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京沪铁路提速后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类比预测的方法,对京沪铁路提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京沪铁路沿线大部分区段的铁路噪声接近或略超过70dB(A),较提速前的铁路噪声影响均增大2~3dB(A),沿线受铁路噪声影响的居民人数约增加10%。  相似文献   

2.
铁路干线两侧铁路噪声过渡带宽度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居民对铁路噪声主观反应调查,验证了铁路噪声与道路交通噪声对人的影响程度一致性。又依据噪声传播规律,提出了城市不同功能区距铁路干线适宜不同距离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农村道路安全性能,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展,集成DEMATEL与ISM法对农村道路条件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农村道路条件影响因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多元平均法进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得到农村道路安全问题最直接和根本的影响因素,通过算例验证评价方法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结果为减少农村道路事故发生和改善农村道路安全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估问题,根据农村道路情况分析并提出一套完整全面的评估框架: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协调分析法建立农村道路安全分析、评价与决策模型,并给出一个实例分析。通过灵敏度分析与实例结果对比,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框架和方法能够很好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架独立轨道交通具有建设、运营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对周边居民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突出,道路与轨道双层合建高架的上层道路桥梁可起到屏蔽作用,减小由轨道交通引起的道路上部区域噪声。为分析不同道路桥梁形式对轨道噪声传播规律的影响,根据实测钢轨振动加速度,建立二维声学模型进行轨道噪声传播规律预测研究。首先采用现场噪声实测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比分析独立双U梁轨道、空心板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小箱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的噪声传播与分布规律,揭示双层高架桥梁的降噪机理。结果表明,上层道路桥改变了噪声的传播途径,在增大桥下噪声的同时可以使得一部分区域(道路桥侧上方)的噪声减小;进而,在道路以上区域,小箱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形式相比空心板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显著降低了噪声级,大部分降幅在6~11 dB(A)之间,最大降幅约21 dB(A);与空心板梁结构形式相比,底面凹凸不平的小箱梁结构能将声能量更好地限制在道路桥梁以下范围内,从而对道路上方区域取得更大的降噪效果。提出的噪声预测方法可为公轨合建双层高架的轨道噪声快速预测与评估提供参考,计算结果可为双层高架的道路桥梁选型提供声学性能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噪声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根据离开轨道中心15m处高速铁路的噪声暴露声级,通过引入地面衰减、屏障衰减和房屋建筑及树木的附加衰减参数,建立噪声理论分析模型。导出预测高速铁路牵引噪声、轮轨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的理论计算式。对秦沈客运专线铁路噪声进行了预测。经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德国Schall 03铁路噪声预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国标准Schall 03铁路噪声预测方法的理论推导和分析,论证了预测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该方法没有考虑铁路噪声频谱特性、垂向指向性和地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列车类型的声学参数和速度修正方法也不符合我国铁路状况,因此不能满足我国铁路噪声预测的要求。在引进或采用该方法时,应对预测计算模式进行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沿线噪声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岩  张艳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5):131-134
从点声源的理论出发,对列车运动噪声进行预测计算,采用一列车通过时的单发暴露声级、时间特性的最大声压级和一定时间内的等效声级等作为噪声评价量,编制了相应的可视化软件,并将预测结果与日本预测方法进行对比,证明该软件预测计算的准确性及采用点声源理论进行预测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铁路车辆运行噪声的源强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以单节车辆运行的声暴露级LSEO作为铁路列车运行噪声预测的基本源强参量,并给出了确定LSE0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客、货列车在基本运行和线路条件下的源强参数值,可用于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高架铁路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准高速铁路和城市轨轨交通的发展,产生了高架铁路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成为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问题。为了及时研究解决高架铁路噪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建立高架铁路噪声预测数学模型,开发计算机预测软件,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铁路工程项目噪声回顾评价的工作方法,从车流变化、声源源强、鸣笛等方面分析了线路类和站场类铁路噪声的特征及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论证了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列车等铁路声源的测量、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为铁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铁道部颁布的TB 10502-9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标准》,结合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考虑和实践中的问题,对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深度、现状调查、噪声测量方法、噪声预测和评价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噪声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轨道线路两侧的声环境预测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声环境影响预测公式进行分析,从计算公式的参考点噪声辐射源强、声屏障衰减模型和声屏障等效频率计算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修正,以期能使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模式更加完善,计算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基于高速铁路轮轨噪声机理,对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建立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模型,为轮轨噪声的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探讨列车—轨道相互作用关系、轮轨表面粗糙度、轮轨接触滤波、噪声辐射比、轮轨系统噪声辐射、地面的声反射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快速客运专线的轮轨噪声进行了数值仿真预测。给出轮轨噪声的频谱特性、距离衰减特性及随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湘桂线黎南段铁路边界噪声测量结果,为黎南段铁路技改工程提供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数据。通过对铁路边界噪声测量,我们了解到昼间噪声值超过GB12525—90标准1.8~4.5dB(A),而靠近车站的测点夜间噪声值超标1.1~2.7dB(A),列车鸣笛的噪声均超过国家标准。铁路边界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对铁路沿线的敏感地点。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铁路噪声预测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路噪声预测模式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关心的一大课题.由于以铁路噪声为主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在项目设计初期进行准确的噪声预测是十分必要的.以声学理论为基础,从铁路噪声预测模式发展现状、噪声源类别及空间位置、户外声衰减特性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铁路噪声预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7.
根据突尼斯内燃动车组项目技术规范中关于车内外噪声要求和评定标准,介绍了动车组噪声源、不同区域断面结构的声学优化设计、车内外噪声预测和采取的降噪措施,通过车内外噪声的测试,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试验与噪声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噪声测量值达到了项目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浅谈比例预测法预测铁路噪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改建铁路兖州地区北环线增二线工程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介绍比例预测法在铁路改建工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例预测法和模式预测法这 2种预测方法的比较 ,提出在使用比例预测法时的一些主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地铁车辆和设备噪声指标不合理的问题,以国内某地铁线路为测试对象,在停车、25km/h通过、慢速通过和回库过弯道有刹车等工况下进行噪声测试和开展车辆内外部噪声特性分析,并重点对牵引逆变器的噪声开展测试与指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车辆静止和运行工况下,牵引逆变器噪声对车辆外部总的噪声能量贡献较小,对车辆内部噪声的贡献明显小于电机、齿轮箱和制动电阻风机等其他噪声源。基于此,建议牵引逆变器等设备的声功率级要求不超过86 dB(A)。同时,对整车和设备的噪声测试结果及分析,可为噪声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前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噪声修正方法存有争议,对铁路噪声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和防治措施的确定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铁路噪声的环境影响特点,认为铁路边界噪声排放评价和铁路噪声常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背景噪声的减除修正;综合声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对铁路噪声适用背景噪声的叠加修正;特殊情况铁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可进行背景噪声的叠加修正,但修正时只应考虑铁路噪声作用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