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能,通过黏度、BBR、马歇尔、低温弯曲和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分析了1%~5%聚酯纤维掺量对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掺聚酯纤维后,改性环氧沥青的容留时间缩短,且聚酯纤维掺量越大,改性环氧沥青黏度增长越快,容留时间越短;聚酯纤维的加入改善了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且2%~3%纤维掺量条件下改性环氧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最佳。综合考虑聚酯纤维改性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施工和易性,推荐最佳聚酯纤维掺量为2%~3%。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气温低于10℃条件下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的施工技术难题,以太原天龙山区域道路高架桥钢桥面铺装为例,通过调整环氧沥青材料配比和施工控制参数,参照普通沥青混凝土的施工特性,建立了改进型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摊铺、碾压温度与环氧沥青表观黏度的关系,确定了在0℃~5℃气温条件下拌合温度采用100℃~110℃、摊铺温度采用90℃~100℃、碾压温度采用40℃~80℃、最大容留时间大于120min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参数,并成功实施了较低气温下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  相似文献   

3.
环氧沥青结合料的流变特性与施工容留时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环氧沥青结合料的施工容留时间,采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对比研究了C型与N型两种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结合料的粘度特性,建立了基于双Arrhenius方程的流变学模型。结果表明,固化温度对环氧沥青流变状态有重要影响,环氧沥青混合物进入凝胶状态之前,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可用于确定施工容留时间、施工质量控制与优化。C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拌和温度控制宜在110~120℃取低限并保持稳定,N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拌和温度控制宜在110~130℃取中高限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最佳容留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容留时间是多因素决定的参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组成、温度和时间等影响环氧沥青A、B组分传质反应的因素。铺装时的环境温度、风速均是影响环氧沥青混合料最佳容留时间的因素,尤其是风速影响十分显著。我们制备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在120℃下最佳容留时间为85 min,此时在120℃下环氧沥青粘度约为6 000 mPa.s。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8,(11)
结合南京南站综合枢纽龙西互通二期实体工程,对温拌和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组成、结合料性能和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比较了温、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施工工艺的区别。研究得出两种环氧沥青混合料均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能力,路用性能相差不大;热拌环氧沥青的黏度与时间表现出对数相关的关系,使得混合料在高温下具有更长的容留时间,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需要对拌和楼进行改造,而且料车不可以直接行驶于黏结层之上,这极大限制了温拌环氧技术体系在现有桥面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因此从经济性和对交通的影响程度而言,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固化进程中,多组分环氧沥青混合料体系的粘度是时间(t)和温度(T)的二元函数。通过实验室恒温条件下粘度试验,首先建立了恒温体系下的多组分环氧沥青的粘度变化模型;其次,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铺装施工过程中有关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多组分环氧沥青混合料体系粘度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了粘度增长修正模型。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配备压实机械与改进多组分环氧沥青施工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昊平  张辉  周橙琪 《上海公路》2021,(1):88-90,96
热拌环氧沥青在我国钢桥面铺装上的应用已长达十五年之久,现结合苏通大桥养护工程,利用现场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从容留时间、养生时间、养生温度、桥面振动、施工缝五个方面来分析施工因素的变化对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为指导施工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发现,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容留时间越长,混合料空隙率越大,强度明显下降;强...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内某大跨径公铁两用斜拉桥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项目,首先采用黏度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了国产热拌环氧沥青胶结料的黏时曲线和A/B比例的影响,然后采用马歇尔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国产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容留时间、A/B比例、超温拌和的影响及强度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国产热拌环氧沥青的容留时间可达3.5 h,更加适合于现场使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在190℃以内、严格控制A/B的比例误差在5%以内;建议在5~10月进行施工以缩短养生周期。  相似文献   

9.
曾靖  钱振东  罗桑 《公路》2012,(8):198-201
黏度是影响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Brookfield旋转黏度计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环氧沥青随时间增长的黏度值,得到了各温度下的黏度—时间增长和增长率曲线,并分析了各温度下的黏度—时间增长与增长率之间的变化规律;而后,基于化学流变理论,采用双阿累尼乌斯方程建立了环氧沥青的黏度预估模型,对比研究了预估模型的黏度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环氧沥青黏度预估模型能较好地预估黏度增长,黏度增长率曲线与黏度增长曲线形式类似。  相似文献   

