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园》2014,(4)
本刊以前曾陆续刊登了一些防御驾驶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足见驾车安全在驾车人心目中仍为重中之重。资料显示:交通事故的原因90﹪以上与人的疏忽(驾驶人、行人)有关,换言之,事故的发生与用路人对于危险的认知有直接关系。虽然日新月异的车辆科技可以提高车辆预防事故的能动性以及事故发生时伤害防护的被动安全性能,但是在减低车辆事故的对策上,透过教育宣导来提高驾车人的交通安全观念应是最根本且最重要的工作。为此,本刊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导防御驾驶的重任,聘请专家汇集有关材料,以问答形式将防御驾驶要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针对驾车人经常遇到且常常疏忽的交通情境,提出应当具有的危险认知,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养成危险预知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对车辆重要的动态特性加以说明,有助于驾驶人更清楚了解车辆的运动原理、特性与限制,进而避免不当使用车辆,提高预测危险的能力。本讲座以提升驾车人观念为主,探讨防御驾驶的方法,辅以对车辆机械性能加以说明,以便让驾车人充分了解人、机配合的需求,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希望通过防御观念的导入,提醒诸多可能潜藏危机的不良驾驶习性,使读者获得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4,(2):74-75
本刊以前曾陆续刊登了一些防御驾驶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足见驾车安全在驾车人心目中仍为重中之重。资料显示:事故原因中高达90%以上与人的疏忽(驾驶人、行人)有关,换言之,事故的发生与用路人对于危险的认知有直接关系。虽然日新月异的车辆科技可以提升车辆预防事故的主动性以及安全与事故发生时伤害防护之被动安全能力,然而在减低车辆事故的对策上,透过教育宣导来提升驾车人的交通安全观念应是最根本且重要的工作。为此,被读者誉为"驾驶员‘娘家’"的本刊,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导防御驾驶的重任聘请专家汇集有关教材,以问答形式将防御驾驶要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针对驾车人常遇到又常疏忽的交通情境提出应有的危险认知,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养成危险预知之能力,减少社会悲剧。同时,也对车辆重要的动态特性加以说明,以有助于驾驶人更清楚了解车辆的运动原理、特性与限制,进而避免不当的使用车辆提高预测危险的能力。本讲座以驾车人观念为主探讨防御驾驶,辅以对车辆机械性能说明,可让驾车人充分了解人、机配合的需求,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诚恳希望通过防御观念的导入,提醒诸多可能潜藏危机的不良驾驶习性,使读者获得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驾驶园》2015,(2):82-83
<正>关于车载安全系统问:随着汽车工业与科技的进步,车辆也装置愈来愈多的安全设计或配备系统,请问驾驶人在购车时应要有怎样的认知?答:由于行车安全涉及人、车辆与环境等层面问题,所以我们之前曾提过的车辆动态特性与防御观念的目的,在于提高相关人对身处交通处境的认知(包括驾驶人或用路人),从预测危险进而回避危险,以保护自己与他人行车时的安全性。相关车辆安全的设计配备可分为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一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14,(8):66-67
<正>问:驾驶人的驾驶习性是否影响行车安全?有哪些防御措施?答:驾驶人的驾驶习性是行车安全重要因素,现就常见的几项驾驶习性与认知提出一些防御观念。1.习惯单手开车(单手操作方向盘)的驾驶者相当多。出租车驾驶员也十分常见这一现象。单手开车的驾驶习性可能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防御观念:在弯弯曲曲山路行使更应绝对避免单手驾车。由于动力方向盘需由引擎带动,对于运转不顺有熄火疑虑的车辆,可能因  相似文献   

5.
