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6,(1):36-36
临近2005年年底,各个车型都举起了降价的大旗.价格战再次打响。但降价是柄“双刃剑”,降得好能促进销售,降不好反而会影响销售。生产厂家还在遮遮掩掩,但在国内各个汽车市场和品牌专营店中,一时间“买断销售”、“清理库存”等喊声此起彼伏。但是广大消费者在各种降价声中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忽略了其他的问题.比如日后的使用成本等,这些都是在购车前要想清楚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电子”已成为当前汽车供应商中最时髦(热门)的词汇了。2003年,经营汽车电子部件的供应商的成长速度明显比其他非电子产品经营商要快。  相似文献   

3.
2006年,由于汽车市场继续受需求减弱、库存上升、竞争加剧以及进口汽车预期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车市依然“降”字当头, 但降价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百分之七左右。一、汽车降价因素的剖析 1.汽车生产企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以来,跨国汽车公司借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轿车越来越像普通商品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急剧膨胀的乘用车占有率如同洪水猛兽般加剧着汽车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虽然汽车企业连年来一直高举着降价大旗,但动辄上万元的降价潮经历了四五年的风起云涌之后,车价的整体结构还是那个样,“要想买个什么级别的车,还得是那么多钱!”这是大多数汽车消费者的真实想法。究其原因,汽车生产厂家在整个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还是罪魁祸首,而牢牢把握在他们手里的最低限价则是构成这一所谓降价陷阱的直接手段。“我们买车总想买到最实惠的,货比三家后,却发现同一品牌的4S店遵守着同一个最低价格。”这是无数汽车消费者在买车时的切身体会。不过,随着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施,这一现象似乎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以来,人们几乎己无法计数中国汽车市场有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降价。而当利润的棉衣被冷漠的市场一层层剥掉之后,一些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们环顾左右,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本控制得多么糟糕。然而,降价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品尝到了亏损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6.
“房价上涨,汽车降价”是近两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不少人刚买了主就开始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一觉醒来自己的资产又“蒸发”了几万,在这种状况下.买辆保值车就显得尤为有意义。在国内汽车保值率仍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但在汽车消费十分成熟的国家,车型保值率早已被视为选购汽车的指标之一,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更愿意考虑保值率高的车型。  相似文献   

7.
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顾客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和面临汽车不断降价的巨大挑战,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在汽车物流中,零部件供应物流不但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最关键部分,而且也是成本最高、掌控度最高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文龙 《汽车导购》2004,(11):58-59
“降价”是车市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车价什么时候还降?我该什么时候出手?谁也不能准确地回答消费者经常提出的这些问题。频繁的降价让中国车市的价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让老百姓的生活与汽车越来越近。有人预计2005年年初中高级轿车将率先与国际接轨;有人预计2005年进口车的车价会大跌,并给中国的高级轿车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也有人预计10万元将成为家用轿车最集中的区间。2005年各大汽车生产厂仍然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的车市究竟如何?各档次车型会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从2004年汽车市场的降价趋势上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9.
能源和环保似乎是汽车发展中永远都不会远离的词汇,当我们在感叹持续攀升的油价时,我们也会为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叹息,汽车两面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印证。然而,当我们无法彻底改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对立角色时,我们只能“调解”它们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节能、环保、低碳、新能源成为2009年全球汽车界最热门的词汇。在国内岁末最后一场汽车盛宴——广州车展上,多款新能源汽车集中登台,众汽车企业争相布局新能源领地,加之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呼之欲出,这一切均预示着2010年车市将迎来强劲的新能源风。  相似文献   

11.
油价攀升销最不减 消费者习惯性地认为商品价格“有升就有降”.以此也认为石油的涨价之后必然会出现降价的可能。石油是否会按照消费者的意愿.与其他消费品一样,在涨价后出现“打折”、“降价”?  相似文献   

12.
选车看颜色     
当你买车时,首先考虑的大概是车的品牌、类型、性能、质量等等,决定了这些后,你面临的就是如何选择颜色了。也许,当你选择颜色时,考虑的仅仅是“我喜欢什么颜色”。不知你想过这样一些问题没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最少?什么颜色能使汽车显得大一些?什么颜色能使汽车显得结实而厚重?什么颜色是流行色?什么颜色的汽车在卖二手车时能保值?  相似文献   

13.
抄底之殇     
自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中,克莱斯勒、通用已宣布破产保护,福特也已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应声而倒,而国际汽车形势的剧变也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众多选择的可能。于是,众多关乎并购的江湖传闻甚嚣尘上,“抄底”国外汽车资产成了中国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词汇,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从没像今天这样频频出现在全球汽车大舞台的聚光灯下。针对中国车企的海外收购,业内人士分成了态度截然不同的两派。支持者认为,现在收购的成本低,是企业走出去的好机会,可以掌握先进技术和进军全球的经验。反对者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基本上还是生产型企业,最多是一个生产研发平台;而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则是生产研发、金融运作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平台。在海外生产、经营管理,乃至进行资本运作,处理海外政商关系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是小学生,难以消化收购的资产,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主。  相似文献   

14.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5,(2):13-13
2005年1月车市的主调还是降价。唱主角的仍是国产车,进口车并未因关税下调.许可证取消而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看来进口车要“显山露水”还要再等一等。在国产车中,厂家出手调整价格是这个月的特征。尤其是宝马降价和奥迪结束优惠,最引人注目。新年伊始,国内各汽车生产厂都想在销售上开个好头,因此还没采取行动的厂家可能会跟进加入“厂方调价”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目前汽车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丰田的“召回门”事件,但本刊认为,丰田是中国汽车企业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三、四月车市,由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三家主流汽车厂商挑起价格战,紧跟其后的是东风系的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最终让车市由零星的降价演变成了一场集体“跳水”大行动。“五一”又是每年的汽车销售黄金周,按照惯例,不管降不降价,汽车厂商在应对“五一”黄金周时,都会出台一些优惠促销活动,面对如此好的购车良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年度最佳的购车时机已经来到。  相似文献   

17.
面对汽车销售连续下滑,降价显然不是“救世良药”。“买涨不买跌”心理.再次在近日不断跌价的车市中得到验证。继南北大众“联手”降价的消息后.几乎鲜有人表示会立即采取买车行动.相反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在问:降到底了吗?看来车市的低迷似乎不是降价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解决持币待购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推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这里搜集了一些年内或明年可能上市的新车型.看看当中是否有能打动你的车型,也期待它们的出现能冲破低迷的车市。  相似文献   

18.
北京骏宝威汽车销售公司是一汽大众的专卖店。8月1日,一个姓王的销售员对记者说,“最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销售正逐渐恢复常态,降价让利还是最有效的办法。”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捷达、宝来销售反弹较快,而一直销售不畅的高尔夫最近“走”的很好。  相似文献   

19.
节能、环保、低碳、新能源成为2009年全球汽车界最热门的词汇。在国内岁末最后一场汽车盛宴——广州车展上,多款新能源汽车集中登台,众汽车企业争相布局新能源领地,加之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呼之欲出,这一切均预示着2010年车市将迎来强劲的新能源风。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利润大幅度下降.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面临“3道坎”:一是“成本关”.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在怎样“降成本,增效益”上各显其能.2005年可以说是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风暴年”.二是“融资关”.目前,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都存在“缺血”的危机.三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关”.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称雄于市场的核心技术”,必须拥有优质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品牌,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否则,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将会被强劲的国际国内竞争对手一步一步地“吞食”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