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甲醚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相比柴油有着较好的动力性能和优良的排放性能;SCR技术是中重型柴油机达到国III以上排放标准的首选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近几年,国内外成功开发出二甲醚为燃料的发动机和车辆,排放达到国III标准。相比二甲醚发动机无烟、低HC排放的优良特性,其NOx排放仅满足了国III的标准。为了使二甲醚发动机各方面的排放性能相匹配,文中通过采用SCR技术,并结合先进的电控技术,大幅度降低NOx排放,使其整体排放性能达到国V甚至更高的标准,对未来5~10年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NOx排放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燃用乙二醇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二醇二甲醚作为一种含氧燃料,与柴油混合配制出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在1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排放对比试验,研究了在柴油中添加乙二醇二甲醚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机理,并分析了排放随发动机负荷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20%的乙二醇二甲醚,可使柴油机热效率明显提高,燃烧持续期缩短,在中高负荷条件下,炭烟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NOx排放稍有下降,HC排放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经日、美及欧洲一些国家研究发现,用二甲西边替代柴油,可使柴油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超低的排放水平。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二甲西边是柴油机的理想代用燃料。本文对比分析了二甲醚与其他代用燃料的理化参数,介绍了国内外对二甲醚燃料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在发动机上应用二甲醚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作为柴油机替代燃料的应用性能,对D20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及排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环境背压下,D20混合燃料的油束与柴油相比较,贯穿度有所缩短,喷雾锥角有所增大;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时,通过适当调整循环油量,发动机的动力性可以超过原柴油机,最低当量比油耗下降4.5%,烟度指标下降70%以上,NOx排放降低30%~50%;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是一种能实现高比功率、低排放的石油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5.
二甲醚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一台2135直喷柴油机上,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测试了燃用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时刻、气缸压力和有害排放,计算分析了放热规律及滞燃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油提前角相同的情况下,二甲醚的喷射延迟比柴油长而滞燃期比柴油短,着火时刻落后于柴油;二甲醚的最大放热速率小,而燃烧持续期短;二甲醚发动机接近无烟排放,N0x排放浓度显著低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6.
二甲醚均质压燃模式非常规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ZS1100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均质压燃、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均质压燃非常规排放物主要是甲醛,其排放量主要与负荷变化相关,柴油机能够稳定运行的最大扭矩是20 N.m,混合燃料燃烧时,负荷可达到45 N.m。  相似文献   

7.
代用燃料二甲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环保与节能的角度分析了柴油机采用新型清洁燃料的重要性,介绍了二甲醚(DME)和其他代用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总结了近年来对DME氧化和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情况,论述了柴油机燃用DME实现无烟化、超低排放的机理。最后分析了柴油机采用DME作为代用燃料时燃油系统的选择和匹配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讨论了DME发动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5,(26):32-35
针对我国“富煤贫油”能源特点.发展从煤、天然气、煤层气和生物质制取二甲醚.从而改变我国汽车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由上汽集团、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上柴股份和上海焦化厂采用上柴D6114ZLQB柴油机和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SWB6115-311m城市公交客车为基础开发了我国首辆无黑烟的二甲醚城市公交客车.其动力性和原柴油机相当.整车排放达到欧州标准。二甲醚发动机进行了95h发动机强化试验和性能测试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样车正在进行道路可靠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CA498A二甲醚发动机动力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车用CA498A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甲醚发动机在转速低于3200 r/m in的范围内,其动力性均超过原柴油机。ESC13工况法检测结果表明,加氧化后处理器的二甲醚发动机的排放测量值已低于欧Ⅲ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
二甲醚     
《经济导报》2006,(4):18-18
二甲醚(DME)燃料开始引起卡车制造企业的重视。沃尔沃卡车公司和日产公司都在开发使用柴油代用燃料的重型卡车发动机。 采用DME做代用燃料的最大的理由是它具有最高的能量效率,并且二氧化碳和微粒的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11.
