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矮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采用门形钢筋混凝土桥塔,桥塔设上、下2道横梁。上横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净跨度30m,高7~15m,采用"牛腿+支架"法分层浇筑的总体方案施工。支架采用跨度29.6m的桁架结构,顺桥向布置10片,通过钢牛腿支撑在塔柱侧壁;支架利用2台800t塔吊,采用分组抬吊的方式安装。施工时,预埋件由锚筋及锚板穿孔塞焊而成,从塔柱水平预应力管道之间交错穿过;上横梁钢筋按施工接缝分次绑扎,采用液压爬模和翻模组合模板;上横梁混凝土分3层与两侧塔柱同步浇筑,并采用增设抗拉钢筋和提前张拉部分预应力束的方法预防先浇混凝土受力开裂;上横梁施工后,支架采用整体下放法拆除。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通常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其基准节段0#块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为便于托架施工,常将0、1号块一起浇筑,托架高空施工控制难度,安全风险较高。结合兰州南绕城项目寺儿沟大桥悬浇工程实践,采用装配式托架安装牛腿预埋件、三角形托架、施工平台、搭设防护栏杆托架预压等施工工艺技术,为同类桥梁装配式托架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陡山坝大桥主桥为(82+150+8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桥,跨越"U"形沟谷,0#块、边跨现浇段采用托架现浇,其余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悬浇节段最大控制重量2 110kN。托架均采用牛腿+型钢结构,通过墩身预埋的锚固件设置牛腿,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挂篮采用菱形挂篮结构,由主桁系统、底篮系统、行走及锚固系统、模板及悬吊系统、附属结构等组成;采用Midas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托架和挂篮结构计算,托架和挂篮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托架或挂篮安装完成后,采用反力架配千斤顶加载法和钢绞线反拉加载法对托架、挂篮预压,进行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按照先边跨后中跨顺序合龙(采用吊架法)。成桥后监测结果表明:桥梁内力和线形均与设计状态吻合。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9)
贵州陡山坝大桥主桥为82m+150m+8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桥,跨越"U形"沟谷,0号块、边跨现浇段采用托架现浇,其余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悬浇节段最大控制重量2 110kN。托架均采用牛腿型钢结构,通过墩身预埋的锚固件设置牛腿,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挂篮采用菱形挂篮结构,由主桁系统、底篮系统、行走及锚固系统、模板及悬吊系统、附属结构等组成;采用MIDAS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托架和挂篮结构计算,得到托架和挂篮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托架或挂篮安装完成后,采用反力架配千斤顶加载法和钢绞线反拉加载法对托架、挂篮进行预压,进行箱梁混凝土灌注施工,按照先边跨后中跨顺序合龙(采用吊架法)。成桥后监测结果表明,桥梁内力和线形均与设计状态吻合。  相似文献   

5.
《世界桥梁》2021,49(4)
广州明珠湾大桥为(96+164+436+164+96+60) m三主桁双层桥面中承式钢桁拱桥。大桥采用"拱梁同步"大悬臂拼装架设,由于主桥施工处于深水区,无法搭设临时墩支撑,因此在顺桥向主墩两侧设置墩旁托架临时支撑主墩钢桁梁初始节间。墩旁托架支撑在既有承台墩身上,由上托架、下托架及上、下托架之间的钢梁姿态调控装置组成。托架设计为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以克服施工过程中主墩支座两侧由于受力不平衡而产生的倾覆力矩;下托架钢管内填充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并在水平钢管内设置预应力钢绞线,以提高托架整体刚度,抵抗钢梁拼装产生的水平力;调控装置精确调整钢桁梁初始节间纵、横向及高程位置,操作简单、易控。整体结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不利工况作用下,墩旁托架受力状态满足施工要求且有足够的安全度。对墩旁托架预埋件、下托架、上托架和钢梁姿态调控装置进行安装,钢梁在拼装完墩顶2个节间后,对钢梁中线和高程进行1次精确调整,确保了钢梁悬臂架设支撑安全及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杜松  翁方文  周毅 《桥梁建设》2023,(1):143-149
新建福厦铁路泉州湾跨海大桥为时速达350 km的高速铁路桥,其海上浅滩区部分引桥为15联(50+50) m T形刚构桥。主梁为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挂篮对称双悬臂浇筑施工,T构未设置独立合龙段,而是采用浇筑最后一节边跨直线现浇段的方式直接实现T构梁段合龙。主梁施工过程中,墩顶0号块(A0节段)采用三角托架法现浇施工,三角托架安装后进行预压,然后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工艺浇筑节段混凝土;A1~A12悬臂节段采用全封闭式挂篮悬臂施工;在A13边跨直线现浇段施工时,对落地钢管支架法、边墩三角托架法、墩顶吊架法、挂篮悬臂浇筑法进行综合比选,最终选择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A13边跨直线现浇段施工时,利用挂篮底平台作为其底模系统、挂篮外侧模板作为其外侧模板,采用3拼I14型钢对挂篮底纵梁进行支撑,在墩帽处垫石两侧用?20 mm精轧螺纹钢对挂篮进行对拉,增强了模板稳定性;通过平衡配重的设置及支座约束解除时机的控制,保证了A13节段施工质量。结构受力及线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郑万高铁汉江特大桥主桥为(109+220+109)m连续刚构-拱结构,主桥0号块为单箱双室结构,长度达22m,高达12m,混凝土方量约2 209m~3,重约5 743.4t。