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选取深圳市坂澜大道与樟坑径基地、机荷高速公路联络道处一段挖方高边坡,采用EMU程序计算边坡典型剖面支护前后有无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并用FLAC3D软件对边坡支护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稳定性系数并分析支护前后塑性区与剪应变特征,得出结论:该边坡支护前不稳定,支护后符合规范要求,支护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向偏远山区的不断推进,经常会遇到高填深挖边坡: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这种边坡很容易产生失稳问题,而土工格栅是改善其稳定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系统阐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索并分析土工格栅的加固理论,采用Midas GTS对工程实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证明了土工格栅加固高填方边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可能存在的圆弧型、双滑面型破坏模式,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法对以加筋量为优化目标的函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实际的加筋路堤工程设计进行了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8.
9.
研究区崩塌位于阿拉山口市与博乐市之间的唯一主通道S205的19 km处,位于重要交通位置旁,为岩质崩塌。为了分析崩塌的变形现状及将来发展趋势,对崩塌进行了野外调查、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崩塌体变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某市政公路龟山高边坡为例,对大型花岗岩质高边坡的地质条件与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和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表明:受弱、微风化花岗岩岩体与结构面强度控制,该边坡的破坏形式以楔形体破坏与浅层失稳掉块为主;不同优势结构面组合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其中,受D3优势结构面组合控制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边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坡体开挖、坡面防护、危岩落石防护与动态设计,以确保设计措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以老集高速公路K320+160~K320+980段高边坡病害治理为例,分析了边坡失稳的原因,介绍了防水、固结和支挡锚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结合工程实例,系统研究边坡岩土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采用二维分析软件进行了边坡稳定的计算分析,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地产材料等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加固技术方案,为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软弱夹层对路堑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IGMA/W计算软件对软弱夹层不同倾角及不同强度条件下的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强度不变时,随着软弱夹层倾角的增加,位移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小,但位移最大值逐渐增大,位移主要由软弱夹层的剪应变所引起,软弱夹层上部的坡积土为整体位移、没有发生变形;边坡潜在滑动面与安全系数受软弱滑动面倾角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软弱夹层倾角的增加,滑动面越趋向于软弱夹层内部,边坡安全系数越小;软弱夹层的倾角越大,相同强度折减系数对其最大位移及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杭绍台高速K129+320~K129+525段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水文地质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强度折减法,采用位移/流体单元对该路堑高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在天然工况状态下稳定性较好,但在暴雨工况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采用抗滑桩加固的方案进行治理,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稳定系数、位移塑性区、位移等设计参数分别对抗滑桩的桩位、桩长和桩间距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抗滑桩最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16.
广贺高速公路一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贺高速公路一段高边坡的设计实例,对山区公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高边坡的设计进行了介绍,为今后高边坡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毕节至都格段某处路堑高边坡综合治理为例,通过对隧道调整方案、不调平纵而直接加固方案缺陷的分析,提出采用线性优化的方案对高边坡进行治理,实践证明这是经济、合理、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路堑高边坡支护方案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和变形、受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桩间距的优化分析,明确了边坡的有效塑性区位置,得出了桩身水平位移的变化呈“7”字形变形,桩顶的水平位移值为13.5mm,最大水平位移值为15.3mm。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是否施加锚索两种工况,明确了预应力锚索不仅有利于减小桩身的剪力值和弯矩值,还有利于桩身剪力值和弯矩值的均匀分布。最后对不同桩间距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合理的桩间距为4.5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