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分析干线公路平面交叉口之间区段的划分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构造区、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最后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指标。合理的路侧开口间距可以使交通流平稳到达,降低车辆之间的速度差(速度差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能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该平交路口,合理布置公路平面交叉口,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数量。中国规范中按照公路的等级简单规定了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间距的取值只是考虑了道路等级、车道数量,但没有考虑交叉口的设计速度和交叉口几何特征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平面交叉进行功能分段,考虑几何要素等因素影响,分别计算各段长,最后得出合理的平面交叉口间距。  相似文献   

2.
由于下穿隧道或跨线桥的结构限制等因素影响,主线分离式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与常规十字交叉口有所区别。通过对主线分离式平面交叉口的布局特点及交通特性进行分析,对该类交叉口信号配时、渠化设计、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组合优化研究。并选择实例交叉口,利用Vissim进行模拟仿真及评价,仿真结果表明,组合优化设计对实例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平面交叉口间距主要包括信号交叉口的间距、无信号接入间距以及支路与交叉口的间距。研究表明道路上的交通事故率、出行时间、延误随着交叉口、交通信号、接入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总结分析了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最小间距,保障公路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分别建立关于集散一级公路接入口间最小间距、接入口与中央分隔带开口最小间距和接入口与平面交叉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提出计算模型中所需要的接入口上游功能区长度、接入口下游功能区长度、车辆加速距离、车辆变道距离、车辆减速距离等推荐值,进一步计算得出各类接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为道路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形交叉口利用车辆绕环岛交织行驶,在“空间”上解决了道路相交车辆的冲突问题.文中从常规环形平面交叉口出发,阐述了环形交叉口的设计理论、适用条件、设计控制参数及其应用,进而引出环形立体交叉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城区道路中,平面交叉口占有很大的比重,老城区交叉口间距基本在200~300m之间,新城区交叉口间距基本在500m左右。交叉口即是城市的景观,又是交通控制点,交叉口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以实例说明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并分析设计不当的原因,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行能力利用率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评估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方法,在公路平面交叉口、分离式立体交叉口和菱形立体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中有重要应用.输出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利用率(ICU)和服务水平(ICU LOS)指标,可直观地说明交叉口的饱和程度及剩余通行能力,利用Synchro软件或Excel计算表,可快速完成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对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规定缺失。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其指标,提高主线合分流路段交通安全,以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间距。通过分析前后合分流区交通量、服务水平、车流密度、构造长度等的影响,考虑变速车道长度和出口标志前置距离的要求,建立了满足合、分流区交通服务水平的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匝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无辅助车道情况下高速公路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推荐值。在此基础上,结合驾驶人对标志的识认过程,建立了满足安全舒适的相邻合分流区预告标前置距离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道路与驾驶特征状态下的标志合理设置位置建议。结果表明: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与主线和匝道设计速度、匝道连续入、出口的设计形式均有关系。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关于主线合分流区最小间距指标的空白,为主线同侧相邻合分流区最小间距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有公路设计规范,探讨了公路路基分离式设计中路基标准横断面和2幅路间的间距设计规范,介绍了路段最小长度的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其平面线形、路基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设计方法、超高旋转轴的选择及平曲线加宽方法,并提出了其总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弥补交叉口空间布局中对借道右转车道研究的不足,分析了借道右转车辆在两相邻交叉口间的运行过程,将两交叉口间距分为四部分。采用波动理论、考虑驾驶员的操作顺适性以及采用概率论方法,建立了借道右转的右转车道适宜开口位置模型、借道右转的绿化带开口长度模型和路段右转车辆的合流段长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实施借道右转的两交叉口最小间距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得模型符合两相邻交叉口间的交通流运行实际,对于判断两相邻交叉口是否适合于设置借道右转,以及设置借道右转时如何对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兵宏  梅杰 《公路》2020,(1):157-164
从单象限平面交叉独特的交通组织方式出发,在分析了各方向的左转车辆绕行特征之后,结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首先根据功能将单象限化平面交叉结点间距分为进出口物理段、上游区段和下游区段三大部分,建立一个基于行车安全的结点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其中,进出口物理段由原主平面交叉口的几何构造决定,下游区段由驾驶员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组成,上游区段分为换道横移段、减速段或排队等候段。根据交叉口的几何设计条件计算进口和出口物理段的长度;根据汽车加减速理论来计算驾驶员的反应距离以及汽车制动距离;根据汽车的横移速率来计算车辆换道横移段的长度;根据交通流理论与信号控制理论来计算汽车的排队长度。最后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对以上计算所得的各部分长度分别进行累加,给出了单象限化平面交叉结点最小间距的建议值,结果表明,设计速度对结点间距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乏城市道路交叉口合理角间距的标准,经常存在因角间距过小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严重降低。引用接入管理理论,在分析交叉口功能区长度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角间距进行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合理角间距的推荐值,为科学合理设置交叉口附近的接入道路提供了定量依据,有利于交叉口的畅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城市路网是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骨架.目前,专业人员对于路网密度、交叉口间距(路网间距)的研究较少.文章分析了交叉口间距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影响,以Vissim仿真实验为基础,分析了交叉口间距与交通冲突的关系,得到以冲突率为指标的交叉口安全可靠度模型.分析了不同交叉口间距下的路网容量,推导出交叉口容量可靠度.从安全和畅通两方面效益平衡考虑,得到交叉口合理间距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法国平面交叉口相关公路类型及相关规范,并将法国规范中平面交叉口设置原则及设计步骤与国内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其设计的异同点,以提高国内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主线同侧出入口最小间距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并且对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道路进行观察和计算,从而对于公路上进入主要路线和合流的车辆交通量和车辆入口出口处的间隔距离,主要对不设置辅助车道条件下,对于高速主道路和侧路的匝道入口出口出的最小间距,设置在辅助道路的条件下的主道路中同侧车辆出入口的最小间距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于这两种情况下的通车交流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建立了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以上游匝道的设计速度、主道理的设计速度、匝道形式的高速公路主道路和同侧匝道入口的最小间距的指标值。  相似文献   

