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利  李振江  吴涛 《公路》2015,(2):235-238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青兰高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浅埋暗挖法"的理念及相应的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开挖过程中既有公路路面及新建隧道围岩的位移量。  相似文献   

2.
李景  李洋  杨阿龙  刘夏临 《交通科技》2023,(5):87-90+108
为解决超浅埋隧道下穿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某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工程,提出隧道下穿施工的详细隧道支护方案、加固方案和开挖方案,同时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对隧道下穿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波形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箱拱型钢通道施工工艺下穿的建设方案,可有效控制沉降,降低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地铁5号线下穿地铁3号线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合理的影响分区,并论证CRD工法在下穿既有隧道时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与埋深呈正相关,与净距呈负相关;影响分区揭示了大部分在成都砂卵石地层进行的既有隧道近接施工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CRD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成都砂卵石地层强影响区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弱影响区可采用注浆加固以及超前支护等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对新建隧道下穿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影响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有效控制了开挖过程中既有公路路面及新建隧道围岩的位移量.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高速公路产生的纵、横向影响区域分别为1 5 m与40 m左右,最小、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中心线上的路面顶、底部,量值均较大,路面底部有产生受拉破坏的可能,既有高速公路处于相对安全状态,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建隧道下穿城市既有道路,当埋深较浅时上部道路很容易因沉降过大而导致路面结构开裂,甚至破坏等问题,因此研究隧道的施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以西安市开元路至建元路下穿通道项目为依托,在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管幕法支护对隧道结构、围岩稳定性及上部道路路面沉降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新建连拱隧道围岩竖向最大位移为7.4mm,满足规范要求,隧道结构安全可靠;(2)采用管幕法施工时,路面沉降最大值仅为4.39mm,说明管幕法开挖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道路是可行的;(3)采用管幕法施工隧道二衬最小安全系数为2.05,大于规范最小安全系数,衬砌结构安全可靠。综上可见,采用管幕法作为超前支护措施,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道路对上部路面影响较小,施工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快速迅猛发展,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轨道车站工程的案例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在下穿轨道工程中既有轨道的安全运营和新建下穿隧道施工方案的安全合理,针对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轨道车站的实际工程特殊性,该文以重庆某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轨道车站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建地铁分别采用已有设计CRD法和变更的上下台阶法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下穿轨道工程案例中既有轨道车站结构的沉降变形与应力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下穿工程采用CRD法和上下台阶法施工所引起的既有轨道车站最大沉降值和应力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CRD法的施工工序复杂,耗时较长,所以该工程将施工方法由CRD法变更为上下台阶法。并通过工程的实际监控数值进一步验证了上下台阶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下穿滑坡隧道的开挖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隧道围岩位移、应力及初次衬砌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采用中壁交叉法(CRD)进洞对控制开挖施工中围岩位移、应力变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受滑坡体的影响,隧道围岩纵向应力偏大,初期支护承受很大的纵向拉应力,拱顶和拱底处拉应力高度集中,而采用CRD法进洞能及时对开挖部...  相似文献   