驾驶人作为人-车-路-环境复杂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交通安全中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聚焦驾驶人熟悉程度这一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驾驶人熟悉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其影响安全驾驶的机理等相关研究及成果。首先,基于驾驶人熟悉程度的距离维度和频率维度识别标准,分析了驾驶人对道路、环境及车辆的熟悉程度与其发生交通事故概率的关联性;其次,从驾驶人控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视觉行为等角度归纳了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最后,就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进一步标准化驾驶人熟悉程度指标的方法,为驾驶安全程度评价及提高交通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已有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及机理研究中尚不明朗的问题,后续研究需从认知心理学方面探究因道路、环境、车辆等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进一步将视觉特征指标与生理指标结合以量化驾驶人熟悉程度,将此纳入到道路选择模型中。同时,从生理指标角度客观衡量驾驶人熟悉程度对其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这些为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交通安全及车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蔚 《驾驶园》2008,(1):48-50
编者的话:   关于汽车防卫性驾驶,我们去年已连续刊载了一些文章,读者应该已有个整体概念.其实,防卫性驾驶就是强调以人的认知为主体的用路观念,提醒驾驶人和用路人除了注意交通环境状况,勿违规侵犯他人外,更应当从目视和耳听等感官,进一步地认知并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意外之各类状况,并预先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一种驾驶和用路观念.而防卫性驾驶观念与应用范围则是所有用路人(即所有交通工具的驾驶人、随行者和行人等)都应当具备的,不仅保护自己,更可保护他人,避免造成更多的家庭破碎.鉴于防卫性驾驶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本刊将继续刊登有关文章,供读者参考.   ……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类型驾驶人的事故倾向性,以湖南省湘潭市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危险暴露量方法计算了中国驾驶人在驾龄、年龄及其交互作用下的事故风险值,并针对不同交通环境,分析了高风险驾驶群体的3类碰撞事故风险.结果表明:相比25~45岁的壮年驾驶人,小于25岁的青年驾驶人在几乎所有环境下都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与刮擦事故;驾龄小于1年的新手驾驶人在复杂环境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中老年新手驾驶人是事故风险仅次于青年新手驾驶人的群体,并且其在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甚至高于青年新手驾驶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青年新手驾驶人、中老年新手驾驶人和高驾龄驾驶人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驾驶任务难度主要来自于车辆与其周边车辆之间的动态交互,目前对这种交互行为的特征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基于从无人机视频中提取的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取出表征车辆交互行为的指标TTC和GAP,并结合速度、加速度、车道位置等其他指标,对车辆的交互过程加以刻画,从中获得了大量交互行为实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9种典型的车辆交互行为模式。通过分析各模式特征发现:即使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车辆交互行为模式也可能存在差异,这表明交互行为不仅与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空距离、速度状态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驾驶人的应对能力、动机及风险意识等认知心理有关;另外,不同的交互模式面临的风险不同,并且该风险既可能是周边车辆行为发生改变而被迫卷入,也可能是驾驶人自身主动寻求的结果;9种不同类型的交互行为模式,构成了驾驶人自行感知的4种风险状态互相转换的具体实现形式;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努力寻找契机并选择某种交互行为模式在各个风险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并非仅由心理压力较大的危险态向压力较小的自由态转换,也会发生反向转换,前者主要由降低事故风险和减少认知努力的动机驱动,后者旨在追求行车效率,但同时驾驶人会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以对抗风险的增加,这充分反映了驾驶人试图在行车效率、事故风险与认知努力三方面取得平衡。研究成果对深化理解驾驶行为及其背后的决策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事故可以分为非车辆技术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和汽车本身的技术原因造成的损毁事故,两者的后果都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非车辆技术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是驾驶人自身的原因造成。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处理不当、违章驾驶、超载运输等。汽车本身的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出租车驾驶人的疲劳驾驶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发现疲劳驾驶与驾驶人年龄、驾龄的关系,以及疲劳驾驶事故与驾驶人年龄、驾龄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年龄、驾龄的驾驶人疲劳驾驶状况不同;2.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3.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与出租车驾驶员的驾龄有关,驾龄越小,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驾驶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而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模拟危险的交通环境,对驾驶人进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驾驶人的应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水平,对于减少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车、路以及事故形态进行统计分析道路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获取典型的动态交通场景.