17.
道路与道路相交、道路与铁路相交的部位为交叉口.不同标高的道路相互立体交叉就是立交桥.立交桥按照结构形式分为互通式和分离式两大类:互通式立交桥的道路全部采用空间交叉处理,道路和道路之间设有匝道连接;分离式立交桥的道路彼此无任何联系,车辆在各自道路上行进.在这两大类立交桥中,常见的有苜蓿形、定向形、喇叭形、环形、多层全苜蓿形、蝶形、叶形、迂回形、部分苜蓿形、菱形、Y形、分离形等12种,其它各种立交桥都是由这12种基本形式变化组合而来的.因此,对于驾驶员来说,只要能"走通"这12种立交桥,也就能"走通"世界各地结构千差万别的各种立交桥.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出这12种立交桥的图示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前言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产生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高速或快速连续交通干道的出现;二是交叉口交通流量的剧增。前者要求相交路上的车流不干扰主要交通干道的交通,后者要求交叉口能保证巨大交通流量的通过。相交于交叉口的道路的性质和等级不一,各条道路各个方向交通流量更是千差万别,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等级设计的依据。等级不同于形式,同一种形式可以包含  相似文献   

19.
T形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平面交叉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交通运行能力是其组成干道交通运行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T形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对于其组成干道的通行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通过对淮南市某一T形平面交叉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原则和T形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按照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步骤,提出了该T形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案,以此改善这一平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8)
为确保在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红绿灯转换时过街行人的安全,通过分析车辆与行人的通视要求以及汽车的动力特性,在建立了通视三角形比例模型和汽车加减速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梯型停车线合理布置形式,并计算得出了行车道前停车线与人行横道线边缘的最小安全距离指标,研究成果对城市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阶梯型停车线的合理布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