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响应国家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号召,本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3321”五微五进育人模式,通过网络技术密切育人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立足三个课堂的复合教学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实践的三步走发展,在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的双引导下实现立德树人的主线目标。  相似文献   

2.
着力提升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是我国本科教学自工程教育开始专业认证工作以来最核心的培养目标。文章通过提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给出“赛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及方法,同时对“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成果表明,“赛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我校汽车类专业为载体,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育人模式、导师制度、实践平台、培养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和国家工程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工科专业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厚、创新能力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服务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有力保障。为切实有效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中北大学结合现有汽车专业从搭建实践体系和构建育人模式两个方面入手,对“新工科”下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探索。首先,整合汽车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学科竞赛,以学生兴趣社团为抓手,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搭建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123”创新实践体系。其次,为保障该体系高质量运行,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和学科竞赛实践特点,探索贯穿本科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该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均可得到显著提升,在动手实践、升学就业、竞赛获奖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经实践和数据证明该创新实践体系切实可行,且有较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新业态改革、创新、融合的内核,实则是对传统行业从业人员创新创业能力的更高要求。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分析案例,剖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阐述以社会发展动向和制造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思路,搭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实践方法,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闫亚林  龙艳 《汽车实用技术》2021,(8):144-146,176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归根到底在于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能否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能否适应行业发展。文章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双高计划”目标,以融入“1+X”证书制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进行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开拓人才培养方向,以证书检验实践能力,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及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欢 《中国电动车》2023,(10):115-117
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等教育纷纷将“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结合高职新商科专业,探讨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提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强产教融合、组织创业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1研究背景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我校2021年成功申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强的综合性“新工科”人才。(1)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我校积极响应课程思政育人政策,实施课前“思政三分钟”活动,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前,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学校也在课程思政方面设置教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研究课程思政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众创空间应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建以岗位创业为核心的“学生——学徒——创客”专创人才培养链路,搭建与之相匹配的“校内课堂——校内众创空间——企业基地”专创实践载体链路,建立“政策——资本——人才”的专创扶持体系,依托产教融合、三教改革、多元协同等策略,助力高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1根据1+X证书制度,明确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侧重中初级技术、一线服务能力及适当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毕业以学历毕业+若干职业技能等级合格为依托。目前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有五大模块。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技术、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三大模块具备初级、中级和高级能力考核层次。  相似文献   

11.
高职双创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以汽车专业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相结合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双创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集校内实训实习、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对高职双创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实践了汽车专业双创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机制上的创新,总结了产、教、学、研、创融合下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路径,综述了高职双创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下,“大数据+”与“双创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模式、新理念。伴随着“大数据+”和“双创人才”培养的发展,数据挖掘课程已成为一个创新创业的新平台,而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产业,新模式和“大数据+”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各高校正面临着全面推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针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显得尤为突出。文章基于“大数据+”背景将数据挖掘课程与“双创人才”培养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依托“大数据+”突出“双创人才”的深度融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数据挖掘课程结构,采用项目牵引式教学驱动,系统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旨在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能力,成为兼具大数据分析处理加“双创”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育德、修技是提质培优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双引擎”。提出汽车专业育人为本、强技为先,并以创新评价方式为保障的的育人机制,在引导学生“立大德”“守公德”“讲私德”的基础上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培养模式,多元化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汽车专业德技并修育人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1教学整体设计新能源汽车维护技术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后服务市场,探索以“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整体思路,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能从事新能源汽车养护、检测与维修等工作,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工作态度、工匠精神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引导学生具备深度学习、创新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胜任能力及模型进行了理论探讨,总结了创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即确立具有创业能力培养特色的鲜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建设具有多元整合和动态优化的课程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个能力层次的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创业基地与创业环境,明确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创业效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洋坤 《时代汽车》2024,(6):117-119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社会开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之一的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教学法,改革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法,需要使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实施实践性培训,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实训课堂承载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在明确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九维三步”模式,建立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法。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育人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融入到实训课程思政教学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郝飞  殷晓飞 《专用汽车》2022,(11):99-101
在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办学方式、育人模式继续拓展,同时随着四个批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院校教学资源充实、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得到长效发展。“岗课赛证”融通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有力举措,对深化“三教”改革、助推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在“1+X”证书制度实施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找准教学改革契合点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推进“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注重在建机制、抓课程、强队伍、搭平台、重实践等环节协同发力,探索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1背景与意义自全国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已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个整体的“1+X”包含基础和拓展两个层次:基础即为学历证书,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拓展即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综合能力的体现。从育人角度看,该制度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目标,有利于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X”证书制度下形成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新型育人模式,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体现出了优势,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升和发展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