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暨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6万m2,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市政交通综合体工程。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既有光谷广场下方,工程空间布局分为3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及地下公共空间,地下一层夹层为地铁9号线站台、鲁磨路公路隧道;地下二层为地铁2号线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下方带状地下空间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及地下物流等市政设施的主要敷设载体。为了提高此类带状地下空间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以国内某新区的开发建设为例,将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地下物流等设施进行集约化共建方案研究,并通过对共构体的横断面、平面接口、纵断面及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的共建技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武汉光谷中心城年内预计将开建总面积50多万m2的地下空间,形成交通、购物、办公、娱乐、文化等设施齐全的地下城市光谷中心城,未来将形成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聚集的新城,居住人口将达到25万人。  相似文献   

4.
<正>从今年起,北京东城将考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按照规划,未来前门地区将打造一个面积达10万m2的地下工程。地下工程共规划了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主要为各类商业;地下二层辟成停车场;地下三层将有部分空间预留为停车场。前门地区还规划了立体交通系统,光地下的停车位就规划了3 000多个。今年,前门商业区剩余项目将全面启动,实现前门商业区地下工程基本完工并逐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市政排水管网、公用管线、轨交地铁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凸显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和排水规划先行的重要性。以浦东新区周邓公路污水收集干管完善工程为背景,根据项目特点及复杂边界条件,在分析和梳理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桥梁结构及交通压力等制约因素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了一种在狭窄地下空间施工污水管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作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营的基本生命线,市政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推进市政设施健康发展,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数字化转型是一条必经之路。市政设施数字化转型将以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为目标,通过对市政设施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实现市政问题的智能预警和应急处置。本文以城市地下空间、道路交通、水务、环保、应急消防、城市信息模型(CIM)等为例,分别梳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工作基础、法规政策与标准规范、国内外先进经验和问题瓶颈与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对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构建是解决现今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针对这一课题,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其对改善城市空间的重要作用。结合重庆市解放碑CBD交通现状评价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定位等因素,提出解放碑CBD地下交通系统方案——地下车行道路网络、地下快速人行系统。该方案对改善解放碑CBD现状交通和城市环境、提升该区域的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其它城市发展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178-178
<正>上海目前已经进入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高速发展期。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地下空间已超5 000万m2,上海将研究制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例,合理分配地下资源。此前市人大代表、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洪超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尽快制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松原火车站前建华路地道项目的设计。合理分析了地道功能和站前地下广场功能,在地道内设置辅道,将市政地下空间和铁路建筑地下空间连为一体,完成了市政交通和铁路交通的相互转换。通过地道箱涵结构计算,净跨18 m的单箱双舱地道箱涵,在覆土厚度不大于1 m时,设计采用壁厚1 300 mm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受力和变形能够满足要求,且结构配筋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所产生的内力值控制。砂土层地区地道基坑围护选用排桩+内支撑结构,保证了地道施工、火车站运行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市政设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结合超大城市中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经验,梳理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地下管线、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急消防设施等5类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分类,构建以管理部件、管理事件和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重大市政设施信息编码体系,保障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感知数据采集的规范化,推动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一网统管”。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通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思路与具体方法研究,得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就是在分析建设综合管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综合管廊规划的目标、规模、系统布局、横断面、三维控制线、重要节点控制以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为优化天津市于家堡地区区域整体功能,保证区域交通体系及运行效率,该金融区将在规划建设中的30多栋楼宇下面,打造近400万m2的世界最大地下交通商业活动空间,不仅包括车行系统,还有轨道交通、人行系统及共同沟等。其中,水线路(原新华路)地下车行系统一期计划在2013年开始建设,预计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资源匮乏、改善环境状况、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特色的基础上,分别对国内城市地下商业街、地下道路与停车系统、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系统、地下仓储物流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城市规划、开发保护、信息共享、防灾减灾和投融资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化、绿色化、深层次、综合化发展的大趋势,提出除创新地下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外,还需要综合管理、统筹规划、创新投融资及收益模式,结合国情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天津市中心城区5条地铁线路建设将全面展开,其中包括5号线、6号线、1号线东延线、2号线机场延伸线、3号线南延线。5条线路的在施工程公里数达到115 km。另外,Z1线的选线规划和柳林公园设站方案、地下空间规划以及市政交通等规划正在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隧道建设》2015,(2):196
<正>深圳华强北地下商业空间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商业空间。商业空间建成后,华强北将变为步行街。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高约26 m,上下分三层。负一层为商业街,负二层为站厅层,第三层为站台列车层,负一层的商业空间大约为2万多m2。华强北路地下空间为南北走向,南起深南中路,北至七号线华新站南端,全长830 m,宽28.1 m,总建筑面积70 530 m2。目前主体结构完成率达到80.1%。负一层、负二层结构已全部完成,负三层施工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围绕城市发展的CBD中心区域,分析城市开发的定位,结合片区地块开发强度及相关配建指标、城市定位等进行分析,明确城市CBD中心的地下道路系统定位、路网结构及车行流量需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地面及地下道路系统,建设CBD中心地下道路系统骨架,结合地下空间实行三维立体开发、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打造融合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停车、绿色市政的复合型地下城市CBD中心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结构构成的空间。包括:地下街、地下人行道、地铁、城市公路隧道等交通、商业设施;地下管网、人防设施、地下垃圾处理站等基础生活设施。城市人口的增加,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地面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空产开发和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熊朝辉  周兵  何丛 《隧道建设》2019,39(9):1471-1479
武汉光谷广场交通综合体位于光谷广场正下方,是集轨道交通、市政公路隧道、慢行系统、商业开发于一体的超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体5条线路交汇、空间关系复杂、消防疏散要求高,工程设计难度极大。针对项目难点,在吸取国内外大型地下交通枢纽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规避工程风险,并采用多项创新手段及方法对光谷广场交通综合体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在空间组织、消防排烟、大型地下空间环境的营造和尝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