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理论上能做直线导引运动的新型空间机构,基于这一空间机构和相匹配的转向杆系,建立了汽车前独立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参数、转向杆系对车轮运动的影响以及橡胶衬套的变形,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该新型前独立悬架的主要运动学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与麦弗逊和双叉臂式前悬架主要运动学特性参数进行对比表明,该新型前独立悬架具有优异的运动学性能,与其匹配的转向杆系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转向干涉。  相似文献   

2.
多连杆悬架与双横臂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某轻型客货两用车双横臂式前悬架系统为多连杆悬架系统,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该双横臂与多连杆前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采用轮跳方法、加载地面制动力和侧向力方法,对两种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与弹性运动学特性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连杆悬架对车身的侧倾和纵倾、车轮定位及顺从转向效应等都比双横臂悬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半挂牵引车制动时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存在干涉而引发制动时跑偏是共性问题,严重影响车辆高速制动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机构运动学分析是检验干涉并进行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文中建立悬架与转向系统的干涉空间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制动强度下悬架跳动量与纵扭角度的变化规律,得到转向直拉杆与转向节臂球销中心的运动轨迹运动学模型,进而通过对比转...  相似文献   

4.
李庆欢  张蔚 《客车技术》2006,(1):20-22,25
利用某公司提供的实车数据建立了基于ADAMS的双前桥重型汽车的转向机构和悬架机构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转向运动学关系虚拟仿真.并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并对该车的悬架干涉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车转向系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分析重型商用车平衡悬架系统运动学特性,在对钢板弹簧平衡悬架系统及其关键部件工作特点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CATIA/DMU中构建了八自由度平衡悬架机构运动学模型并对重要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分析。同时进行了某三轴牵引车平衡悬架运动学校核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采用海森矩阵近似迭代算法(DFP算法)的悬架运动学特性二阶区间优化方法.这种优化方法得到的悬架结构区间参数的中值和半径,既满足了悬架运动学特性优化的要求,又控制了其不确定性区间范围.作为这种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对某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间机构运动学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对导向机构结构参数和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算法使得悬架的设计更为精确、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运动学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某轻型货车的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的该车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吻合较好。应用不同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平面分析方法对同一辆货车进行了分析,对所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汽车设计教材中介绍的转向梯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某全地形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为研究对象,在ADAMS/View中建立悬架及转向虚拟样机,以转向梯形断开点坐标为变量,悬架上下跳动到极限位置时的前桥前束角为研究对象,输出悬架跳动与角度变化曲线,对断开点坐标进行优化分析,使轮胎跳动时由转向杆系与悬架运动干涉所引起的前桥前束角的变化角度尽可能小,从而降低对轮胎的磨损,保证车辆稳态行驶。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机构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5):291-295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建立起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此模型具有转向输入我有,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3个输入自由度,能全面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某轮式车辆的前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参数化模型,阐述了分段式梯形断开点设计需要遵循的两点原则,分析了断开点三个方向坐标对阿克曼转向特性以及车轮跳动过程中前束角变化的影响,以实际外轮转角与理论外轮转角差值最小以及前束角变化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断开点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开点坐标的优化可以改善车辆转向特性,同时提高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运动协调性,为轮式车辆转向梯形的设计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前轮定位角对汽车转向回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薛立军 《汽车工程》2003,25(2):198-200
利用数学方法,通过将前悬挂系统简化为相关杆系,论述了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以及转向轮转角改变时对汽车转向回正作用的影响,并求出了使汽车具有转向回正作用时,上述有关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中型4×2载货车空车到装满货物后方向盘自动偏转的问题,文章从转向传动系统与前悬架系统运动协调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别借助作图法和ADAMS软件对转向传动系统与前悬架系统之间运动干涉量进行计算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改进措施,解决整车加载过程中方向盘偏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减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后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谓“悬空阻尼”系统,着重作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5.
汽车设计中通常采用平面作图法校核转向与悬架干涉量,但该方法有一定缺点。本文结合某自卸车的方案布置,探索运用ADAMS/View软件对转向与悬架干涉量进行校核和优化设计的方法。以车轮跳动引起的转向与悬架干涉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对转向垂臂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并对制动引起的转向与悬架干涉量进行了校核。按照优化结果进行布置,可得到理想的转向、悬架协调运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CA6471是CA6440的换代产品,两种车型的前轴部分均采用独立悬架,这使转向机构和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分别建立了两种车型的转向机构和悬架导向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经过计算得到两种车型转向时内,外车轮的转角关系曲线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曲线,通过对上述参数及转向系结构的分析对CA6471及CA6440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咸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持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滑“悬空阻尼”系统,着重怍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来飞  邓兆祥  董红亮 《汽车工程》2007,29(3):238-242
通过对车辆底盘系统中的转向和悬架系统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利用M atlab/S imu link仿真,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分别对被动悬架兼前轮转向系统与主动悬架兼四轮转向综合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理论分析与仿真试验表明,综合控制系统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转向和悬架系统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越今  林逸 《汽车工程》1995,17(5):263-27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力学新分支。本文以该领域中的R-W方法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可自动建模半进行计算机值仿真计算的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通用程度,运用该程度对大量的实车进行了计算分析,经整车和转向悬架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程序进行汽车转向,悬架运动分析,所得结果准确,计算迅速,可方便地进行转向,悬架设计方案的比较和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