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独立轮转向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厚胜 《铁道车辆》1999,37(9):35-37
介绍了独立轮转向架的方案选择、结构特点和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4.
5.
独立轮转向架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欧洲和美、日等国独立轮转向架的研究和发展情况。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独立轮转向架无论是蛇行运动稳定性还是曲线通过性能,比传统转向架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噪声低,轮轨磨耗少。阐述了只要解决好直线上的车轮横向复原和曲线上的车轮导向等问题,独立轮转向架技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独立轮对转向架的研究、分析、静态测试和运行试验的成功完成,日本的下一代城郊列车和轻轨列车可能使用独立轮对转向架.  相似文献   

8.
9.
独立轮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最佳耦合刚度的表达公式,该公式表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导向能力的好坏关键在于耦合刚度的选取,而耦合刚度的选取只与列车系统的二系悬挂纵向刚度、二系悬挂横向跨距、车辆定距、转向架轴距等内在结构参数有关,与列车运行速度和轨道曲线半径等外界环境参数无关。进一步的仿真分析表明:无论曲线半径、运行速度、未平衡离心加速度和轮对横移量等外界条件怎么变化,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都会在二系悬挂系统和柔性耦合元件的协调作用下自动把前后轮对调整到径向位置,这不仅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也佐证了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实具有很强的自适应径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型有轨电车在国内发展迅速,但是相关的检修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因此,需要对检修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式转向架,分析其不同于传统转向架的特征,研究转向架构架和轮对的检修工艺及维修设备,得出转向架轮轴检修间的工艺布置。与国内现有的有轨电车转向架检修工艺相比,优化了工艺布置和设备配置,解决了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式转向架轮轴的检修工艺。  相似文献   

12.
13.
以广州海珠有轨电车试验线车辆轮对旋修为例,介绍了独立轮转向架移动式不落轮镟修工艺原理,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转向架的特点、架车机设备的功能,以及架车工装、镟修定位夹紧工装的选型要求,给出了独立轮转向架移动式不落轮旋修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的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得知,一旦耦合刚度合理匹配,该转向架就会在二系悬挂系统和柔性耦合元件的协调作用下自动把前后轮对调整到径向位置,这说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有望彻底解决独立轮对的导向难题。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全面分析了耦合刚度对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其影响规律,获得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耦合刚度的最佳匹配关系,为今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的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能产生类蛇行运动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16.
17.
独立车轮转向架在城市轨道车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车轮转向架磨耗小、噪声低、重量轻,而且容易实现整车的低地板结构,最近几年已在国外城市轨道车轮上逐步采用。本文从导向机理出发,在简单归纳国外主要独立车轮转向架类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独立车轮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导向转向架     
以下介绍一些导向转向架的功能及种类。 1 铁道车轮的导向功能   自行车和汽车通过弯道一般是使前轮先转向,当然,操纵后轮也行,人们称此为导向。这时,前后轮走行的轨迹不同。但铁道车辆的前后轮在同一轨道上,前后轮都需导向功能。同时,铁道车辆不像汽车那样有司机掌握方向盘,线路又必须有弯道。为使在曲线上顺利地转动,将左右车轮做成一体,用滚圆弧形酒桶的原理使与钢轨接触的轮径连续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旋转滚动导向。换言之,车轮踏面上带有斜度,通过曲线时因离心力轮对向外轨移动。外轨上车轮比内轨上车轮轮径大,以较长的圆周转动。可期望轮对处于与曲线成直角的径向位置(冲角为0),实现自导向。这就是轮对自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韩俊臣  薛文根  韩庆利 《铁道车辆》2012,(6):34-36,43,48
对CW11型独立轮转向架轴桥装置轴承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独立轮踏面外形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志森  沈钢 《铁道车辆》2003,41(1):19-21
根据对独立轮的特殊要求,用新近研制的接触角曲线反推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了低地板面车辆的独立轮踏面外形,并进一步分析了接触角曲线的多种变化对踏面外形的影响,探讨了了该种方法用于踏面外形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