并考虑城市道路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选取发生在城市道路场景中的1种类型动态场景-公交站台行人过街作为案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这一动态交通场景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车辆行驶安全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生产厂商通过不断提高车辆安全性能以减少因车辆本身故障所引发的事故;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制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加强车辆交通管制,减少车辆行车事故。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驾驶员因违反交通规则,尤其是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而酿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交通事故预防的两种突破:即从群体预防行为到个体预防行为的突破和从事后预防到事前预防的突破,提出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概念,突破传统事故预防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升事故预防成效。交通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是指交通参与者出于自我需求,将正确的交通行为规范渗透到潜意识并自发地执行以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主体是人(交通参与者),其核心是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两个维度。从行为学视角依据交通事故与人的交通行为的关联度属性将交通参与者简化为非驾驶群体(行人集群、乘客集群)和驾驶群体(无事故驾驶人集群、事故驾驶人集群),具体对应的主动预防技术分别为: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认知系统、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互动系统、安全驾驶行为在线训练及矫正系统、危险驾驶体验系统4个技术功能模块,采用DEVS分层递阶建模法,将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信息流整合,结合系统模型内部的耦合机制,构建主动预防系统形式化模型,并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对系统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系统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客运车辆相关标准日趋严格,自动驾驶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车辆的安全性有显著提升。但这不意味着作为车辆的操控者——驾驶人可以松懈,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遵守安全驾驶行为要求,杜绝交通违法行为。而客运企业在确保日常安全管理外,更要加强客运驾驶人的管理,这样才能减少营运客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于成欣 《驾驶园》2009,(8):77-78
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所发生的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50%,而驾驶员的操作失误与很多因素有关,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因素、道路复杂情况、车辆本身的特点等,了解这些对驾驶员安全驾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搜集北京市2012—2015年的2 040起两车交通事故中4 080名驾驶人的相关数据,将他们分成有责驾驶人和无责驾驶人2组,比较他们在性别、年龄、驾龄、驾驶车辆类型等4个方面的分布差异.并基于相对危险暴露面法,对有责驾驶人的相对驾驶事故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相对于女性,男性驾驶人更可能成为事故责任方; 2)有责驾驶人的年龄、驾龄均略小于无责驾驶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青年驾驶人、老年驾驶人和驾龄小于2年驾驶人外,交通安全管理还应该关注到新购车驾驶人和年龄在47~57岁之间的驾驶人等两个可能存在风险的驾驶人群体; 3)车辆类型对于驾驶人在有责与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型客货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季节已进入深夏,大雨等恶劣天气不断出现,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可忽视。这是因为雨天行车,由于道路条件变差,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多困难。从各类交通事故的特点看,有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由于驾驶人处理不当,加之在恶劣天气下驾驶的经验不足,而发生了交通事故,其中因驾驶人操作失误、不注意雨天安全行车的要领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大。所以,必须了解雨天行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8.
营运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营运驾驶人不安全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驾驶人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现状,为今后交通管理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14,(1):I0001-I0001
<正>春运期间,客运车辆将进入一年中旅客运输最繁忙的时期,也是客运事故易发多发期。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春运期间平均每天发生4起较大以上交通事故。2013年春运期间发生5起重大交通事故,其中4起因客运车辆肇事导致。一些客运企业和驾驶人安全观念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超速行驶、超员载客、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是节日期间交通事故的主要肇因;另外一些客运包车驾驶人因不熟悉途径道路情况.遇突发险情处置不当,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邰慧 《驾驶园》2005,(10):14-15
每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引发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与驾车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有关.统计显示,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人"的原因所造成的.各类交通参与人的违法行为是导致事故的根本诱因,其中尤以机动车驾驶人为最.如何有效减少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从而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已逐渐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