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港口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增多,对港口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着重发展港口现代物流是实现港口多元化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以深圳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首先,选择了对深圳港的四个核心影响因素:腹地经济、港口基础设施、港口环境、港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竞争力)。此外,定性地选择了适合未来深圳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本文排除了独立的物流中心模式和港口物流网络布局模式,确定了国际航运中心模式、区域物流体系模式、区域联动——保税港区物流模式和港口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这四种模式可供深圳港选择。最后,进一步利用专家对四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识别,并依托AHP技术,分析并确定了深圳港应该建设区域物流体系模式,并逐步向国际航运中心模式过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以港口为核心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深圳经济正处于由外延数量型转向追求内涵质量型的转折时期,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城市型物流中心是深圳经济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港口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业,是深圳实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改善港口物流软硬环境,是当前推进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浅析深港两地港口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中起促进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市的光荣任务,也是深圳市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央、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领导明确要求,深圳港口应在维护香港远东航运中心方面起特殊作用.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中央曾赋予深圳港口发展一些灵活的政策,其目的是要在发展深圳港口的同时,尽量扩大深港双方的合作范围,确保香港这个国际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活力.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深港两地港口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概言之,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深港两地港口的优势,互为补充,互惠互利,促进两地港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香港远东航运中心地位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推动作用,同时使深圳港口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对深圳和香港两地港口集装箱运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问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1 前言 深圳西部港口为伶仃洋东岸特别是深圳地区海上运输的口岸,随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港口将不断扩大,但现在仍没有直接的海上通道。船舶进出须经由香港马湾水道,大大降低了港口吞吐能力的发挥,也制约了深圳经济的发展。因此,打开铜鼓浅滩、开辟深水航道成为深圳特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港口发展冷链物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快速增长的冷链市场推动了广州和深圳港口冷链发展。本文分析广州深圳港口周边冷库容量、广州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港口冷链货量增长,基于广州南沙冷链母港与深圳冷链服务仓的布局,比较广州港口冷链与深圳港口冷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正在逐步取代旧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现行港口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主要是: 1.现行的港口管理体制还不能真正发挥中央和地方对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80年代,港口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港口管理体制,是在我国基本上还是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的情况下提出的,因此,整个改革实质上是旧机制向新机制转换过程中的一个探索,明显地带有计划经营模式的痕迹。目前下放港口中,计划、基建、价格、财务等重要方面仍以中央管理为主,地方政府主要对下放港口行使劳动工资、人事管理等权限。从区域经济和地方利益角度出发,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下放港口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某些行政性的干预和协调,既促进了港口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造成企业非税负担的加重。另一方面,地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在中央投资体制改革不到位,一定程度影响港口基本建设的情况下,大搞地方性港口建设,加上港口宏观管理失控,港务局作为市政府管理港口的直属机构名不符实,难以行使对本区域内港口规划建设、港口对外开放、岸线使用管理、港埠行业管理等政府管理港口的行政职能,致使区域内港口  相似文献   

7.
梅叶 《集装箱化》2014,25(6):10-14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兴起,作为贸易窗口和对外经济桥梁的港口经历以集装箱为主的运输业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我国沿海港口积极完善第三代港口功能,在推动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港口(如上海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港、广州港、深圳港)推进升级换代,将发展第四代港口提上日程,并逐步在探索中取得成效.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航道法》立法工作,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表明我国港口正逐步向第四代港口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各地对港口进行了新的体制改革,我国港口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港口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对促进港口的新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本文就十个主要关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港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贸易的运输通道,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在港口的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建国以来,我国港口通过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解港口对经济的制约,港口的建设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港口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地方政府负责港口的人、财、物,港口建设将以  相似文献   