10.
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使用性能优异的高等级铺面工程材料,其热固性赋予沥青以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然而环氧沥青在固化剂的官能团作用下,其化学反应复杂,反应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本文从影响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因素出发,通过超温、超时以及混合料在不同固化程度与试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分析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为荆岳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环氧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时温依赖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环氧沥青化学反应机理及强度增长特征,并根据固化进程中环氧沥青体系黏度增长规律,建立其强度的时温模型,进而研究了促进剂的含量对强度增长的影响。依据等温养生试验,解析强度方程参数,并采用强度方程对自然养生的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强度和实际强度较为吻合;混合料强度增长主要与结合料体系的黏度增长有关;该方法可用于实体铺筑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预测,并确定实际养生期限以及开放交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选取4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路面磨耗层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混合料抗压强度、抗永久变形、抗水损坏、抗疲劳破坏等工程特性;通过不同养生温度下的混合料试件劈裂强度、拉伸强度及动稳定度等指标,模拟了不同施工温度条件对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相比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具备更好的工程性能和低温施工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闵浦大桥主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工程中遇到的低温、风大、新颖桥面系结构等具体情况,并针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质受?昆合料容留时间和温度影响显著的特点,对闵浦大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后场试验室、拌和楼,前场黏结层洒布、混合料调度、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各工序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列举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及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环氧沥青作为一种热固性聚合物材料,其化学特性决定了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为了研究施工工艺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在不同施工拌和方式下成型环氧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了空隙率测定,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拌和方式下成型试件界面破坏情况。通过试验数据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提出了一种制备路用性能优良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郑建浩  罗军淇  李伟雄  陈搏 《公路》2021,66(12):32-40
由于车辆的频繁变速和漏油问题,导致服务区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早期车辙和松散病害.为了促进服务区品质化建设,提高服务区道面的使用寿命,从混合料设计、耐油性试验、容留时间确定、试验段施工过程的工艺参数控制、养生时间等关键环节,开展了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工艺研究.结果 表明:体积法设计能够较好均衡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抗滑功能;浸油前后的环氧混合料强度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残留稳定度达50%以上;通过环氧沥青黏温黏时测试确定的温拌环氧沥青的施工窗口时间控制在90 min内;随着养生时间增加,环氧沥青路面强度线性递增,需根据养生强度规律合理规划环氧沥青路面开放交通时间.通过试验段铺筑确定了适宜山区高速公路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的工艺参数,保证环氧铺装层使用寿命,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衰变特性,首先基于正交异性桥面板-铺装层组成的复合结构模型,计算出标准胎压、超载50%以及超载100%胎压作用下铺装层的最大拉应变,作为疲劳试验应变水平的选取标准;然后,采用小梁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3组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条件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进行测试;最后,利用威布尔公式对不同温度与应变条件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与疲劳裂纹扩展时的作用次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初始模量大小仅与温度相关,与应变水平无关;在10℃和20℃时,1.38 MPa以下胎压以及30℃时0.7 MPa胎压作用500万次均不发生疲劳破坏;30℃时,1.1 MPa和1.38 MPa胎压分别作用66 833次和35 480次出现疲劳损坏现象;相同应变作用下,试验温度越低,小梁疲劳破坏越快;环氧沥青混合料疲劳曲线可明显分为试验设备稳定、疲劳裂缝启裂、疲劳裂缝扩展3个阶段.研究结果可为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疲劳寿命预估以及预防性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TAF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施工温度、施工时间范围、强度增长规律及最佳养护时间等特性,对施工温度、施工时间范围、强度增长规律及最佳养护时间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TAF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施工温度在170 ~180℃之间,在175℃施工温度条件下混合料最长施工时间为120 min,在混合料达到最终强度前,其强度随着养生时间增加而增长.研究成果在虎门大桥钢桥面维修铺装施工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为以后同类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施工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实际工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保证降温施工时成品的质量,采用布氏黏度法,在不同沥青温度和不同发泡加水量条件下,分别对壳牌90#基质沥青和成品橡胶沥青发泡前后的黏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黏度对泡沫温拌沥青的发泡温度和用水量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将其作为泡沫温拌沥青的性能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沥青温度过高或者用水量过大时,黏度变化规律并不能反映实际的发泡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泡沫温拌沥青的发泡温度及用水量。  相似文献   

19.
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难度大,对混合料具有极其严格的施工控制要求。为了确保TAF环氧沥青铺装层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对其混合料开展施工控制性能试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施工控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TAF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和保留温度可控制在165~185℃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最长施工时间可达2.5h,其最佳施工温度宜控制在175℃左右;其混合料强度随养生时间的增长逐渐增长,待其达到最终强度后趋于稳定,且养生温度是其强度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跟踪检测了中国某大跨径钢箱梁桥TAF环氧沥青铺装施工的全过程,达到了良好的施工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环氧沥青OGFC混合料的动态特性,采用UTM试验机,在-10、5、20、50℃以及0. 1、0. 2、0. 5、1、2、5、10、25Hz条件下,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测试环氧沥青OGFC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并针对温度、加载频率对环氧沥青OGFC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依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建立环氧沥青OGFC混合料的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沥青OFGC混合料动态模量受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同时也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建立参考温度为20℃的环氧沥青OGFC动态模量主曲线,可为环氧OGFC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对于环氧OGFC路面的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