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杰  贺亚军 《中外公路》2023,(4):303-308
该文结合G4216线金阳至宁南段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节点——芦稿枢纽互通的方案研究过程和结论,探讨在地形条件复杂、功能需求较高的条件下枢纽互通立交选形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更多的山区高速公路,在“Y”字形三山夹两河的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枢纽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芦稿枢纽互通区位受金沙江及其支流强烈切割,谷底狭窄,横坡极陡,工程建设条件恶劣,同时在有限空间内还要满足高速公路间枢纽转换及落地功能的特定需求,受控因素较多,在桥隧比高达92.4%的主线设置枢纽互通其明线段落极其受限,匝道接线位置受主线特大桥(连续刚构)控制,且相接高速公路的高程高于两项目交叉点40 m,接地平交口高程低于交叉点62 m。该文通过多角度、全过程的系统性回顾梳理,总结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有序地把握控制因素,恰当地甄选合理方案,并不断优化蜕变的方案设计经验,能够为类似地形条件下的枢纽互通方案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受城市规划、地形和既有设施等控制因素的限制,其互通设计难度大且设计过程复杂。针对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项目(北碚至铜梁段)中起点歇马枢纽互通和主线收费站的方案设计,从功能、工程规模、施工难度、各部门意见等方面分析隧道和收费站在净距受限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思路,并通过对4个设计方案的综合比选,将综合评价最优的方案Ⅳ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
东兴场互通位于巴中~南部高速公路起点,为两条高速公路交叉设置的枢纽互通,该互通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在初步设计阶段提出了两个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同精度比较,得出了推荐方案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场北连接线互通设置数量多、互通间距近的现状,提出设置甘夏湾复合式枢纽互通,对区域互通群进行优化;阐述了甘夏湾复合式枢纽互通各方案的交通功能;从交通影响、交织长度、施工难度、工程成本等方面讨论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设置的互通式立交越来越多,而地形复杂地段通道资源极其稀缺宝贵,互通立交建设的条件也进一步复杂和困难。该文依托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与焦(作)—桐(柏)高速公路交叉处巩义枢纽互通式立交的方案研究实践,介绍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设置互通式立交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建汶马高速公路与拟建山区某高速公路的王家寨枢纽互通布设于王家寨三岔河上。为此,结合现有高速公路项目,对地形有限、不良地质分布以及在建汶马高速公路边坡存在安全隐患、与隧道口净距较小等多因素控制条件下,针对工可方案存在的问题,初设阶段提出了3种方案进行了比选,择优推荐方案一。  相似文献   

7.
孙平  邓雪芳 《路基工程》2021,(4):124-128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立交方案的选择是制约路线方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存在不良地质、改扩建、与铁路交叉等复杂条件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避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为了确保路线及互通方案的合理性,减少后期施工风险,通过对旬凤高速公路下河枢纽互通三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选择出最优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区的高速公路,由于受地形、路网规划的限制,互通立交节点位置唯一。为了较好实现互通立交交通功能转向的作用,结合四川省汶川至九寨沟高速公路A6标的永竹互通立交,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等的综合比选,择优选择功能齐全、造型优美、节能环保的互通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2条高速公路交叉的基础上,叠加第3条高速公路形成两两小间距交叉时,对枢纽互通的增设进行技术论证。提出不同的枢纽互通设置思路,相应预测不同的交通量结果,布设具体方案,再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比选,得出最优方案。最优化解决3条高速公路小间距交叉时交通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山平(山阴-平鲁)高速公路平鲁枢纽互通立交的建设背景、地形地质条件,依据地形和设计原则,提出全苜蓿叶形、半定向+环形匝道组合的三环式变异苜蓿叶形、半定向十环形匝道组合的反对称两环式变异苜蓿叶形3种枢纽互通立交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择安全、经济、合理的半定向十环形匝道组合的三环式变异苜蓿叶形枢纽互通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高速公路上交通量不断增长,需要改扩建的路段日趋增多。其中,大型复合式互通在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尚不多见,是高速公路改扩建的重点、难点之一。通过对蔡甸枢纽互通改扩建方案的研究,对复合式互通各种可能的改扩建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选,提出了改扩建设计的原则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孙福杰 《公路》2013,(1):182-184
从长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节点规划、位置选择、型式剖析、方案比选、细节优化等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因地制宜、灵活设计的特点,拓宽设计思路,供其他同类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万州将再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万州至开江高速公路,同时,该项目设置了L线,实现G5012与G42的交通转换。L连接线起于李家河附近,接A线,经高梁镇,止于G42高梁互通附近,路线全长4.22 km,设置2座枢纽互通,起点李家河枢纽互通设置十字交叉(分期实施),止点接G42设置高梁枢纽互通与G42高梁互通合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快速路网的逐渐完善,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疏散功能,互通式立交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而地形复杂、立交建设条件限制较多的地段,立交方案的合理选型也更加困难。依托郑州市四港联动大道南延与S102互通式立交暨京港澳高速公路薛店互通立交的改建方案研究,探讨复杂条件下枢纽互通立交方案合理选型的方法和思路,并研究了全预制拼装桥梁结构型式,以适应高保通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枢纽型互通是实现路网快速交通转换功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广佛江快速通道东甲立交的工程建设条件及交通分析,充分论证了节点的交通功能和工程规模,提出多个互通立交方案进行比选论证,确保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其研究思路及论证过程可为复杂条件下的枢纽型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型复合式枢纽互通立交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汪锋 《中外公路》2007,27(5):144-146
目前,复合式互通立交在国内高速公路上尚不多见,因其往往是条件受限制情况下而形成的,复合式立交方案也多是互通立交专业设计的难点。该文介绍了四川纳溪-川黔界高速公路上的白鹤林-黄桷湾大型复合式枢纽互通立交的方案设计,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登科  兰旭  张锴 《中外公路》2021,41(1):8-11
高速公路终点接线及互通方案的选定是勘察设计的重难点之一,该文主要通过海南(五指)山-海(棠湾)高速公路3条终点接线方案及3个终点互通方案的综合比选,最终选择终点布设于升昌水库附近的接线方案和能够接地方道路的不完全十字形互通。在方案的综合比选中充分考虑了现状路网、东线高速公路及互通布设、地形地物、区域规划、土地性质、主次交通流向、工程规模、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将终点位置的选择与互通方案的布设统筹考虑,灵活选择互通形式,为复杂条件下高速公路终点位置及互通方案的综合比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1,66(6):67-70
互通立交方案选择是互通设计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荣乌高速公路终点海南西枢纽互通立交的路网规划、节点选择、交叉型式、方案比选、近远期结合、投资效益等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高速公路枢纽方案在多种控制因素下的灵活设计特点,拓宽了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方案的设计思路,可为其他同类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完善,高速公路之间的枢纽互通与接地互通的冲突逐渐增多,因此,枢纽与出入口间距不足,组成复合式互通在所难免.笔者结合大广高速公路里仁至杨村段里仁复合式互通立交,着眼于复合式互通的布置、交织段长度及通行能力进行研究,完善了设计方案,提出了复合式互通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商庄枢纽互通是荣乌高速公路(G18)与京港澳高速公路(G4)交叉的大型枢纽互通,由现状单喇叭互通改建成为十字交叉枢纽互通。考虑到原有互通的利用及京港澳高速公路即将由4车道扩建为8车道,在勘察设计过程中,结合地形交通量等各种影响因素研究了该枢纽互通的改建方案,并进行了详细地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