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TRI正对超导磁悬浮列车进行基础研究.该领域涉及的主要议题包括对REBCO高温超导线圈的试验评定,尤其是对地面线圈传感器收集数据系统进行的研发.RTRI还进行磁悬浮技术在常规铁路系统的应用研究,该领域包括无线输电系统和飞轮储能系统.  相似文献   

2.
当日本因东北太平洋地震而失去主要电力供应之后,节约能源已经成为日本铁路运营商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后,RTRI(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研发部门将研发重点转移到供电技术上。与此同时,21世纪前半叶,日本面临出生率下滑、社会老龄化、人口下降等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劳动力下降。因此,对于RTRI来说,免维护技术成为另一项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RTRI近期针对供电技术进行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正在推进的超导磁悬浮的基础研究.研究包括REBCO高温超导线圈的试验评估以及地面线圈传感器收集数据系统的开发等.RTRI还进行磁悬浮技术在常规铁路系统的应用研究,包括无线输电系统和飞轮储能系统.  相似文献   

4.
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RTRI)正在实施一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命名为“网络铁路”(CyberRail)的计划。该计划预计  相似文献   

5.
国外信息     
日本铁路21世纪科研目标 最近,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负责人介绍了日本铁路21世纪的科研重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继续进行磁悬浮技术研究。始于1970年的磁悬浮研究在经过宫崎试验线的基础试验后,于1997年4月开始在山梨试验线投入运行试验。1999年4月5辆编组的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了552公里,山梨线运行试验的第一阶段于今年3月结束。今后5年的试验内容将是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降低建造和运行成本以及进一步确认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东海道  相似文献   

6.
正1日本铁路发展计划2015年,日本铁路技术研究院(RTRI)提出其发展愿景:提升。该愿景勾勒出了日本铁路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总体的目标就是要开发出帮助铁路营造和谐社会的创新型技术。在过去的两年间,日本铁路向着上述目标稳步前进,并提出三项关键任务:为了提升铁路的安全、提高铁路技术和运力,满足乘客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加强研究与开发活动。建立铁路各专业的人才团队,形成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合理的方式使用现有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7.
日本铁路技术研究院(RTRI)与日本信号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用于单轨线路被称作 Combat 的计算机和微波应答器辅助列车控制系统。Combat 用无线而不是轨道电路检测列车。设计 Combat 是为了满足对低成本信令系统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低成本的信令系统比运用轨道电路的传统系统维修少。日本支线运行的特点通常是交通量低、车列短和轻量列车数量的增加,这些列车可能导致使用轨道电路的列车检测问题。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一直在开发中。例如:我们开发了计算机和无线辅助列车控制系统(Carat),而日本铁路东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先进的列车管理和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列车运行条件下搞清楚噪声发生的机理以及评估和减轻负面的噪声现象,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RTRI)使用现场试验、实验室试验、数字模拟和其他方法,开展了有关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0月28日—11月1日,由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主办的第12届世界铁路研究大会(WCRR 2019)在日本东京召开,会议主题为"铁路研究改善乘客体验"。来自30多个国家的1 0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RCC)代表应邀出席。世界铁路研究大会由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铁路机构发起。首届大会始于1992年,每2~3年举办1次,至今已举办11届。会议主旨是发起世界性铁  相似文献   

10.
正0概述日本铁路综合技术研究院(RTRI)与久保科技公司、日本古河电工、米兰普罗公司以及山梨县企业局合作开发了一种超导体飞轮储能系统,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这个项目得到了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赞助,作为"安全、低成本、大容量蓄能系统技术开发"的项目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装有超导磁轴承的超导体飞轮储能系统已经完成并开始试运行。飞轮储能系统可以通过旋转飞轮以动能的形式存储  相似文献   

11.
提升安全性是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RTRI)2010年至2014年基础研究计划"RESEARCH 2010"设定的四项研发目标之一。介绍了增强轨道车辆安全性研发过程中与最新技术成果相关的三个领域。首先介绍了车载列车保护装置(ATS/ATC)失效趋势调查结果,以提高车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然后介绍了空气吹扫器的研制,用于潮湿环境下提高轮轨间黏着力。最后介绍为了满足电磁干扰测试标准,采用的建模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铁道学报》2006,28(6):21-21,63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4建成,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实验室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注重构建良好的创新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紧密结合现代化铁路建设和学科发展前沿,以轮轨关系、机车车辆动态模拟、机车车辆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列车/线路大系统动力学、牵引自动化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轮轨滚动接触理论、车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列车轨道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针对铁路提速和高速重载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造就了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群体,为我国铁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仿真器无法满足密封箱体、无人机及多人并行使用同一仿真器系统进行不同软件仿真调试等问题,从硬件、软件及关联设置等方面入手展开基于多用户无线仿真器系统的技术研究,并详细阐述了无线仿真器系统的模型、硬件设计、软件配置及应用步骤等。该研究方案已在新一代列车运行监控系统(LKJ)软件仿真测试系统中成功试用,实现了在LKJ集成机箱内并行对多插件软件远程联调仿真调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地面设备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数量、发明申请人和技术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近几年国内该领域申请专利数量增长较快,铁路相关企业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群体,高铁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系统平台、相关控制模块、通信技术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向铁路旅客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购票服务,结合当前铁路客票服务的现状,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库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智能技术在铁路客服领域的应用,推广自助应答服务渠道,设计了铁路12306线上智能客服系统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减轻人工客服的压力,提升用户个性化服务体验,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仿真技术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对应用于铁路人机工程学的人类仿真方法进行了总结,即一种仿真器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环境,例如驾驶仿真器、乘坐舒适度仿真器、铁路车站仿真器等。另一类仿真器则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评价列车司机工作时承受的精神负担、列车碰撞引起的旅客运动方式及损伤等。  相似文献   

17.
材料技术的进步带来许多创新,其中一些可应用到铁路。除了大量材料和材料技术的开发外,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的进步提高了铁道车辆和铁路设施所用各类设备的性能及功能。现阶段,需要进行多项研究,以使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实际。文章介绍了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对最新材料技术进行研发的一些成果,及将这些成果实际应用于铁道车辆和铁路设施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铁路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的详细方程得出的倾覆临界风速往往低于经验估算速度,因为它假定了最坏情况的叠加。为了提高评定的准确性,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计算结果影响最大的气动力的评定,而对横向振动惯性力进行的研究很少。因此,为评定反映实际情况的倾覆临界风速,根据横向振动加速度实测值对评定方法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磁浮铁路以其非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为铁路交通开辟了新的前景。磁浮列车线路的计算与设计由于它的特殊技术特点而比其他的交通系统更明显地受振动技术特点的影响。磁浮列车线路和动力学特性是影响线路设计的主要因数,同时也与列车行走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有密切关系。磁浮列车线路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是磁浮列车线路技术的一个关键性基础理论课题。本文首先建立磁浮列车车辆模型和弹性轨道梁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一种利用氢作为燃料发电的清洁动力源——燃料电池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日本,家用燃料电池从2009年起上市,燃料电池汽车从2014年开始投入市场。在铁路车辆领域,铁路综合技术研究所(RTRI)正在研究和开发以燃料电池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车辆。此外,法国铁路制造商Alstom于2015年推出一种燃料电池为动力的铁路车辆。中国中车(CRRC)的一家子公司于2015年研制出燃料电池低地板有轨电车。最近,燃料电池列车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文章介绍全球燃料电池列车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