采用Von-misses屈服准则,建立不稳定蠕变阶段的冻融和蠕变耦合损伤方程;通过引入冻融和蠕变损伤变量对Burgers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建立冻融作用下的蠕变损伤模型。研究表明:岩石损伤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损伤增加速率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冻融和蠕变耦合作用下,冻融作用使得岩石损伤累积,会加快岩石的蠕变破坏;分段建立的损伤方程能较好地揭示岩石损伤随冻融循环次数、应力水平和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改进的蠕变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度较好,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研究成果能为炭质页岩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麻文焱  王巍  闫亚坤 《汽车技术》2007,(3):41-42,46
某汽车公司2001年底投放市场的轿车,在我国海南使用中有个别车的油箱锁紧盖回油管座根部出现裂纹,存在燃油渗漏故障。针对该车的相关零部件(油箱、油管及油箱锁紧盖)进行了测试,结合车辆具体结构和海南的使用条件,通过分析得出了油箱锁紧盖的失效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对改进后的油箱锁紧盖进行的试验测试,证明了对该油箱锁紧盖失效原因的分析是正确的,改进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平原区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河道众多,同时平原地区经济发达,路网也相应发达,故需要修建的构造物较多。构造物类型的选择与布置,不仅对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工程造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对线形设计效果及其使用质量的优劣有着重要影响。该文对平原区高速公路纵断面线形优化策略进行了探析,对构造物的选取与布置进行综合衡量,并选择适当的纵断线形技术指标与合理的交通组织,来对纵断线形进行优化,以期实现在工程造价最经济的同时,纵断线形设计效果及其使用质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5,35(12):1235-1242
阐述了各国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要求和日本的相关研究,强调在今后的隧道施工中,必须强化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测试,积累有关初期强度的数据,摸清楚初期强度与变形控制的规律。喷混凝土最佳配比是确保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介绍日本建议的确定喷混凝土最佳配比的试验施工流程,提出应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尤其是日本对喷混凝土机械的研制及应用情况(包括:分离式喷射系统,一体式喷射系统,长臂喷射机,双喷嘴喷射机等),认为提高喷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实现快速及时喷混凝土,对保证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是保证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之一。列举了各国应用纤维喷混凝土的现状,认为合适的纤维补强材料可以取代金属网,应当尝试,以简化作业程序、提高喷混凝土速度和质量。介绍了日本青函隧道对喷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的长达40年的调查情况,认为青函隧道的喷混凝土保持了长期的耐久性。最后强调,强化对喷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机械的开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确保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如何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是今后在施工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这2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确保喷混凝土在初期支护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