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软土固结中剪切波速增值与固结度的关系理论,介绍了将瑞雷波测试技术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相结合,检测分析软土地基固结效果的方法。将该检测方法应用于路基工程中,并与原位孔隙水压力监测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
软粘土孔隙比大、渗透率低、压缩性和含水量高,这种特性决定了他的变形沉降受到包括应力历史、应力路径、固结压力、软土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了软粘土地基在填土过程中的沉降以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单凌志 《公路》2012,(5):90-94
腐木淤泥混合土是在广东省揭普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所发现的一种特殊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等特点。通过固结压缩试验、回弹试验、流变试验等室内试验,分析了腐木淤泥混合土的压缩、回弹及次固结变形特性,整理出腐木淤泥混合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压缩指标。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得出,小间距袋装砂井+超载预压是处理腐木淤泥混合土地基的有效手段。研究结论可为以后的类似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瞬态瑞雷波法在地基固结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维  祝磊  韩百成 《路基工程》2008,(3):136-138
基于软土固结中剪切波速增值与固结度的关系理论,介绍了将瑞雷波测试技术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相结合,检测分析软土地基固结效果的方法.将该检测方法应用于路基工程中,并与原位孔隙水压力监测成果对比分析,说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孔压静力触探(CPTU)原理,详细叙述了利用CPTU试验资料计算软土固结系数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CPTU试验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测试求出的固结系数比室内固结试验所求固结系数大1~2个数量级;针对两种固结系数进行了大量统计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第四纪典型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日益受到关注。以上海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维压缩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压实、饱和后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试样的压缩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随荷载增加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压力和溶液一定时,土体压缩性随初始含水率减小而增大。从粒间物理化学作用力的变化和孔隙结构的演化角度,解释了孔隙盐溶液浓度变化对上海软土压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隧道填充性岩溶软基弹塑性固结沉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粘土孔隙比大、渗透率低、压缩性和含水量高,这种特性决定了它的变形沉降受到包括应力历史、应力路径、固结压力、软土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揭露软粘土固结沉降的作用机理,引入了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理论,描述渝怀铁路干溪沟隧道DK278+628~+698段填充性岩溶软基的弹塑性固结沉降过程。该理论具有推理严密和数学论证严谨的特点,能充分考虑固结过程中的水土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杰 《路基工程》2014,(5):153-157
对天津附近软土,进行了高压固结和一般固结试验,探讨了原状和重塑软土的主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了软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压力、孔隙比、压缩指数分别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根据软土在固结过程中的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可确定主次固结界限.在同一固结压力下,原状土的主次固结系数均要大于重塑土.每级加载持续时间长的一般固结试验得到的次固结系数值要小于时间短的高压固结得到的Cα值.次固结系数与孔隙比呈反向关系,孔隙比e与次固结系数Cα满足四次多项式关系.在高压固结试验中,压缩指数与次固结系数大体满足线性关系,原状软土Cα与压缩指数Cc的比值近似为0.019 4, 重塑软土Cα与Cα的比值近似为0.0210.  相似文献   

9.
沿海地区分布大量欠固结软土,具有高含水性、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等特点,修建于此类土体中的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受后期地基土的固结影响较大。为分析大直径桩周土体固结对桩基受力的影响,该文以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桥梁桩基为例,应用Abaqus软件,建立填土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软土地基对桩基础产生负摩擦效应,负摩阻力、下拉荷载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二者在当土体固结度达到90%以上时趋于稳定,增加了桩基荷载,降低了桩基承载力,导致超长桩的承载性状由摩擦桩转为端承桩;同时中性点位置随土体固结不断下移,固结度达90%以上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南京纬九路地区的河漫滩软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和流变性等特性。文章运用双层地基的Laplace变换解法,预测本地区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结果与沉降观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深厚软土未打穿砂井超载预压地基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深厚软土未打穿砂井地基,考虑了井阻、涂抹及土体结构损伤破坏对固结的影响,将砂井区三维固结向一维固结等效转化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给出了单面排水多级等速加、卸载条件下双层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将砂井区连同下卧层连在一起作为双层基地,分析了某机场跑道砂井超载预压地基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维压缩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压实、饱和后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试样的压缩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随荷载增加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压力和溶液一定时,土体压缩性随初始含水率减小而增大。从粒间物理化学作用力的变化和孔隙结构的演化角度,解释了孔隙盐溶液浓度变化对上海软土压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单轴固结仪对连云港海相软土进行试验,测出粘土的压缩性指标,包括土的单位沉降量、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以及固结系数等,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粘土为高压缩性软土。  相似文献   

14.
