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匝道通行能力取决于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和匝道与干道连接点的通行能力。匝道连接点的通行能力与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相比是较小的。因此,匝道连接点的通行能力制约着匝道的通行能力。介绍以服务水平和以空挡接受理论为基础的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的研究方法,指出运动学建模方法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是当前我国城市快速路建设分析所缺少的关键内容,为梳理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脉络,确定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研究方向,研究首先应用对比分析及实测数据测算方法,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对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工作时常用的"九五"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指南、"十五"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指南、2003年《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而后详细阐述了2010版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最新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及流程,论述改版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交通研究人员开展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讨论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理论通行能力,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以通过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对理论通行能力进行分析与修正,得到理论通行能力与实际通行能力之间的修正参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为理论通行能力与修正系数的乘积。方法简单便利,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是假设车流为单一车型车流,而实际运行的车流多为混合车流,因而建立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间隙接受理论,通过概率分析方法,考虑环形交叉口多种混合车型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从而建立了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并且通过迭代得出环形交叉口混合车流条件下总的通行能力,发展了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通过与已有模型的通行能力和观测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可知,该模型的理论通行能力与观测通行能力更加吻合,并为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理论与经验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基于上海城市快速路与美国加州快速路的大量实测数据,从期望通行能力、随机通行能力、动态通行能力与运行通行能力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快速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依次采用失效前稳定流率、考虑删失数据的生存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动静态影响因素的多层统计分析模型、不同时间占有率/速度区间下的威布尔分布来估计上述4类通行能力;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城市快速路规划、设计、运行与管理几个不同阶段的通行能力新分析体系,旨在为快速路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通行能力计算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对比分析国内外基本通行能力研究结果,从规划设计角度给出了基本通行能力的新定义:在通常的道路、交通与管控条件下,某一点或均匀断面,在15%的失效概率下,所容许通过的5 min失效前稳定流率。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简易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城市交通来说,通行能力是最基本的交通参数之一。其他的交通参数大多与通行能力有关,并且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直接或间接使用通行能力参数来确定其值。无论要对交通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是要计划下一步的工作,都必须全面了解相关的通行能力参数。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测定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方法大多难以投入实用。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本文中借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的相关方法和数据,并依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通行能力测定方法。最后通过实际的交通观测结果来验证该方法准确性。事实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所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枢纽内部换乘设施规划布局主要依据设施设计通行能力.选取国铁换乘地铁系统中换乘通道、安检机、售票设施、检票设施、楼扶梯等设施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其实际通行能力.分析各设施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确定设施通行能力测算模型.采集北京西站国铁换乘地铁客流及换乘设施数据,测算各换乘设施实际通行能力.将换乘设施实际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对比分析标明:《地铁设计规范》中并无安检机设计通行能力且各换乘设施设计通行能力均偏大,特别是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以及扶梯的实际通行能力均远远小于设计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4种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饱和流率模型、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停车线法、冲突点法),以一个典型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为例,计算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将结果与实测通行能力进行比较,探讨最适合我国交通条件和混合交通流特性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初步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旨在使国内有关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涵义,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现状,包括路段、交叉口和道路网络通行能力,分析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并对未来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车队法的双车道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永平  邓卫  葛亮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2):119-122
交叉口通行能力是通行能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双车道无控制交叉口中各个方向的车流看作相对独立的车队,然后分别对交叉口中两两相冲突的车流运用车队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通行能力进行修正,从而得到不同方向车流相穿插的通行能力,最终得到了一种基于车队法的双车道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际调查和观测分析,采用冲突技术法建立了机非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机动车流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一步提出了422型和444型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共用车道和拓宽路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冲突技术法推荐模型计算通行能力与典型交叉口观测通行能力和车队分析法计算通行能力,验证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此外,探讨了行人流和非机动车流对机动车流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计算分析给出了422型和444型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与交叉口机动车流通行能力的回归关系式,为四路停车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的观点分析各种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并将其量化,从而得出不同几何类型、不同交通条件下无信号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为基本通行能力与各项因素影响修正系数的连乘积。方法简单便利,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通行能力及其计算方法,明确了设计通行性能与道路断面通行量的关系。综合分析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因素,并分析总结了相关设计要点;最后提出了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设计措施,以改善城市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4.
灾害条件下公路通行能力折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灾害条件下公路通行能力折算方法研究成果较为缺乏的问题,根据灾害对公路通行能力影响的特点,对灾害的种类进行分类,并设计了公路通行能力折算路段划分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类灾害条件下公路通行能力折算系数确定方法和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例证分析表明,所设计方法可以实现灾害条件下公路通行能力折算分析,为灾害条件下应急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立交的分合流点通行能力分析是立交通行能力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线与匝道的分合流点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对于此类的研究文章较多,方法不一。该文根据新版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简称HCM2000)所阐述的方法,结合国内立交设计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中通常所使用的流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简化、归纳,并运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6.
快速路基本路段实测通行能力随机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快速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应用该方法计算实测通行能力的随机性,对实际应用中如何确定通行能力和了解快速路服务随机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分析时借助了统计学中Bootstrap方法,统计分析结果完全依赖于观测数据,克服了已有的文献应用计算机模拟统计假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立交主线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立交主线通行能力的计算思路,认为立交主线通行能力应当取主线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和分(合)流区主线通行能力两者中的较小值.为此,基于HCM2000立交主线服务水平的评估方法,推导了立交分(合)流区主线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并举例说明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仿真求解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由于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没有所谓理想的道路条件,而现阶段在我国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不能够获得大量的实测数据,因此,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其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困难。用一个实例详细地介绍了用标定过的仿真软件CORSIM模型求解交织区通行能力的方法、步骤,其中,重点完成了模型freesim-setup中对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的8个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据此标定了仿真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改变输入条件,得到了不同条件组合下的通行能力值。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认为该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确定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泊位数,以实际公交站点交通观测数据为基础,从优化公交站点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公交停靠需求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合经典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在模型中添加港湾式公交出站变道造成的延误,建立单位时间内公交停靠需求大于站点通行能力的概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港湾式公交站点泊位数优化方法.以武汉市中山大道长江二桥公交站点为例,根据站点运行情况将站点公交车排队溢出概率的上限值设定为15%,经计算得出该站点单位时间(1 min)的公交动态停靠需求大于站点通行能力的概率高于15%,通过调整泊位数提高站点通行能力后,通行能力满足公交停靠需求(p<15%),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确定港湾式公交站点的泊位需求数,为港湾式公交站点泊位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小宝  王文凯 《中外公路》2006,26(4):217-220
该文介绍了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概况,并简单介绍了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最后对道路通行能力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ITS信息的通行能力体系和通行能力可靠性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