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梅生 《驾驶园》2014,(5):64-65
“路怒族”是指带着愤怒和攻击性开车的驾驶员。有调查显示:70%的人直指“一遏堵车就着急上火”,65%的人认为是“开车时骂骂咧咧”,60%的人觉得“被别人超车、插队就开骂”的情况最为明显。值得警醒和深思的是,“路怒族”们往往解了一时之气,但最终却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夜深人静,本想安澜,不知为何"路怒"二字却萦绕脑际挥之不去。"路怒",对国人来讲,好像是个新名词。其实不然。"路怒",虽是近几年才见诸报端的新名词,但"路怒"行为却早为人们诟病。5月上旬,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成为舆论焦点,抢占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亦成为街谈巷议的谈资。"路怒"更成为网络热词。本刊本期亦重点对"路怒"做了报道与评述。医学界把"路怒症"定义为阵发性暴怒障碍,主要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据说,有百分之三十五的驾驶人自称自己是路怒族。看到视频里施暴者下手之狠,下脚之厉,被遭暴打的女司机和骑电动车女人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有人说,你的开车习惯正在加速"报废"你的车辆,你相信吗?其实,这时他说的可能是短途用车带来的不可逆伤害!以北京的数据为例,北京地区【每天在五公里内】开车的人占到44%,将近一半;在两公里之内开车的占到12%;另外,还有7%的人出门甚至去超市、买菜1公里内的出行也会选择开车。这就意味着,几乎一半的人都在  相似文献   

4.
一醉汉喝完酒摇晃着身体从凯迪宾馆出来。招手上了一辆出租车:"请您送我到凯迪宾馆去。" 然后靠在车座上转眼就打起了呼噜。司机忙叫醒他:"这里就是凯迪宾馆。" "哦,您开车也太快了,以后要慢点,安全要紧!这是车费,不用找了。"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7,(9)
正泊车机器人好比是物流机器人的"巨人版",停一辆车最快只需要一两分钟。今天,让我们揭开"最牛自动泊车机器人"的神秘面纱。现代社会,对于开车的朋友来说,在地下停车场里找车位停车,是个麻烦事。尤其对技术不太熟练的女性朋友和开车新手来说,停车入库真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一不小心就会把其他车擦伤。烦恼好多!而现在,随着自动泊车机器人的到来,以后我们或许就不用为倒车入库而苦恼了。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2019,(12)
<正>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11月13日在广东深圳开幕。本刊记者在当天的开幕现场发现中外记者纷纷将摄像头对准了6号展厅"言图"厅,言图当即成为高交会一个热点。既能安全通话又不违章,开车时可随意接打电话,可以对讲、播放消息,还能够拍照录视频上传?这款解决了驾行痛点、呵护开车人的产品——"言图"一亮相,便引来人们热切的目光。手机支架"会说话、会拍照",一开始这些新奇的应用让人记忆犹新,但拥有该产品自主专利的企业创始人尹吉忠却介绍说,他们这款产品真正生产的其实不是好玩的手机支架,而是实用、好用的开车人"驾驶模式",让开车人真正做到"手不离盘、眼不离路"的安全驾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5,(11)
<正>"莫以恶小而为之",出自三国刘备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但将之作为本文的题目,我着实的有些纠结。不知那些开车的不良习惯算不算得上"恶"呢?将近年关,我们不妨来个盘点,就说说我们对交通安全的相关报道所提及的违反交通法规的诸多不良现象。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也许和"恶"靠不上边,但一分析,就发现这些现象一旦诱发就都关乎生命的安危,当然应属"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进入汽车时代,省时省力的出行方式让生活多了一份从容便捷,但随着机动车数量猛增,堵车、抢道等交通陋习也困扰着司机们。许多人车下温文尔雅、谦和有礼,车上焦躁易怒、口出狂言,甚至大打出手。为什么,手一握上方向盘,马上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汽车时代的世界通病一一路怒症,引发交通肇事逐年上升,危害不容小觑,如何摆脱"路怒"轻松上路?路上开车的朋友们,请息怒,遵法守法——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9.
<正>总装所属驻豫63978部队勤务连汽车排代理排长、四级军士长李敏东,入伍16年来总结出一套"开车小常识",既朗朗上口,又易于操作。他曾8次被所在部队评为"优秀士兵"、5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5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还荣获总装通保部"优秀党员"和"优秀士官"奖各1次。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2013,(7):41-42
"选择性失明",是指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信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持选择性失明态度的人的说理往往带有偏见,也是片面的。我们在搜索引擎上以"摩托车"为关键词搜索新闻,铺天盖地的信息都是以事故、肇事、犯罪为主的负面新闻。在这些"大众"媒体眼中,似乎摩托车一出,随之而来的就没什么好事。而关于摩托车的正面、积极的信息,媒体们曾经的做法是"主动回避",时至今日则直接当作"广告",被加以批判。我国的大众媒体对一个普通的交通工具患上如此普遍、严重的"选择性失明",在历史上少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卫",天津卫一"侠",霍元甲除了"逛吃逛吃"天津还有这些值得去探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卫娃娃,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怎么掩饰,只要一开口,对方便立刻笑着说:"你是天津人吧!"的确,时调、相声等这些丰富的文艺曲艺形式是天津的一道招牌,也成就了天津"哏都"的绰号,这里的人随口都是相声,张嘴就是俏皮  相似文献   