9.
谭玲娟 《珠江水运》2012,(18):40-41
制造业的疲态直接反映到港航业发展中。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放慢12个百分点。深圳港集装箱业务居全球第四,内地第二,其发展情况如何?专家分析由于深圳对外贸的依赖度非常高,其受经济形势负面影响程度可能更高。近日,深圳港口协会秘书长刘银胜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的港口业发展连连呼吁政府"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0.
<正>深圳要创造特区新优势,就必须开发和创造港口的新优势。深圳港口,无论从内部条件还是从外部条件来看,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华南沿海的国际枢纽港口。为此,要把握好港口的发展取向,要跳出深圳市的圈子看深圳港,把深圳港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上加以估量。这样,深圳港口就应朝向国际中转枢纽港的目标发展,也就是她的服务和辐射范围,不应局限于本市或本地区经济,而是要面向全国和全球。这和香港的地位和作用是相似的。香港已经是远东的国际航运中心,在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近在咫尺的两地港口,应当形成更加紧密的群体关系。深圳港口应取香港之长,补香港之短,进一步发展优势互补,分担过于繁忙的香港航运业务,更多地承担日益增长的大陆进出口和远东地区转口贸易所提供的巨大海运量。深圳在这方面比之内地港口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指导思想明确,并采取得力的政策和措施,深圳港口率先步入国际枢纽港的行列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1.
谈港口向现代物流中心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管理技术和最为经济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以港口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快物流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深圳跨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预计到2010年,深圳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业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将显著提高,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8%~10%提高到15%~20 %.  相似文献   

12.
深圳港口发展及其与周边港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深圳港口的建设与发展速度迅猛,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国内沿海港口第二,在世界上的排名由1998年的第十七跃升至去年第八.可以说,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深圳港及周边港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3.
戴荣涛 《中国港口》2002,(9):15-15,17
一、国有港口企业传统体制机制的弊端 计划经济模式下习惯思维导致港口体制处于僵化状态.长期以来,双重领导港口体制机制模式,造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港口发展既重视又不重视的状态;高度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又导致港口体制机制处于僵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楼朝明 《集装箱化》1999,(11):14-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无论是部属大型港口企业还是地方中小型港口企业,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一个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的问题,面临着多层次的市场竞争。港口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困境,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目前正在探讨、摸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层次分明的港口发展格局:以泛珠三角地区为经济腹地的深圳港和广州港是珠三角港口群的干线港;以东莞为经济腹地的虎门港的崛起虽未撼动深圳港和广州港的干线港地位,但将加快珠三角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开始步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在各行各业的群星闪烁之中,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以非凡的速度、辉煌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沸腾热烈的作业场景已成为许多媒体展示深圳现代化成就的经典画面。这株盛开在深圳实验田里的奇葩,每年都以其高速增长的业绩,为深圳争光添彩,为港口建设积累宝贵经验。1发展历程1.1港口的选址与起步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大鹏湾海岸线上只有零星的几个渔民村落,没有一个像样的泊位。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这座鲜为人知的边陲小镇焕发出新的活力,特区建设和珠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兴建港口…  相似文献   

17.
周天麟 《中国港口》2001,(12):10-11
深圳港口管理机构自1995年末进入市政府序列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深圳港的实际情况,认真履行市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努力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与各部门的关系,开展港口发展策略研究,组织港口规划编制,起草制订港口法规,抓紧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港口行政管理和机关建设,密切与香港港口界的联系与合作,使深圳港口行业稳步发展,政府对港口的行政管理也进一步加强,港口发展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18.
张茜 《中国水运》2010,(8):65-66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是区域发展和拉动地方经济的一大战略。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中转站,其科学、合理、前瞻性的建设,将对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打造港区建设,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提升港群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泰州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加快港口建设、制定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提升港群整体发展水平,是促进发展泰州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以港口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业,是深圳实施物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城市型物流中心的过程中,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导和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物流中心建设的突破日和产业核心。因此,深圳在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时,可以考虑首先重点发展以港口为主、包括临港万业和临港服务业在内的综合港口业。 1.深圳具有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业的突出优势,在深圳建设国际级航运大港是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期间深圳港口发展回顾 "九五"期间是深圳港口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路线指引下,深圳港口行业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深圳市海港和空港"双港起飞"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深圳港在"九五"期间得到整体稳定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集装箱吞吐量进入全国内地沿海第二大集装箱港和世界第十一大集装箱港的行列,港口在全国交通运输体系及深圳市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为深圳港口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