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帅 《水运工程》2012,(6):192-195
通过对围堤施工情况跟踪及监测数据整理分析,探索抛石围堤施工期间的位移、沉降规律。施工过程中控制加载速率及分层加载高度,每次加载均在达到设计要求的恒载时间及监测数据稳定后进行,并采取减小分层加载厚度、堤身两侧反压同步施工、镇脚石施工及时跟进、尽可能延长恒载稳定时间等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东海 《水运工程》2012,(12):126-129
抛石挤淤的适用范围一直被认为只局限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地基.但在很多工程实践中,抛石挤淤还经常用于厚度较大的淤泥地基处理.结合工程实例对抛石挤淤堤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控制、观测检测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供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俊剑  龚永康 《水运工程》2015,(12):144-147
连云港徐圩港区某抛石围堤工程项目,需进行围堤下软基沉降观测及固结度计算。砂被和排水板施工后围堤尚未出水,抛石后围堤在最低潮位出水时安放沉降板所得的累计沉降量有缺失,所得固结度偏小,因此提出采用工前工后钻孔探摸法确定软基实际沉降量可得到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固结度。同时,采用钢筋笼骨架+袋装碎石的围护方法在抛石施工前安放沉降板,可得到相对正确的累计沉降量和固结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程中,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深层土体通常会发生比较大的侧向变形.一方面使得分层沉降管发生比较大的倾斜变形,由磁环离管口的深度变化得到土层准确的沉降值时需要进行竖向修正;另一方面使得分层沉降观测得到的沉降值,不仅包括地基的固结沉降值,还包括土体侧向变形引起的附加沉降值,需要将两者分离出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地基处理效果的...  相似文献   

5.
基础沉降的组合预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特点及灰色Verhulst模型特点的分析,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不同时刻的基础沉降进行预测;首先分别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基础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对采用前2种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单独使用灰色Verhulst模型或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以曲线拟合法为主,研究了预测模型的速率与沉降的特征,指出了Gompertz模型、Usher模型等增长曲线预测工后沉降存在的不足,改进了二次三项式预测模型,提出了计算幂函数模型参数的简便方法。结合高速公路长期的工后观测资料,分析了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并对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已有实际资料对工后沉降进行合理的预测是控制工后沉降量的关键。实践表明,预测时不同的工后首次沉降速率对预测模型的选择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预测的精度。文中针对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工后首次沉降速率,对现有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的沉降速率区间,采用不同的沉降预测方法,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洋山港三期码头工程抛石区采用冲孔吊打沉桩工艺,抛石厚度在10m以内的桩采用一级钢护筒,钢护筒跟进3-4m,最大冲击成孔深度6~7m,克服了钢护筒无法跟进、斜孔、卡钻、漏浆等问题,通过不断改进和总结,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完整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堆载预压技术处理天津某海上围堤地基工程进行施工加载模拟,建立堆载预压地基加载模型,将计算模拟结果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海上堆载预压地基固结变形及应力变化特性,对现场施工及检测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伍强 《水运工程》2017,(S1):90-93
由于护岸抛石中存在的回淤和沉降现象,在质量检验中如果按常规的检验方法验收,很难真实反映抛石的厚度。为了能真实反映抛石的实际质量,研究了护岸抛石在回淤和沉降的情况下质量检测方法,得出“实时检测+抛石沉降量”检测其厚度、再通过抛后旁扫检测其覆盖范围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利用疏浚土并与港区陆域形成工程相结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共建设了长约18 km的配套围堤,围堤结构为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组合。因此在工程中势必要处理好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两种不同结构的衔接。介绍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中爆破挤淤堤与充填袋斜坡堤的衔接处理方案,以及结合衔接方案的龙口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黄骅港是神华集团煤炭最佳出运港,外航道淤积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防砂堤的修建和运营已初见成效。通过对防砂堤地基稳定性和沉降在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沉降位移观测3方面进行分析,以理论计算为主,模型试验作为验证,工程观测为直接结论,得出在防砂堤设计过程中参数取值、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差异、3个方面的互补与验证以及土工布在软弱地基上防波堤断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费晓昕 《水运工程》2021,(2):104-108
抛石丁坝是河道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整治建筑物,能够束水攻沙,保护岸滩免受水流冲刷,然而抛石丁坝水毁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动床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平原河流丁坝的水毁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丁坝水毁破坏的常见形式,认为坝头块石的坍塌流失是影响丁坝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抛石丁坝稳定性可基于坝头水毁来研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某软土地基潜堤加高堤顶施工预留沉降量确定方法的实例分析,探讨旧堤加高施工高程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抛石丁坝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其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针对这一问题,以非恒定流流量过程为控制条件,通过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这一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方法研究,定义出抛石丁坝失效准则,采用基础统计理论,得出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相结合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预测的概率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对完善航道整治建筑物可靠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可为航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砂质浅滩抛石丁坝容易发生沉降塌陷的问题,通过对西江龙圩水道与鸡笼洲滩抛石丁坝进行原形观测,对影响丁坝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泥沙运动理论对原形测试进行分析,得出丁坝基础受到冲刷破坏是引起坝体失稳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利用袋装砂护底和碎石或石碴做丁坝基础填料可增强丁坝基础防冲刷能力。这一结论可为砂质浅滩航道整治抛石丁坝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灰色GM(1,l)和Verhulst模型预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时,建模序列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精度。结合某吹填土地基加固工程的沉降监测数据,探讨监测序列长度、建模序列长度对上述2种模型最终沉降量预测值及预测精度的影响,总结出不同模型预测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建模序列的选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2种模型预测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误差均小于1.0%,灰色GM(1,l)模型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