12.
<正>5月7日发生的一则新闻"女儿举报老爸高速路打电话",在一个月后成为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引爆了舆论热点。使用新课标全国一卷的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考生都被要求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爆料该事件的@湖北高速交警微博已经被网友刷爆,一时间"开车接打手机""盲驾""亲情与社会公德"成为了社会广泛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何为"路怒症"路怒症,就是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因开车压力大而引发攻击性行为或愤怒,包括使用粗鄙手势、侮辱性言语、不停地鸣喇叭和打闪灯等。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车技永远不如自己的其他驾驶人、动作永远缓慢的行人,不少人一开车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容忍度直线下降,脾气变得暴躁,会因为前车行驶稍慢就开始骂骂咧咧,不停地鸣喇叭或者打闪光灯催促,甚至有下车打人的冲动,除此之外,处于这种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有不少女司机确实干了些出人意料的事情,闹出不小的动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女司机称之为"马路杀手",甚至谈女司机"色变"。另一方面,一些调查数据却在显示女司机的危害性远远低于男司机。从较普遍情况来讲,女司机可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弱于男性,但在开车好习惯养成方面女司机是强于男司机的。女性"先天"不足,但开车习惯比男性好许多男性司机认为,女性作为驾驶员,的确存在一些先天缺陷,否则不会经常出现一些"极品"失误,这是生心理条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南宁 《汽车与安全》2011,(11):61-61
秋冬季开车经常会接触到车身被静电打到的现象。汽车静电反应产生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体在接触汽车之前本身就带电了,同汽车接触自然就要放电,而且根据人体质的不同,带电量也不一样。二是,空气中的尘埃与车身金属表面相互磨擦产生了电,人一碰车,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16.
邵丰 《轿车情报》2008,(7):240-240
“多么危险呀!”身边搭车的金小姐对一位在机动车道闯红灯的骑车人说道。“你说这样的人该不该骂,简直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我的回答充满着愤怒。是的!我感觉自己是个货真价实的“路怒族”。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拟建首条自行车"高速路",目前已经选定回龙观到上地的一段道路进行试点建设。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规划院就提出,建议在回龙观和上地之间建设一条完整的自行车专用道,远期连接至中关村。随后,北京市规划院的一份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回龙观有接近20%的人在中关村上班,有超过16%的人在上地工作。他们选择在此居住的主要目的是上班"距离近",但实际上有超过40%的回龙观居民习惯于自驾车,因经常被堵在路上,故每天上班需要花1~1.5 h。  相似文献   

18.
孙刚 《驾驶园》2008,(6):76-78
对于开车的人而言,一辆车上有两个地方相当于人类的眼睛,一个是头灯、另一个是后视镜。常听经验老到的人说"晚上开车没开灯就像没长眼睛一样"、"后视镜没调整好跟没长眼睛一样",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车上的灯光与后视镜对行车的重要性。但是,天黑了或者下大雨时各位都知道要打开头灯,可是后视镜该怎么调整,各位都清楚吗?  相似文献   

19.
最近汽车媒体之间互相打招呼的方式从之前的"最近忙啥?"转变成了"最近去什么国家试车?"越来越多的中国主流汽车媒体被邀请去到世界各地,连试车带旅游地游走于世界各大"景区":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这些汽车工业的重地成了各大媒体的常客,这种"在云端"的生活方式究竟是"生活的真谛",还是"孤独的灵魂",我想汽车媒体和时尚媒体的同仁们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20.
爱开快车的英国驾驶员们最近比较烦,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要好好控制自己的车速了。因为英国政府正在拟订一个方案:在每辆汽车上安装一块个性化微型芯片,这样超速的驾驶员就会被电脑"出卖",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