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船舶工业自主技术创新中的问题及改进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舶工业是我国制造业中自主技术创新较为成功的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下一步推动我国船舶工业自主技术创新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而产品数字化设计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源头。现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三维CAD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了自主版权的船舶三维设计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介绍了自主开发的三维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该船舶三维设计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成功,打破了国外三维设计系统在我国船舶设计上的垄断,为我国造船数字化工程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此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的能动性问题.首先梳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的能动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动性进行界定和具体分析.根据创新的概念,在综合之前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能动性大体可以分解为能力方面和动力方面,在能力方面,指出外部要素的利用能力、内部要素的管理能力和内外部要素的整合能力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重要部分;在动力方面,尽管文献中主要涉及市场力、科技力和政策力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要素,此文所提出的能动性更强调企业所内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非外在的拉动力,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动力才是技术创新能动性的不竭来源.此文最后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主体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方面,提出了提高其能动性的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风清 《中国水运》2007,7(4):176-180
分析了烟台市中韩制造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提出了烟台市应抓住承接韩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韩国制造业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同时承接国内发达地区外资产业的二次转移,加强人才、物流等薄弱环节的建设,积极将烟台建设成为韩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地,在吸收国外技术转让的同时,打造自主品牌,逐步将烟台市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展望2019年,煤炭消费增速稳定,在煤炭供应将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供需大概率继续保持平衡,同时国家调控市场方式也将更加稳健灵活一、宏观环境分析1. 2019年GDP及PMI增速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劳动力市场平稳,价格基本稳定,部分行业利润高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继续回升,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6.
环球网科技 《船舶工程》2018,(10):I0015-I0015
2018年10月11日,江苏连云港,中船重工716研究所技术人员在调试一款爬壁机器人。位于高新区的中船重工716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除锈爬壁机器人,在武昌船舶公司自动化激光除锈除漆试验中获得成功,改变了国内在船舶涂装机器人系统无成熟产品推广的局面,为我国船舶智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看我国船舶工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强 《中国造船》2004,45(2):1-6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一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所必备的要素条件,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同时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两个核心条件--市场规模和劳动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船舶工业的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简要分析和对世界造船中心空间转移历史轨迹的描述,推论出我国将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一结论.进而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加快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现实意义:(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推动综合国力水平提高;(2)对正在发生的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这一历史进程产生积极贡献;(3)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实现劳动力要素的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最后提出,我国船舶工业现阶段应采取"以变制变"策略,积极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实现优势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自主研发取得一定突破,基本掌握重点产品关键制造技术,本土化生产率达60%以上,但本土化不是国产化,更不是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应在引进消化吸收后更注意技术创新,在有条件的配套产品中率先加快配套的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市场资讯     
《机电设备》2007,24(3)
综述政府工作报告关注船舶工业3月5日,嗣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新型般舶的自土化工作,将其与白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临界火电机组一起,作为2006年我国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从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产业发展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了我国船用柴油机产业现状,介绍了船用柴油机技术发展动态和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业发展趋势,并对船用柴油机制造业发展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产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国家提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为推动模具行业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带动整个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目标,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联合安世亚太公司提出"模具行业中小企业精益研发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并在工业与信息化部立项而成为国家级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振华重工完成国内首台深海J型铺管设备样机试制。该样机的问世,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打破欧美垄断,基本实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J型海底管线铺设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制造,满足了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尤其是南海油气开发需求,形成了深海油气装备整套出口的能力,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深水油气开发领域的综合竞争力。J型铺管法主要用于深海区域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船舶制造业的自身特点 ,通用的成本控制理论无法在船舶制造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和船舶行业的发展。针对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 ,结合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的原理、体系结构和控制过程 ,并结合实例 ,论述了如何利用该方法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实现目标利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造船业能否由大变强,除了解决眼前的产能过剩、订单下降、利润过低的"标",还得解决科技含量低、配套不完善、生产效率低等深层次的"本"的问题。仅仅治标,也只能是舒解眼前的痛,将来的造船业仍会后劲不足,遇到世界经济的动荡,仍不可避免地陷入泥淖。所以,中国造船业在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刮骨疗伤"式,让我国船舶制造业在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完成综合实力的超越,从而实现造船强国梦想。  相似文献   

15.
此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的能动性问题。首先梳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主体的能动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动性进行界定和具体分析。根据创新的概念,在综合之前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能动性大体可以分解为能力方面和动力方面,在能力方面,指出外部要素的利用能力、内部要素的管理能力和内外部要素的整合能力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重要部分;在动力方面,尽管文献中主要涉及市场力、科技力和政策力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要素,此文所提出的能动性更强调企业所内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非外在的拉动力,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动力才是技术创新能动性的不竭来源。此文最后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主体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方面,提出了提高其能动性的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劳动力成本是构成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越来越大.但这种影响又因不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不同、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的比较,综合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轮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邮轮制造业带来巨大机遇,而邮轮本身也朝着规模大型化、功能全面化和船龄年轻化的趋势发展。虽然我国造船企业有建造各种船舶的经验,但唯独豪华邮轮尚未建造。文中通过分析世界邮轮制造业现状及我国发展邮轮制造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发展我国邮轮制造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5,27(4):61-61
由山东强力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独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冲立达”牌超声波振动处理机,目前正逐步进入造船等制造业,在金属焊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检》2007,(1):64-65
国际航运企业在华机构近2000家,海洋工程设备订单将激增,今年铁矿石贸易可实现“双赢”,我国钢铁行业利润今年平稳回升.  相似文献   

20.
一、地方港口协会的组织领导体制要由挂靠在港务局转变为自立自主办会的行业组织 目前各地方港口协会尚未形成自立自主办会的港口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