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山西中南部通道翻越吕梁山越岭方案为例,从区域地形、地质出发,结合沿线经济据点、煤矿分布、泉域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分布,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确定了合理的越岭方案,阐述了越岭选线需要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和条件,才能选择出经济合理的线路走向。铁路越岭选线不仅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而且需要合理处理线路走向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全方位的关系,做到综合社会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永寿梁越岭地区线路方案研究工程实践,针对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黄土沟谷纵横、强烈下切、岸坡坍塌、陷穴分布广、且多呈坡陡谷深的黄土"V"形谷的特殊地形条件,以及以黄土滑坡为主的不良地质广为分布、规模大、危害重的特殊地质条件,首先根据线路基本走向和主要技术标准,在进行大面积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基础上,结合区域内自然特征、环境敏感点等,选择合理的越岭垭口;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系统、全面分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因素,从线路技术条件、越岭主隧道长度及工程施工条件、工程可靠性及环境影响、工程经济性等多方面比选,选择合理的越岭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吕梁山越岭段方案研究,对山区选线越岭地段线路走向的选择、展线位置的确定、沿河傍山地段长隧道与隧道群的选择以及合理处理线路设计高程与煤层、采空区、地下水位的关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铁路越岭段工程艰巨,且直接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投资和施工安全等重大问题,往往有多个方案进行比选。越岭段线路高程大、隧道埋深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靠大面积区域地质调绘和钻探等地质手段很难查清方案地质问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发挥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的作用是我们铁路勘探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集通线越岭段勘探为例,研究物探技术在铁路隧道选线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论:物探技术能够查明隧道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岩性分界、地下水发育情况,为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依据;科学指导钻孔布设并大量减少钻探数量;大大地降低勘测成本,缩短勘测周期,提高勘测质量。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5.
新建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综合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所经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多集中于1 250~3 000 m。线路通过著名的海原大地震地带,地质条件复杂且不良地质较多。该项目将连接拟建银西、宝中、包兰、兰新4条国铁干线。针对该线的特点,应用综合选线方法,重点对控制本项目的主要接轨方案、走向方案、越岭方案、红会矿区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突出了各种方案的侧重点,最终得出了接轨位置理想、走向合理、越岭垭口选择正确、穿越红会矿区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6.
马佳  段俊彪 《铁道勘察》2011,37(3):55-58
大尖山隧道是新建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该隧道长度大,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为了查明大尖山隧道的地质情况,采用了航片判释、野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浅孔钻探、深孔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综合测井等多种勘察手段,综合多方法得到的信息,查明了隧道区地层岩性、构造的分布及特征,为选线、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朔黄重载铁路恒山越岭段工程地质选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朔黄重载铁路恒山越岭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势陡峻,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现象如人为坑洞、滑坡、崩塌、岩溶等发育,研究这些控制线路走向方案的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类似越岭地质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研究结论:越岭地段不良地质发育,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研究确定重载铁路线路尽量顺直,对重大不良地质现象选线时应以绕避为主,必须通过时以查清、探明不良地质的性质、规模、危害程度为先导,然后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通过研究工作线路绕避了多处采空区、躲避了大部分危石,明显改善了此段线路及长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缩短了线路长度67 212 m,节省了工程造价8 758.8万元。通过研究使铁路工程处于较好的工程地质环境中,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和运营的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六盘山越岭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宝鸡至中卫铁路增建二线须穿越的六盘山地区地层结构特殊,断裂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较多,地质非常复杂,研究这些控制线路方案的特殊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地质构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质选线建议供方案研究参考。