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内外车辆平顺性试验评价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越野汽车平顺性脉输入试验存在的问题。针对某轻型4×4轮式越野汽车,开展以机动性为评价目标的平顺性脉输入试验,给出了越野车辆平顺性多工况脉输入试验的基本方法。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车辆通过不同凸块高度的加速响应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人体承受的加速度24.5 m/s~2为限值,得到了车辆通过不同凸块高度允许的最高车速。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为越野车辆平顺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研究汽车平顺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为平台,建立了国产某小型客车虚拟样机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按照国家有关整车平顺性的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整车平顺性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行驶仿真试验分析。对比实车测试结果,主要评价指标加权振级的最大仿真误差小于5%,即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说明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此二次开发模块可对其平顺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乘用车前期平顺性目标设定与分解,详细地介绍了其平顺性调校的方法和过程,运用主观评价手段对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调校,并对调校前后的参数指标建立了动力学虚拟样机。利用仿真方法展开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车辆平顺性在调校后满足前期平顺性目标,为底盘调校及悬架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货运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载货汽车平顺性对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影响。文章结合GB/T 4970-2009和ISO 2631-1997对车辆平顺性的试验和评价方法,通过载货汽车随机输入行驶试验,分析了载荷状态和车速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满载状态较空载状态行驶平顺性好,车速较低时车辆行驶平顺性变化不大,车速较高时平顺性大幅降低。此外,文章提出去除容易受坐姿影响的座椅靠背振动参数,在GB/T 4970的基础上,参照ISO 2631对坐垫处水平方向轴加权系数进行修正,对载货汽车平顺性试验和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机动性车辆越野平顺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独立悬架的8×8重型车辆,建立了多轴车辆的平顺性模型,提出了车辆通过随机路面和半圆障碍时动力学响应的分析和评价方法.探讨了越野平顺性与机动性的关系,并结合某具体车型研究了车辆结构参数对整车越野平顺性及机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BP神经网络作为识别路面不平度的工具,确定了用于识别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前后轮路面不平度滤波白噪声模型和汽车平顺性4 自由度平面模型,通过仿真获得车辆响应和前后轮路面不平度,作为BP 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采用3 层BP 神经网络识别路面不平度,先后构造了44 种车辆响应输入方案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评价指标选出最优输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车辆行驶的常用路面和车速条件下,识别前后轮路面不平度的最优输入方案由车轮垂直加速度、车轮垂直位移和悬架动挠度组成。  相似文献   

7.
汽车平顺性时域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虚拟试验场技术进行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时域仿真。建立了面向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刚弹耦合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了脉冲输入路面模型和随机输入路面模型。采用1/3倍频带分布加速度均方根值方法及总加权方法对试验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虚拟试验场技术能够真实地反映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汽车脉冲输入平顺性评价指标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分析了脉冲输入下人体所受到的振动速度响应到基础上,运用ISO2631新草案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指标和限值,提出了脉冲输入下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的限值,最后以东风EQ2102C型军用越野汽车为例,说明了脉冲输入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9.
汽车平顺性是反映汽车性能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GB/T 4970—2009搭建整车平顺性道路试验测试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并实时存储国标中规定的各测试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基于Matlab环境编写试验数据后处理软件,实现车辆平顺性评价指标的自动化计算,大大提升平顺性试验的数据处理速度。最后针对某样车进行平顺性道路试验及评价,验证试验平台和后处理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公路卧铺客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并通过试验来分析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认为卧铺客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与普通客车相比主要应注意正确建立坐标系,且认为ISO2631评价标准暂时不能用于严格评价卧铺客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