8.
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国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纪平 《隧道建设》2009,29(4):441-445,465
新建温福铁路笔架山隧道断面跨度大,埋深极浅,围岩软弱,隧道既下穿高速公路又下穿国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比选和不断优化,采用优化后的CRD法开挖、支护,同时采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反馈手段,动态指导施工,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通过对超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和国道施工技术的探讨,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隧道下穿高粱桥差异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四号线西直门站-动物园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高粱桥,为使高粱桥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达到控制要求,改变了隧道的开挖方法,由台阶法改为CRD法开挖,并对高粱桥进行了加固处理,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与现场测量的方法来监测控制桥墩的沉降以及桥墩之间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高海拔浅埋特长公路隧道下穿高压电杆施工过程中电杆的安全稳定,通过对高海拔隧道围岩和注浆加固区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差分模型,模拟隧道下穿电杆施工全过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隧道周围管棚支护与上方地表注浆对近接电杆的稳定性加固效果。研究表明:隧道开挖对既有高压电杆基础的竖向沉降影响较大,水平位移影响较小;地表注浆、管棚加固可改善软弱岩体的整体性与强度;在隧道下穿高压电杆过程中,电杆沉降位移满足控制标准,预注浆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铁刚 《隧道建设》2012,(Z1):113-116
白果湾隧道下穿既有达成线和达成二线,全隧浅埋,洞身最大埋深34 m,最小埋深2.5 m(隧道开挖拱顶距既有铁路路基水沟底高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既有铁路运营安全,采用D便梁加固既有线路、洞内超前大管棚支护、微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施工、控制爆破开挖、衬砌紧跟的施工方案,既确保了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又保证了下穿段隧道施工安全,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民安大道站—重庆北站(北广场)区间隧道下穿渝怀铁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岩质地层隧道常见的全断面法和台阶法2种施工方法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以研究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隧道应力、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2种隧道开挖方式在未穿越上部既有铁路隧道时,对围岩的影响无明显区别,而在穿越既有隧道及开挖完成后,对既有隧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全断面法较大,但全断面法在施工速度上较台阶法开挖更快。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常用的地下隧道开挖方法有盾构TBM法,矿山法爆破施工等工法。在贵阳由于受地下强岩溶的影响,为了规避不必要的地质风险带来的工程灾难,首次在地铁隧道开挖中大规模采用岩石悬臂掘进行施工。施工前为了保证地铁掘进施工下穿既有建筑时的安全,保证地面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采用曙光三维软件对悬臂掘进机在隧道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地层变形及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结果用于指导施工,顺利地通过复杂地质段落,保证了施工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高速公路的影响,并为新建隧道选取更适合的施工方法,以某新建浅埋暗挖隧道为例,借助于NASYA和FLAC 3D,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首先,由于覆土越大,对隧道支护的压力越大,新建隧道引起的土体的沉降值便越大,表现为路基下方围岩的沉降大于路肩下方的;第二,由于临时支撑能对土体的变形起到削弱作用,所以采取了更多临时支护的CRD法施工引起的道路沉降值明显小于台阶法施工引起的沉降值;第三,本工程中将三台阶施工方法替换为CRD法后,既有路面最大沉降值从14.7 mm减小为12.9mm,降低值为1.8 mm,但台阶法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故推荐本工程采用台阶法施工。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软弱富水地层四线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大型综合管廊的支护及沉降控制技术难题,以广佛城际下穿华康道管廊工程为例,通过案例调研、方案比选、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对超前加固方案、暗挖支护参数、施工工法、施工工艺等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管廊底部设置托底管棚+隧道拱部超前管棚+水平旋喷止水预加固+双层衬砌的协同支护方案在工程适应性、工期及造价方面最优。2)4管隧道采用(1)—(3)—(2)—(4)顺序开挖,(1)、(3)、(4)号隧道采用CRD法,(2)号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对隧道沉降及管廊沉降控制最优。3)(1)号隧道开挖时隧道及管廊沉降变形速率最大。4)地表、管线、管廊及拱顶沉降变形均在5mm内。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下穿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主楼及住宅楼为工程背景,提出左右线隧道分别使用单侧壁导坑法与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与2次衬砌的下穿既有建筑隧道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隧道施工过程,分析隧道开挖引起的农业银行筏板基础和农业银行住宅楼条形基础变形。结果表明:既有建筑基础沉降与倾斜均在可控范围内;该隧道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7.
王洪昌  马志富  曾青  奂光坤 《隧道建设》2014,34(11):1082-1086
为解决大西客运专线忻州隧道下穿大运高速公路时可能引发的路面沉降及结构安全问题,对黄土浅埋隧道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方式下穿高速公路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工法中不同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案下的可行性及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结合现场实际发现忻州隧道下穿段采用新意法+新奥法相结合的设计参数(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循环进尺8 m、搭接段长度4 m的上半掌子面加固、120 m通长管棚超前加固、短进尺、早封闭)进行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王航  韩磊 《公路》2012,(8):267-272
基于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原则,在隧道洞口区段广泛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介绍了某浅埋三车道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支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对于下穿既有公路的浅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以超前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强掌子面临时支护、控制弱爆破、临时封闭仰拱为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期间公路车辆的通行。  相似文献   

19.
谢勇涛 《隧道建设》2015,35(3):238-243
新乡市平原路隧道为双向4车道,下穿既有建筑物610.55 m,与既有建筑物底板净距仅2.0~4.5 m,属浅埋大跨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根据工程类比,提出了分离式、双连拱和双孔矩形等隧道断面形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既有建筑物受影响的规律,最终确定采用双孔矩形隧道,CRD法施工,并提出了双孔矩形隧道的优化方案:双孔矩形隧道与地下商业街紧贴,充分利用商业街作用,施工中辅以适当范围的超前注浆措施,但设计参数不宜过高,否则不但施工中难以实现,而且对提高加固控制变形的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