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翔安端出口施工,分析了浅埋软弱地层海底隧道变形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围岩特性、CRD各部步距、初期支护各部自成环封闭时间和全断面整体封闭成环时间、永久仰拱与掌子面之间距离、初期支护背后充填注浆与否等对拱顶沉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控制变形的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琚建明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76-80,93
研究目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是我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本文总结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3标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阐述不同地质条件下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和方法的优选原则。研究结果:施工中遵循“岩变我变”的原则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准确地查清了地质情况。研究结论:采用TSP202超前地质预报仪、超前钻孔、红外探水、地质素描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长短距离相结合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比较准确地探明掌子面前方100m范围内砂层分布、含水情况以及掌子面前方15~30m范围内地下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复杂条件下海底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隧道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海域地段存在多处风化深槽,岩体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安全穿越风化槽是隧道施工的难点。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CRD法施工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暗挖CRD法施工的初期支护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了各开挖部施工对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D法施工初期支护最为薄弱的是中隔墙上部与初期支护拱顶交接的部位.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作为世界上断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 km,双向6车道,从厦门岛到达对岸的大陆端,比原来节省了82分钟。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技术》2009,(7):I0037-I0037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目前世界水下覆盖层最浅、行车主洞开挖断面最大的海底隧道。我局承建的左线隧道全长6050m,跨越海域总长约4200m,  相似文献   

7.
张磊 《铁道建筑技术》2008,(Z1):191-194
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浅埋段,地层软弱、易膨胀、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找出工程容易坍塌、难于维护的关键原因,介绍了获得成功的加固方案和施工方法,讨论了加固机理,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在陆域段地层进行地层变形的现场监测,总结不同隧道开挖方式影响下地层的变形及其传递规律,从而为海域不良地质段地层变形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五年以来,坚持外抓机遇、内强管理的发展思路,共承揽工程任务386亿元,完成施工产值237亿元,相继承建了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中国铁路当时最大的客运专线制梁场——京津城际900t箱梁预制,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石太客专,亚洲规模最大客运枢纽——广州新客站,亚洲最大铁路枢纽——贵阳枢纽,同类结构铁路桥梁世界第二、中国第二的悬灌钢管拱桥——广珠铁路西江特大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