0号块采用托架法施工,托架结构由][10楔形底模桁架、2HN45分配梁、主承重桁架、横向联结系、预埋件等组成。主承重桁架通过对拉杆和销轴固定在墩身上。托架所承受0号块施工荷载较大,为确保托架的施工安全,采用多点千斤顶反压法进行预压施工。托架预压分60%、80%、100%、110%四级进行,加载总重量为0号块悬臂段施工荷载的1.1倍。在预压加载过程中对托架沉降以及焊缝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托架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下行匝道桥为4×25m简支梁桥,单跨空心板梁重约500t。为了与新建城市快速干道高架桥连接成网,采用断柱顶升接高方法,对该桥进行整体反坡顶升改造,最大顶升高度2.5m。顶升控制系统为同步顶升不平衡高差控制系统,顶升导向装置为自行研制的缓冲导向装置。采用锚固于承台基础上的钢管与型钢组成顶升托架体系,单墩处布置4台200t千斤顶,每台千斤顶配置1台随动保护装置;安装调试好顶升系统后,对千斤顶施加梁体重量85%的预顶力,采用新型绳锯无震动直线切割立柱;顶升前,称重梁体,试顶后正式顶升,每个循环逐跨依次顶升10cm;对断柱续接断面进行特殊处理,续接断面植筋、安装模板后,浇筑续接段混凝土。实践表明,该桥断柱顶升接高施工技术安全高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 m的双层公路钢桁梁悬索桥,该桥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锚碇混凝土组成,采用型钢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锚碇基坑开挖后进行锚碇混凝土及型钢锚固系统施工,锚碇混凝土竖向分14层(每层分3块)浇筑,后锚梁和锚杆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分批次随锚碇混凝土分层安装,通过定位支架(由后端支架、中间支架、前端支架、连接杆组成)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在该桥型钢锚固系统施工中,通过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宽翼缘型钢定位支架,减小了分层混凝土浇筑对已定位后锚梁及锚杆精度的影响;通过无棱镜空间定位法控制锚杆前端中心位置,确保了锚杆安装精度,提高了锚杆测量速度、效率及安全性;通过对构件进行及时限位,避免了施工振动造成的构件位置偏移,有效减少了重复调整次数;通过两次钻孔成孔工艺确保了精制螺栓成孔精度。该桥型钢锚固系统安装用时120 d,其锚杆纵向偏位在10 mm内、横向偏差在5 mm内、锚固点高程偏差在5 mm内,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云浮罗定至茂名信宜(粤桂界)高速公路排步特大桥为(55+100+100+5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考虑该桥位于山区,桥墩较高,最终确定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方法作为高墩施工方法。结合山区高墩桥梁施工特点,选择合适的爬锥埋件型号、增大导轨型钢尺寸以及承重三角架的规格尺寸,增强了自爬模结构的抗风稳定性;采用机制砂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保证了混凝土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采用6m一节段、6d一循环的施工进度,确保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空心薄壁高墩液压自爬模快速、安全施工。采用MIDAS Civil分析液压自爬模结构在浇筑状态和爬升状态下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液压自爬模结构整体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 120+392+112) 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爬模施工;钢-混结合段高3 m,内部采用PBL键+剪力钉+高强度钢锚杆+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形式。在中塔柱设置钢管临时横撑控制塔柱线形及应力;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法分层施工,与对应塔柱同步浇筑;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采用C60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工厂“2+1”立体匹配制造、“提升站+运输栈桥”钢塔节段转运等技术,并研制15 000 t·m超大型塔吊,实现了钢塔柱大节段的制造、整体滩地运输和吊装;钢塔节段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形式,通过设置工艺隔板、双面坡口等措施控制了钢塔焊接变形;利用定位桁架临时锁定钢塔合龙段实现了钢塔的精确合龙,定位桁架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3号桥塔墩采用平面尺寸为65m×35m的圆端形设置式沉井基础。在沉井施工中,基坑采用钻爆法整层水下爆破成型;采用2艘抓斗挖泥船进行水下清渣;采用船载多波束和侧扫声纳法进行水下测量;采用重型锚碇系统及沉井调平系统进行沉井精确定位;采取抛填袋装碎石的方式进行沉井外壁防护;沉井分2次灌注水下封底混凝土,第1次全断面封底,第2次采用逐个井孔、逐舱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灌注;沉井盖板混凝土分2次浇筑成型,从盖板四周向中间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沌口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100+275+760+275+100)m钢箱梁斜拉桥,2号墩位于长江砂层区域,砂层厚度达7m,常年水深5m以上。2号墩钻孔桩施工完成后,采用钢板桩围堰进行水中深基坑承台施工。钢板桩采用拉森Ⅵ(600mm×210mm)钢板桩(长24m),围檩系统共3层,由3HN700×300型钢、Φ1 000mm×10mm钢管、2HN588×300型钢等组成。钢板桩围堰采用"先支法"施工工艺,首先采用导向挂靴工艺,分层整体下放围檩系统,下放到位后插打钢板桩;然后水下吸泥,浇筑封底混凝土,待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以控制钢板桩内外水头差的原理进行分级抽水,并对第一、第二层围檩系统进行完善及体系转换;第三层围檩施工完成后,进行最后一级抽水及第一层承台施工,完成第三层围檩体系转换后拆除第三层围檩,进行第二层承台施工。  相似文献   

14.