对柴油机上燃用二甲醚的外特性及排放与柴油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和燃用柴油相比,二甲醚发动机动力性能特别是低速扭矩有了很大的提高;NOx和HC排放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对二甲醚的优缺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方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申伟 《北京汽车》2007,(3):36-39
开发替代燃料是解决我国油气短缺的重要手段。二甲醚(DME)以其优异的特性被普遍视为多用途、多来源的清洁替代燃料。它不仅可以实现无烟燃烧,超低排放,而且价格便宜,原料充足。文中介绍了二甲醚的特性,国内外对二甲醚代用燃料开展研究的状况、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李君  朱昌吉  王立军 《汽车工程》2003,25(2):128-130
将柴油机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共轨式燃料喷射技术应用于二甲醚(DME)发动机,探讨了在各种技术条件下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动力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共轨式燃料系统有利于解决DME燃料的可压缩性和泄漏问题;进气增压技术有利于改善燃烧,降低排放和能量消耗率;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No2排放;进气增压和适度的废气再循环率相结合,可以同时降低排放和改善能量消耗率,有利于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超低排放二甲醚燃料发动机及其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震 《上海汽车》1998,(7):20-23
对超低排放二甲醚燃料发动机的国际研究动态、二甲醚燃料的制取与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油 射系统的燃烧系统优化作了概要分析,指出了开发该种新型发动机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非标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用D50混合燃料柴油机动力性略有下降,但是排放性能大为改善,尤其是烟度;调整供油提前角对D50柴油机的动力性影响不大,供油提前角14°曲轴转角时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最佳;采用EGR技术可有效地降低NOx排放,但是在大负荷下加大废气引入量将会导致燃烧恶化,炭烟排...  相似文献   

16.
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轿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控单点二甲醚进气管气态喷射系统,在捷达SDI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柴油混合燃烧的试验研究.在发动机工作范围内对二甲醚-柴油的混合燃烧比率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二甲醚-柴油混合燃烧掺烧比脉谱.在轮毂试验台上对改装后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轿车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中借鉴国际上近年来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二甲醚燃料汽车技术,根据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性,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二甲醚物理化学特性,并在增压中冷多缸柴油机上进行了低比例二甲醚与高比例柴油混合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供油系统参数,在柴油机上掺烧D30(二甲醚柴油质量分数比3∶7),动力性与原柴油机相当,燃油经济性有所改善,PM排放大幅度下降,NOx在整个负荷范围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客车燃用两种不同比例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及普通柴油的能耗与排放。结合燃料生产阶段和运输过程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燃料在客车上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指标。结果表明,与柴油车相比,在全生命周期内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车的VOC,CO,NOx和PM的排放分别降低,且随着混合燃料中二甲醚比例的增加,有害排放物下降得更多,但混合燃料车的总能耗、CO2和SO2排放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20.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颗粒排放,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按照体积分数10%,20%和30%掺混于柴油中,制备出柴油-PODE混合燃料(记为P10,P20和P30),在一台轻型柴油机上对柴油-PODE混合燃料进行了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并采用热重方法分析了混合燃料的挥发性与氧化特性。结果表明:P10,P20和P30在常温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0~5℃区间PODE掺混比例高于20%将出现浑浊现象,混合燃料的黏度随着掺混比例增加与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随PODE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活化能下降,综合燃烧指数提高,P10,P20和P30的起始失重温度相对于柴油分别降低了3.3,4.3,5.3℃,起始燃烧温度分别降低了9.4,17.8,24.2℃;柴油机燃用柴油-PODE混合燃料时,随着PODE掺混比例的增加,滞燃期缩短,放热率曲线和压力升高率曲线向前偏移,缸内最高压力提高;在标定工况下,燃用P10,P20和P30的烟度较燃用柴油分别降低了26.1%,31.2%和34.8%,颗粒物较柴油在各粒径下的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分布峰值向小粒径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