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都极其重要。该课程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于一体。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理论知识点多,在实训环节又涉及到高压电安全操作等问题,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安全意识养成及综合能力锻炼均不足,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弥补以上不足。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电气绝缘检测方法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绝缘性能,这不仅是保证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保证汽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阐述了绝缘电阻、电源工作电压和泄漏电流之间的定量关系。绝缘电阻是电动汽车高压电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测试设备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3.
新书书目     
《汽车维修技师》2024,(7):14-15
<正>《最新混动汽车经典维修实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爆发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随之带来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法和传统内燃机汽车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系统的维修是维修中的关键。为了让广大电动汽车维修人员熟悉掌握混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与典型故障,我们把各个车型典型故障实例结集成书,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是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部件、高压系统构造、高压配电箱的安全检测、高压回路、安全防护进行探究及解决。现代新能源汽车一般都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指汽车充电到储蓄电池,电池放电对整车提供电力从而驱动的电动式汽车,电动汽车的工作电压一般是几百伏,已经远远高出人体安全电压,而高压系统在运行时的放电电流可达到数十安或更高。所以当高压电路发生绝缘、短路及漏电等情况时,会直接对驾驶人员造成生命安全隐患。这也是现如今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重要考核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1教学整体设计1.1对接行业应用,重构项目模块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根据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本课程分为维修安全、整车控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系统和辅助系统等6个模块,使学生具有电动汽车诊断、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能力,掌握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的排除及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爆发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随之带来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法和传统内燃机汽车有很大的差异。维修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部件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带电操作。特殊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正>1模块化教学的意义新能源汽车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衔接。该课程不仅着重于电学及高压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还侧重于电学常用工具的使用,是理论与技能紧密结合且厚植安全责任意识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课程。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标准和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发展和优化。  相似文献   

8.
<正>1我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在前期资料、信息收集的基础上,以我校2020级、2021级汽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掌握本专业学生对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认可性和态度为目的,笔者编制了“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与反馈”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卷的主要内容及分析结论见表1所列。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传统汽车维修相比,高压电系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论文从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的危险源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然后,借鉴宝马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安全注意事项,可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认识新能源汽车”为例,分析了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新能源汽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包括建设立体化、综合性教学体系,优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介绍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观察学生思想意识与行为举止变化以及教师学生多元评价。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德技并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快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也逐渐成为汽车工程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考核措施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主要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相关知识点,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各类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今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倾向和资金的投放,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快速发展。因此,拥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高专业技能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将受到市场和企业的青睐。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跟形势,加快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步伐,开发新能源汽车课程。《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需求,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进行新能源汽车专业《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建设势在必行。1课程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1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1)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比较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学生的课下指导更是完全缺失,进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遇到疑惑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1-7月发生火灾的统计数据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是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共有47起。新能源电动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其中汽车自燃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燃的现状、产生自燃的原因,并介绍防护救援智能系统,最后提出了在日程生活中做好新能源汽车自燃防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能源危机与电池技术的进步给予了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得以快速发展,相应的新能源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通过深入的分析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适合于农业院校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方案,最后为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市场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案例,研究将BOPPPS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望有效解决学生对课程兴趣低,学生课程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并继而推广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路由于连接器松脱、固定螺栓松动等原因可能造成高压电路断路或短路,从而导致发生触电、失去动力等危险情况的出现,因此必须对高压电路进行监测。高压互锁是用低压信号监视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路完整性的一种安全设计方法,并在高压电路断开之前给整车控制器(VCU)提供报警信息,提示车辆故障,预留驾驶员对整车系统采取措施的时间。本文以吉利EV450车为例,对该车高压互锁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根据故障案例对高压互锁故障的排除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所以课程建设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从该课程的建设意义、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出发,探讨了该课程的建设,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电芯、模块和系统总成这3个层次分别介绍了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电绝缘设计和绝缘测试的方法与要求,并简单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实时高压电绝缘电阻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20.
<正>1当前高职院校学情教情分析当前,汽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网络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快速多变的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中,如何找到本课程思政融入点并与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