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道学报》2012,(4):2
<正>宜万铁路东起宜昌,西至万州,是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行经地区峰高谷深,极为险峻,建设条件之艰、难、险均为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历史之最。早在1903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修建川汉铁路  相似文献   

2.
文朝晖 《铁道勘察》2011,37(6):96-99,103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实行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安全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铁路线路沿线地理及土地权属等情况错综复杂,在安保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条例规定的内容,正确进行安全保护区标桩的设置正确进行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的划定,成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本职工作经验,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建设中安全保护区范围划定、安全保护标桩设置、埋设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平面图绘制等方面,阐述了铁路安全保护区建设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建好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7978.19公里。2020年当年,中国内地共新增三亚、天水、2020年,全国铁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工作决策部署,主动加压,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科学有序推进铁路重点工程建设。京雄城际、银西高铁、郑太高铁、连镇高铁、盐通高铁、沪苏通铁路、格库铁路、大临铁路等多条新线顺利开通运营,累计投产里程4933公里,全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9亿元,较年初计划增加71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550亿元以上,超过2019年水平;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11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20个。截至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79万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4.
6月22日,为期3天的全国地方铁路年度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顺利闭幕。本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地方铁路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全国地方铁路工作科学发展。大会伊始,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佟永钊做了年度工作报告。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调研员许飞跃、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康平和中铁物资铁路线路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军应邀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赵静达主持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进步方面阐述国内外新建铁路的发展趋势 ,从使用角度论述新建铁路铺设无缝线路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从施工技术及建设管理的发展等方面论述新建铁路铺设无缝线路的可行性 ,提出新建铁路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晓林 《铁道勘察》2006,32(3):74-75,83
从套轨线路的概念,在国际铁路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线路布置形式及计算方式等几方面,论证了套轨线路在国际铁路口岸站间应用的前景,为我国今后国际铁路的建设提出了一项值得尝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巴西 巴西总统卢拉&#183;达席尔瓦称,2008年10月计划开通南北铁路公司Acailanda-阿拉瓜伊纳的358km线路。巴西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研究所通过了总长1563km铁路中段556km的建设许可,同时南段的建设合同巳获批准。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7日-28日,全国铁路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铁道部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全国铁路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会议总结了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分析了铁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对实施《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和2005年信息化工作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自1997年4月1日全国实施第一次大提速以来,繁忙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已由原来的11Okrn/h提高到160krn/h,有些线路最高达到200krn/h。截止2002年,全国铁路提速总里程已达到13838km,占全国铁路繁忙干线总里程的70%。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铁路无线电监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监测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监测技术能力仍有欠缺等问题,深入分析铁路无线电监测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铁路无线电监测体系建设整体思路:遵循“移动式监测为主,固定式监测为辅,便携式监测补充”的建设原则;构建多层级联动的监测系统,逐步形成覆盖全国铁路主要线路的监测站(网);坚持因情施策,根据不同监测任务选用合适的监测方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为铁路无线电监测站(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第一条城际铁路利物浦-曼切斯特线路在运营了173年另一天后,英国终于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在法国第一条巴黎到里昂的 TGV 线路竣工20年,日本 Tokaido 新干线运营了将近39年并显示出了高速旅客列车有着光明的前景后,英国运河隧道铁路连线的第一部分于2003年9月16日开始运营。和其它高速线路一样,目前正在建设的、成本为52亿英镑的 CTRL 铁路,例如肯特郡的市郊铁路,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缓解不同业务互相拥挤而使铁路线路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300km/h 的线路主要采用了法国使用的技术,这是当代铁路的最佳技术,但采用这种技术不是要推动尖端工程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显示高速铁路的运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重载,是我国铁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选线,是铁路工程建设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决定着投资规模。重载铁路的选线又有其独具的特点。张唐铁路是我国新时期以煤炭运输为主的重要干线,寻找到合理的线路走向,是张唐重载铁路建设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重载铁路的特征、影响铁路选线的各种因素,提出合理的选线原则和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线路走向。研究结论:在进行重载铁路选线时应综合考虑铁路功能、安全节能、工程投资、城镇规划、环保影响、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使得线路功能完善、技术经济合理、环境影响小,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绿色铁路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铁路建设是中国21世纪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胶新、青藏、渝怀新线及既有线路的绿色铁路建设的环保优势,指出大力建设绿色铁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随着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从1912年起,历史的车轮驶入中华民国,铁路建设的状况有所改观.从1928年开始执政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其长达20余年的统治中,虽然指定了大规模发展铁路的计划,但建成的铁路并不多.全国铁路缺于少支的状况,在国衰民穷、连年战争的情况下,一直未得改变.然而,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工具,还是对当时的物资交流、人员往来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载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又一发展方向,道岔作为铁路线路的关键设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重载铁路道岔实地调研,分析病害原因,从尖轨、辙叉、钢轨强化等方面介绍我国重载铁路道岔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于1月2日圆满结束。在这次会议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中国大规模的铁路网建设正在进入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从2009年开始的4年内,中国铁路平均每年都将至少完成6000亿元基建投资。2009年铁路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这一数字较2008年3300亿元的基建投资规模激增81.8%。从2010年至2012年,铁路平均每年将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沪汉蓉快速铁路是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铁路通道,该通道的建设,对完善铁路网布局、提高沿江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沪汉蓉通道规划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在简要介绍沪汉蓉通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沪汉蓉快速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的角度,分别对沪汉段、汉蓉段的南北线路方案从旅行时间、工程经济及综合效益等角度进行比较,提出了沪汉蓉铁路快速通道规划功能定位、可行线路方案;对沪汉蓉快速通道运营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该通道规划建设的探讨、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供今后相关通道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路》2006,(6):78-78
2月22日,铁道部党组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研讨会,就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部署,搞好铁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进行研讨。2月22日,全国铁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十一五”期间总体目标是:完成铁路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建设新线19800km,其中,客运专线9800km,既有线增建复线8000km,既有电气化改造15000km;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相似文献   

19.
从输电线路对铁路选线的影响入手,介绍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基本知识和规划建设情况,结合在建、拟建项目勘察设计中实际案例,总结铁路选线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20.
铁路线路三维GIS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目前三维GIS领域先进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在铁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提出铁路线路三维GIS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和总体的软件模块体系架构,并以此为指导原则,基于ArcGIS Globe技术,在试点区域建设了铁路线路三维GIS系统.该方法可以完全再现铁路沿线的三维地形细节,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实时地对不同数据进行动态的管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