将Kelvin蠕变模型与Duncan非线性弹性模型串联为非线性粘弹性蠕变模型,来描述非饱和软土路基的本构关系。本构方程结合非饱和土有效应力方程和孔隙水压力与孔隙气压力控制方程,推导出非饱和软土路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蠕变耦合方程,可以求解非饱和土路基任意时间任意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利用求得的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通过积分可求得路基的竖向沉降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方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软土特性与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淤泥的特性是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固结速度快。这些特性与淤泥的矿物成分,微结构特性有关。因此,结合淤泥的工程特性和工程要求,选择合理科学的化学灌浆方法,以达到高质量、快速和节省投资的加固软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情况,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等特点,当遇到软土作为路基基础时,应采取各类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城市道路能满足设计的要求。以湖南省益阳市经济开发区团圆南路道路工程为案例,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详细介绍了建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复合加固有限差分法模型的步骤,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并得到预压荷载施加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揭示了软土路基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固结沉降分布特征,最终,获得了软土路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各层总沉降、各层的分层沉降随着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对软土地基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饱和粉质粘土地基在昔格达土路堤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性,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以实际工程条件为例建立模型,分析了随着填土高度和固结时间的变化,地基沉降与超孔隙水压力的关系,以及地基不同深度和宽度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到8m时超孔隙水压力峰值开始减小;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固结时间的增长逐渐消散,越接近排水面消散越快。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塑料套管桩(TC桩)加固软土地基作用特点,将TC桩视为不透水桩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孔隙水压力连续条件,运用一维固结理论推导加固区及下卧层的平均固结度。最后,结合岳阳至常德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方法计算的固结度及沉降值与实测成果接近。从而,说明该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合理性,并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佩 《交通科技》2022,(1):50-54
我国沿海及平原地区软土广泛分布,真空预压法多用于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文中通过对浦东机场第三跑道软土地基进行真空预压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基处理中的真空预压法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结时间为90 d时,对塑料排水板打设深度分别为20 m和25 m 2种情况下的地基竖向沉降、侧向变形、总孔隙水压力及超孔隙水压力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同一土层,离真空加固区越近,土层发生的沉降变形越大,且多发生在真空预压前期;随着塑料排水板打设深度的增加,真空预压产生的固结沉降也越大,侧向变形呈增大趋势,最大侧向位移发生在加固区的边缘;加固区真空度的传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涎流冰是川藏交通廊道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通过卫星图像判识和现场调查表明,川藏公路涎流冰以坡面溢流型为主。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地形、透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及渗透性等对涎流冰形成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负温条件下当地下水出露或地下水浅埋(一般地下水位小于冻深)时涎流冰就会形成。负地形因利于地下水汇集而更易于形成涎流冰。涎流冰形成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冻结过程中冻结层逐渐封闭为整体,孔隙水压力呈先线性增长、后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直至稳定。地下水位越深,冻结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越大,间接说明涎流冰的形成与冻深有关。含水层渗透性越好,相同条件下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短,形成的涎流冰规模越大,地下水孔隙水压力越高。含水层厚度越大,涎流冰规模也越大,但地下水孔隙水压力相对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负地形、地下水浅埋、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是形成大规模涎流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