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相关教育政策相继出台,引入第三方评价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汽修专业为例,探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模式,有助于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采取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学校这个主体来说,已经不再单独运行,而是联合行业企业这些多元主体进行人才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家提出了"五个对接"理论,具体内容是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本文结合"五个对接"理论,对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1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汽修专业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专业性特点,因此中职汽修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已成为汽修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企业也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学生的汽修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有  相似文献   

4.
<正>在对企业、学生等多方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多个问题,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宽基础、准定位、精专向"的岗位订单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希望对各中职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实施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校企合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决定的指导下,我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调研、家长调  相似文献   

5.
肖鸿  李悦  唐国强 《专用汽车》2022,(11):114-116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制图人才的需求,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学校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贴合度不高、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以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强化现代学徒制度下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以渝中区汽车专业为例,通过实践探索,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渝中区协同教研模式,实现渝中区多所中职学校、市区教研机构、专兼职教研员等多层面、多方力量、多种资源的协同,从而提高渝中区中职汽车专业教研的有效性,促进区域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的汽修人才是十大紧缺型人才之一,而汽修行业是四大热门行业之首。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对汽车维修职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呼唤工匠型高水平的汽车维修人才,而当前中职汽修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严重不符,汽车维修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中职汽修教学中教学设备落后,实习实训设备与汽车维修实际差距大,检测与诊断设备落后,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滞后于汽车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石,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采取工学融合的教学形式,以企业、行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为亮点,推崇"做中学、学中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能够将学校和企业有效融合,使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学徒制是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企业与学校密切结合,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而实施现代学徒制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提升人才市场竞争力的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应紧密联系新能源汽车行业及企业,深入剖析企业岗位的重点工  相似文献   

10.
在中职院校内部诊改背景下,为发挥课程诊断与改善工作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师培养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经过对数控技术加工企业岗位调查研究,以课程教学紧扣职业岗位特点、对接职业标准为目标,重新构造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于企业工作流程设计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专业课程教学.本...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职教事业蓬勃发展,为各地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为充分了解产业需求,解决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课教师技能教学欠缺等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实现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职学校谋求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的同时,课程改革也从开发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通过教材开发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但目前尚未进行有效实施。一方面,技能教学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将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领域割裂,造成了学生技能学习的空洞和失真。另一方面,技能教学缺失了师生间的互动,一味地追求热闹,导致了课堂秀。这些技能教学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国内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教育学者刘桂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装备是中职学校办学基础条件,设备装备规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凝练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是职业本科院校构建具有典型行业特色的卓越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路径。本文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分析职业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构建“对接产业、立足职业、强化能力、突出创新、提升素质”的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与方法,为职业本科院校卓越技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1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训的3大瓶颈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四川省德阳市不少中职学校都开办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实训教学中大多存在3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设备陈旧且工位不足、教学组织乏力且效果不佳、专业技能难以真正过手。其中,核心问题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进。1.1人数多,设备设施缺乏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是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形式;它将学校的素质教育和汽修企业的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汽修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和社会融入到职业教育中,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的能力与企业要求无缝衔接。为此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在课程设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汽车售后服务业务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汽车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专业技术全面、技能熟练,特别是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的骨干。中职教育定位也从“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未来中职教育将起到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储备的重要作用。我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构建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育人模型,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定势,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认同、学校认同和专业认同的意识;行为习惯“常保养”,通过思政教育改观了学生卫生、学习和思维习惯;打破既有的知识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是职业教育的现代特征表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探索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四定式"人才培养模式。1 "四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我校开发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四定式"人才培养模  相似文献   

19.
李能辉 《专用汽车》2023,(9):136-138
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培养产教融合型人才,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因此需要认识到目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设计产教融合型人才教育体系,通过与汽车行业企业加强交流协作,以此完善产教融合型人才教育工作。对于此,对中职汽修专业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汽车类专业注重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本文针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不足等问题,按照"精理论、强技能、修品德"的改革思路,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以学生就业、职业发展趋势为目标,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梳理,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