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当中,生极板在经过化成前期的浸酸阶段之后,铅膏的物相及其结构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文章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RD设备,对3BS铅膏内化正生板在不同浸酸阶段进行了铅膏形貌和物相上的分析,发现浸酸过程明显地改变了3BS固化铅膏的相组成和结构。这些变化和硫酸电解液的浓度、浸酸的温度以及持续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固化是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不同的固化工艺,固化后电池生极板中的物相及其含量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同时,化成后熟极板的物相及其含量以及活性物质微观结构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文章利用XRD和扫描电镜对常温固化和高温固化极板进行了物相及微结构上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介绍了2种固化工艺下正极板物相及其微观结构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此文对铅碳电池进行HRPSo C循环测试和常规循环测试,分析并研究了铅碳电池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失效模式,以及造成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铅碳电池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和突出的循环寿命优势。正极板失效,包括正极板栅腐蚀和正极铅膏泥化,是铅碳电池在循环测试中寿命终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适合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AGM-VRLA)内化成充电方法,总结电池内化成和外化成(槽化成)相比的许多优点,其简化工艺流程,节省了大量水、酸、电等能源,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电池性能,并且减少了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对某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的发热特性进行了热电耦合数值计算,研究了放电倍率、电流进出方式、汇流排接触面积和电流进出位置等对电池模组温度场和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放电倍率对温升和汇流排与电池之间的热交换影响较大,高倍率电流充放工况下电池发热分析应该考虑汇流排电热效应的影响。采用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对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电流工况下的温升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在28.5℃的环境温度下,测得最大温升与热电耦合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数值模拟可很好预测汇流排的温升特性。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长兴郎山新能源高新园区的超威众成公司建成投产,引起了同行企业的强烈关注,原因就在于该公司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电池内化成工艺。截至目前,超威集团采用内化成工艺生产电池的比例已经达到85%,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行业绿色企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了车用动力磷酸亚铁锂电池的热特性与热物性。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电池的内阻和熵权系数,并采用Bernardi方程计算了电池的时变热源。接着采用量热桶和瞬态热线导热仪测试了电池的比热容和热导率等热物性参数。最后,考虑了自然对流和热辐射边界条件,采用CFD软件对电池单体和模组的温升特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的电池温升幅度较低温下的小,自然对流条件下电池模组的均温性较差,需要良好的热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铅酸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软化脱落是电池较为普遍的失效模式。在失效及退换电池的解剖中发现,具有相当大比例的电池也都是因为正板活性物质的软化脱落所造成的。一直以来,相对于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特征及变化机理性的研究报道也很多。正板活性物质的软化脱落是铅酸电池失效的一个必然的结果,而如何抑制和减缓此现象的发生则是技术研发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观察电池在循环的前、中、后期正极活性物质物相以及结构上的变化,探索了产生正极板活性物质软化脱落的内部机理。  相似文献   

9.
对某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分析充电倍率、初始荷电状态和环境温度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温升的影响,并根据获得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电池充电温升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充电倍率、初始荷电状态和环境温度作为输入,以充电温升作为输出,对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后,即可准确预估电池在不同充电条件下的充电温升情况。该方案无须用数学模型准确描述各影响因素与充电温升之间的复杂关系,易于实现,可移植到电池管理系统平台上,以实现充电过程中温度的有效预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混合料路用性能与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对3种类型、5个方案二灰砂砾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粗级配参数、比表面积与强度增长率、干缩抗裂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粗级配参数与强度增长率、骨料比表面积与混合料干缩抗裂性能密切相关,最终建立了粗级配参数与强度增长率关系式。研究表明,反应集料组成特性的粗级配参数、比表面积可用于评价二灰砂砾混合料强度增长及抗裂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热机理.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内阻引起的温升特性,建立动力电池传热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及电池温升随放电倍率变化的规律.最后对锰酸锂电池进行内阻实验,揭示了电池内阻随电池温度和SOC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板栅合金、铅膏配方、壳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高温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在高温季节,将电池装车进行了3个月的路试,电池应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组的均衡性问题一直是行业内的热点。蓄电池组的均衡性受到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使用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蓄电池组的均衡性首先取决于生产过程,而极板的规格尺寸又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容量、装配比等性质。因此,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电池极板的均衡是决定电池组均衡性的根本出发点。本文从极板的特性出发,探讨了其对铅酸蓄电池均衡性的影响,并从板栅铸造和涂片两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对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蓄电池的各项要求,并提出了有关设计及生产这种电池的最佳途径,诸如:容量设计、板栅合金的选择及板栅设计、正、负极板铅膏的配方,生产工艺的制订,隔板及电池槽等。并对这种电池的充电方式、化成方式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最近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电池组不配备散热装置的纯电动车,对一款正在使用的、不带散热装置的纯电动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通过试验测试和模型仿真进行不加散热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刚使用的纯电动车电池组内阻小,热容量大,温升有限,在保证电池初始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尤其当采用换电模式),电池组可以不加散热装置,但是随着电池的老化,电池内阻大幅增加,导致温升增大,此时电池组应考虑散热.  相似文献   

16.
此文针对目前6-DZM-20电动车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这一原因,从设计上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3-DZM-20Ah电池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可减少极板的高宽比,降低极板厚度和电解液分层引起的浓差极化,提高极板特别是底部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锂电池内水的引入形式以及电池内水参与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影响,详细描述了电池内水干燥原理、工艺方法和干燥设备,并介绍了电池内水含量的测量方法和原理。采用置换干燥炉和非置换干燥炉对不同高度电池内水进行加热干燥,去除电池内水,通过测量不同烘烤时间后的电池内水含量,得到了置换干燥炉和非置换干燥炉对不同高度电池内水去除效果的关系图。结果表明:当电池内水质量分数较高(超过6×10-4),置换干燥炉效率远远高于非置换干燥炉;当电池内水质量分数较低(低于6×10-4),置换干燥炉效率减小;当烘烤时间为24 h,置换干燥炉烘烤后的电池内水含量与非置换干燥炉烘烤后的电池内水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混合动力商用客车设计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液冷系统,通过电池发热功率和液冷板结构计算出液冷系统的压力以及模组之间的温差。选取压缩机、节流元件、换热器、蒸发器、泵、膨胀水壶等器件组成液冷系统,最后分别在常温(25℃)和高温(40℃)环境下进行高倍率充电(3C和4C)+市区工况运行,模拟混合动力商用车的运行路况,测试其循环温升。结果表明液冷效果明显,可以将动力电池系统温度控制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博世公司采用银极板技术推出了以银-铅-钙合金为极板的银武士蓄电池(如图1所示),第一次在蓄电池极板成分中采用银材料。由于银极板蓄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比普通免维护电池长20%),更强的启动能力、短途适应能力、抗腐蚀能力,更小的自放电率以及真正的免维护等优点,目前这  相似文献   

20.
板栅不仅是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的承载体和骨架,同时还是电流汇流体系,是电流的主要通道。所以,板栅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池性能的优劣。板栅的特性与板栅合金物相的组成、含量以及其晶体的金相组织结构是分不开的。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浇铸板栅进行金相分析,可以随时了解板栅筋条的金相组织结构状况,这对合金的配制、浇铸工艺参数的改进以及板栅质量的监督检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Pb-Ca系列合金重力浇铸板栅筋条晶区的形成机理及其组织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