研究结论:越岭地段一般地层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区域性地质构造比较集中,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确定线路越岭方案前必须对线路可能通过区域进行大面积地质普查,初步查明区域内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构造的分布及发育情况,然后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通过研究工作,线路避开了特殊地层及不良地质发育地段,绕避了区域大断层,明显改善了越岭区长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伊宁至阿克苏铁路南天山越岭地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了确定该线的最佳线路方案,结合伊阿线南天山越岭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对路网规划、经济据点、环保、国防要求、越岭工程实施条件、工期、工程投资等因素进行分析。中方案线路长522. 39 km,新建线路长度较短,工程投资为247. 55亿元,投资较省,经过了较多的经济据点,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地质条件较好,满足环保和国防要求,可以承担新拜铁路运量,推迟新拜铁路的建设时机,工期较短,推荐中方案为越岭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朱涛 《铁路航测》2012,(2):70-74
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接包西铁路,途经呼吉尔特等矿区。通过对包西铁路可能接轨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问题、线路走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铁道建筑》2022,(12):101-104
兰张三四线铁路区域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对于线路走向形成了明显制约,特别是乌鞘岭越岭段,设计提出了沿既有铁路长隧道越岭方案(DK)和经安远镇短隧道越岭方案(DIK)。结合该区段线路走行方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区分布等工程特点,从环境敏感性、噪声、振动、对两侧环境的阻隔影响等环境保护角度开展环保比选,推荐一条技术可行、环保合理的线路方案。经综合分析,在可充分利用既有隧道斜井及施工便道的前提下,推荐DK方案。建议设计阶段提出相应的环保选线原则,系统性地研究铁路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水环境的影响,优化选线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墨镫至左权铁路线路走向(越岭)方案的对比研究,得出根据越岭隧道长度、两站引线线形、工程投资、占用煤田资源和穿越采空区等要素优化出的选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因山区铁路建设工程艰巨,投资大,建设项目立项时,必须经多方面论证;要使线路方案经济合理,需正确选择主要技术标准,同时在线路方案研究中,应合理确定越岭垭口,重视地质选线,通过精心设计,选出一条经济合理的线路,既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又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越岭段的铁路选线是线路选线中的重点、关键,涉及到线路走向、投资节省、运营安全、减灾防灾等;越岭段的选线应因地制宜、因线制宜,综合考虑铁路建设及运营期间的各方面需求。针对锦州港至白音华铁路由赤峰越天河梁进入锡林浩特界,线路方案综合了灾害防治、绿色环保、运营通风、运输实践、投资节省等因素,经过系统的研究、比选后确定。天河梁越岭段线路选线是减灾选线理念在山区越岭选线的工程实践,对严寒多雪的山区铁路越岭选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对达坂山越岭地段线路方案从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达坂山隧道14.9km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期要求及施工条件,对越岭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经比选采用"一双+平导+斜井"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毛斌 《中国铁路》2000,(1):26-29
介绍了内江-昆明铁路线路走向、修建意义、工程概况和地形地质特点,重点从限制坡度的选择、越岭选线方案的确定、工程弃碴的处理、科技攻关以及贯彻铁道部“快速高效”的改革思路几方面介绍内昆铁路的工程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中国铁路》2012,(3):36-40
结合西安—成都客运专线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我国现有CRH系列动车组的基本特性,从适应地形、工程设置、技术经济、施工安全、运输安全、运输能力等方面系统研究论述最大坡度技术方案,使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选择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方案比选和综合分析,提出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推荐采用25‰坡度越岭,在线路走向、线路标准、越岭隧道、桥隧总长、高桥大跨等方面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秦岭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最高运行速度300 km/h,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客运专线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锡二铁路经阿巴嘎旗线位走向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对线路跨101省道、穿阿巴嘎旗砖厂的线位走向从工程经济、地质条件、地方规划等诸多因素考虑,在节省工程投资的前提下,选择地质条件好、满足地方规划的线路走向才是最为合理的。通过对线路经阿巴嘎旗线位走向的方案比选,阐述了铁路选线除了要考虑工程投资和工程地质条件,还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意见,与地、县市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海凤铁路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境内,线路自蓝烟铁路海阳站接轨,终点进入凤城站。在充分考虑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海凤线可能的接轨方案,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就线路走向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问题经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拉脊山越岭段位于祁连地槽褶皱系东南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详细分析拉脊山越岭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及深孔钻探等方法,鉴别中-新生代不同胶结、结构特征砂岩水稳性的差异,提出越岭段的地质选线原则:(1)隧道应尽量避开饱水弱胶结厚层状砂岩,尽量走行于泥岩中;(2)线路宜短距离、大角度且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带;(3)线路应绕避巨型、大型滑坡及错落;(4)隧道应尽量避免走行于向斜核部等储水构造部位;(5)线路应避开小煤窑采空区范围。并研究比较中、东、西方案,得出东方案地质条件较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