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相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及其相容性准则,分析研究了粘层沥青与坑槽壁面石料、坑槽修补材料与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之间的相容性.良好的相容性有助于提高坑槽破损修补的效果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0引言公路或城市道路达到其结构寿命年限时就会产生裂缝、拥包、坑槽等病害,从而影响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安全。若不及时修补,路表水很容易淤积在坑槽内,使下面层长期被积水浸泡,出现材料松散、剥落,从而形成更深、更大的坑槽。若积水渗入路面基层,则会使基层材料软化,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大幅下降,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破损。而且,沥青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坑槽破坏,坑槽边缘和底部材料受到骤增的车辆冲击荷载作用,会加速坑槽破损的进一步扩展。所以,  相似文献   

3.
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路面坑槽不仅影响道路的整体美观,更大的危害是影响道路正常交通,使车辆行驶颠簸,影响行车速度和乘客的舒适性,还会使车辆容易出现机械事故和损坏,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对于路面上出现的坑槽应及时进行修补,为提高修补质量,采用微型设备现场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对路面进行坑槽修补。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9,(11)
为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界面处理及黏结剂组合方式对复合式路面抵抗车辙和侧向推移性能的影响,采用酸洗、抛丸、刻槽等不同层间处理措施,橡胶沥青、AF-I溶剂型两种黏结材料的复合试件板进行双侧无约束汉堡车辙试验,评价复合式路面高温抗车辙和侧向推移性能。结果表明:层间处理措施对车辙和侧向推移性能影响明显,当界面具有较好的构造深度时,整体抗变形能力明显提高;采用构造深度相对较高、纹理更密的十字刻槽以及刻槽间距较小的密刻槽效果较好,对防止车辙变形和侧向推移病害较为有效;相对于层间黏结使用橡胶沥青作为黏结剂的试件,使用AF-I溶剂型黏结剂的试件抵抗车辙和侧向推移效果更好;双侧无约束复合板式试件汉堡车辙试验中,车辙变形评价指标与侧向变形评价指标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层间处理措施对侧向变形评价结果影响更为明显;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层间接触条件,对提高复合式路面的高温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界面的黏结性能,本文采用热料冷补法和微波就地加热修补法两种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坑槽修补界面进行了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研究,并将坑槽修补界面间的应力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就地加热修补法的坑槽接缝处黏结力比热料冷补法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敬东  孙祖望 《公路》2003,(12):112-115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以及坑槽修补材料的受力状况,分析研究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修补机理,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后,旧路面病害对加铺层的力学影响尚未开展研究。根据路面力学的计算原理,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基础,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裂缝对加铺层的力学影响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原路面坑槽位置、坑槽面积、旧沥青混凝土层模量、裂缝位置和重载交通等对加铺层的影响规律,为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层结构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8.
冷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路面坑槽修补材料,现有的冷补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低温性能、粘聚性及施工和易性等性能差。为了提高路面养护效果,研发了一种路用性能良好的新型冷补沥青混合料。采用LB-13型级配与一种新型冷补液,通过初始强度试验、成型强度试验、粘聚性试验、低温操作和易性试验、耐水性试验、车辙试验等室内屡次试验,确定出最佳油石比4.8%,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羊市圪咀至吉格斯太公路罩面工程进行了坑槽修补,效果显著,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东公路交通》1993,(1):33-34
从1991年开始,广佛高速公路的路面出现一些坑槽。特别是1992年雨季长、雨水多,路面坑槽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大小坑槽560多处。为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我们采用乳化沥青修补路面坑槽。乳化沥青具有不用加热、可以即拌即施工、开放交通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成高立  张伟  卢川  张争奇 《中外公路》2021,41(5):254-258
为提高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新旧路面黏结力的耐久性.该文对乳化沥青、轻质沥青、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基于氰基丙烯酸乙酯类的水性界面黏结液A和油性界面黏结液B共5种界面黏结液进行低温工作性能研究.并对5种界面黏结液在不同掺量、温度和湿度试验条件下进行层间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对比不同试验条件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确定低温黏结性能最好的界面黏结液类型和用量.结果 显示:在低温环境下,界面黏结液B具有较好的施工性能,且其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都远大于其他4种界面黏结液,最佳用量为0.3~0.4 kg/m2.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坑槽、裂缝、隆起、龟裂、车辙、露骨、松散等等这些病害直接影响公路的通车质量和行车安全,尤其是坑槽病害,对行车安全危害特别严重,路面的科学维修保养,可以延长和提高路面寿命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破坏的机理以及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重要性,结合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中坑槽修补的各种施工工艺,提出理想的维修方法及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破坏形式,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本文介绍了水性环氧沥青的基本性能,并通过粘结性及抗剪切强度试验,推出了水性环氧沥青在坑槽修补技术中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新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敬东  孙祖望 《公路》2004,(5):175-178
针对提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新方法——静力热压法,根据朗肯土压力理论和流变学理论,分析了在静力热压条件下高温热沥青混合料剪切流变密实的机理,同时建立了高温热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模型,并通过坑槽修补密实性验证试验,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区域由于气候、轴载等的特点不同,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的种类原因也会差别很大.通过对陕西省已通车14条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气候、轴载的实地调查,系统分析归纳得出:(1)陕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为横向裂缝和车辙,陕南地区为坑槽和车辙;(2)通过分析得出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陕西省夏季普遍高温、长大纵坡多、超载现象普遍,陕北地区横向裂缝产生原因为陕北低温和昼夜温差大,陕南地区横向裂缝产生原因为夏季骤降暴雨导致路面温度骤降,陕南地区坑槽主要由陕南多雨引起的表面型坑槽,陕北地区坑槽主要为施工原因引起的桥面型坑槽;(3)陕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优先保证面层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陕北地区优先保证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状况进行现场调研,得出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形式为裂缝、车辙及坑槽,并分析了这三类典型病害的成因;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裂缝、车辙及坑槽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三者的影响均较大,且裂缝、坑槽的修复能够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减,平整度随车辙加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茅荃 《公路》2004,(10):158-163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坑槽病害,研究了各类维修工艺和关键控制技术,并结合各种气候及施工条件分析了适宜的坑槽修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传统坑槽修补过程对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废弃问题,对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基于微波加热的坑槽热再生修补技术,克服了传统修补法普遍存在冷接缝、接缝处新旧料粘结薄弱的缺陷,旧料再生利用率高,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快速开放交通,使用寿面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超薄罩面与原路面黏结性能是影响超薄罩面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室内成型复合材料黏结板,采用层间斜剪试验,分析原路面材料类型、乳化沥青用量、温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式对层间黏结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层间黏结强度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且存在最佳乳化沥青用量,超薄罩面与沥青面层的黏结强度大于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黏结强度,拉毛处理可以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黏结强度。建议选择适宜的乳化沥青撒布量,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对原路面进行拉毛处理等,以提高层间黏结性能。  相似文献   

20.
该技术是采用专用的智能化MOH材料路面坑槽修补机,将拌和好的MOH材料填入开挖好的坑槽中,经碾压成型后开放交通的坑槽修补技术。MOH材料是经乳化沥青等有机材料与水泥等无机结合料经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型道路建筑材料。复合材料中,乳化沥青需要破乳脱水表现出结合力,水泥则需要经过水化过程结晶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