<正>塔米纳峡谷桥(Tamina Gorge Bridge)位于瑞士圣加伦地区,是塔米纳峡谷两岸的法弗斯村与瓦伦斯村路网的一个控制性工程。该桥为一座非对称混凝土拱桥,全长417m,主跨长265m,桥墩高35m。拱肋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采用扣塔和扣索辅助施工。桥台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法弗斯侧的桥台基础混凝土用量约1 900m3,瓦伦斯侧的桥台基础混凝土用量约1 100m3。基础分2次浇筑,法弗斯侧基础的第2次浇筑用时2d。桥台处的倾斜拱上立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沪通长江大桥29号墩混凝土第一次沉井接高圆满完成(见图1)。2015年3月27日安装第一块井壁模板,4月10日开始浇筑,4月23日浇筑完毕。该桥塔墩沉井的主要特点是施工面积大、井孔多、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由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过大,分3次浇筑,依次分别浇筑29号墩混凝土沉井第一节中心区、上游区、下游区,共浇筑混凝土6 893.4m3。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主塔承台采用有底钢套箱方法施工,承台套箱与防撞套箱相结合,底板利用钻孔平台,套箱侧模分块加工、安装,承台混凝土分2次浇筑。介绍北航道桥主塔承台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单侧边跨结合梁长368m,由钢槽梁与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湿接缝及剪力钉结合而成。其中,钢槽梁宽48m,桥中线处梁高4.06m;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最大单块尺寸10.135m×3.2m×0.37m,重34.2t。边跨结合梁施工采用先顶推架设钢槽梁,再安装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最后浇筑湿接缝的整体施工方案。钢槽梁节段由浮吊吊装至主墩墩旁托架平台,依次拼装焊接3个节段后由主墩托架平台往边跨方向顶推架设;混凝土桥面板采用工厂化预制,采用50t全回转架板吊机由主墩往边墩方向逐块吊装;桥面板架设后,浇筑湿接缝混凝土,完成结合梁结合施工。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临时支点同步下落、墩顶钢梁横向压载、辅助墩支点顶落梁等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平塘特大桥为(249.5+2×550+249.5)m三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中塔承台于冬季施工,环境温度较低且天气变化剧烈、冷击效应明显。为避免在施工期间出现危害性裂缝,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温度控制。中塔承台分3次浇筑,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对入模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在混凝土外部搭设保温棚,采用蒸汽养生等保温措施;内部设置了冷却水系统进行降温;表面、底面配制了防裂钢筋网。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计算承台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并在承台内部布置温度测点,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全程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温度场的变化趋势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主要温度场和应力场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在整个浇筑养护期间均未出现明显有害裂缝。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依靠钢筋或钢筋群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传递高吨位拉力在工程中应用甚广。重庆长江大桥上部T构2至6号墩的箱梁1号块段混凝土采用斜拉托架浇筑,7号墩的箱梁1号块段混凝土采用斜撑托架浇筑。这两种托架的主要承力部位之一,就是依靠钢筋群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50至76吨的  相似文献   

20.
张国浩 《世界桥梁》2012,(2):13-15,37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三塔悬索桥边塔为门式C50混凝土结构,塔柱高165.3m,分37个节段施工,第1节段高4.7m,第2~36节段为标准节段(高4.5m),第37节段高3.1m。1~3节段采用脚手架搭设施工,4~37节段采用液压爬模施工。塔柱施工关键技术有:劲性骨架制作及安装,主筋吊装,钢筋定位,钢筋保护层控制;模板间错台控制,模板拉杆设计,模板精确定位,混凝土面局部凹凸不平控制,上、下2节段混凝土面接缝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输送、布料、振捣及养护。实践表明,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面局部凹凸和新老混凝土错台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研制的混凝土多溜槽系统成功解决了混凝土布料不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