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帅 《水运工程》2012,(6):192-195
通过对围堤施工情况跟踪及监测数据整理分析,探索抛石围堤施工期间的位移、沉降规律。施工过程中控制加载速率及分层加载高度,每次加载均在达到设计要求的恒载时间及监测数据稳定后进行,并采取减小分层加载厚度、堤身两侧反压同步施工、镇脚石施工及时跟进、尽可能延长恒载稳定时间等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东海 《水运工程》2012,(12):126-129
抛石挤淤的适用范围一直被认为只局限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地基.但在很多工程实践中,抛石挤淤还经常用于厚度较大的淤泥地基处理.结合工程实例对抛石挤淤堤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控制、观测检测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供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俊剑  龚永康 《水运工程》2015,(12):144-147
连云港徐圩港区某抛石围堤工程项目,需进行围堤下软基沉降观测及固结度计算。砂被和排水板施工后围堤尚未出水,抛石后围堤在最低潮位出水时安放沉降板所得的累计沉降量有缺失,所得固结度偏小,因此提出采用工前工后钻孔探摸法确定软基实际沉降量可得到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固结度。同时,采用钢筋笼骨架+袋装碎石的围护方法在抛石施工前安放沉降板,可得到相对正确的累计沉降量和固结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程中,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深层土体通常会发生比较大的侧向变形.一方面使得分层沉降管发生比较大的倾斜变形,由磁环离管口的深度变化得到土层准确的沉降值时需要进行竖向修正;另一方面使得分层沉降观测得到的沉降值,不仅包括地基的固结沉降值,还包括土体侧向变形引起的附加沉降值,需要将两者分离出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地基处理效果的...  相似文献   

5.
基础沉降的组合预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特点及灰色Verhulst模型特点的分析,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不同时刻的基础沉降进行预测;首先分别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基础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对采用前2种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单独使用灰色Verhulst模型或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以曲线拟合法为主,研究了预测模型的速率与沉降的特征,指出了Gompertz模型、Usher模型等增长曲线预测工后沉降存在的不足,改进了二次三项式预测模型,提出了计算幂函数模型参数的简便方法。结合高速公路长期的工后观测资料,分析了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并对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洋山港三期码头工程抛石区采用冲孔吊打沉桩工艺,抛石厚度在10m以内的桩采用一级钢护筒,钢护筒跟进3-4m,最大冲击成孔深度6~7m,克服了钢护筒无法跟进、斜孔、卡钻、漏浆等问题,通过不断改进和总结,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完整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已有实际资料对工后沉降进行合理的预测是控制工后沉降量的关键。实践表明,预测时不同的工后首次沉降速率对预测模型的选择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预测的精度。文中针对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工后首次沉降速率,对现有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的沉降速率区间,采用不同的沉降预测方法,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堆载预压技术处理天津某海上围堤地基工程进行施工加载模拟,建立堆载预压地基加载模型,将计算模拟结果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海上堆载预压地基固结变形及应力变化特性,对现场施工及检测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伍强 《水运工程》2017,(S1):90-93
由于护岸抛石中存在的回淤和沉降现象,在质量检验中如果按常规的检验方法验收,很难真实反映抛石的厚度。为了能真实反映抛石的实际质量,研究了护岸抛石在回淤和沉降的情况下质量检测方法,得出“实时检测+抛石沉降量”检测其厚度、再通过抛后旁扫检测其覆盖范围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砂质浅滩抛石丁坝容易发生沉降塌陷的问题,通过对西江龙圩水道与鸡笼洲滩抛石丁坝进行原形观测,对影响丁坝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泥沙运动理论对原形测试进行分析,得出丁坝基础受到冲刷破坏是引起坝体失稳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利用袋装砂护底和碎石或石碴做丁坝基础填料可增强丁坝基础防冲刷能力。这一结论可为砂质浅滩航道整治抛石丁坝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费晓昕 《水运工程》2021,(2):104-108
抛石丁坝是河道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整治建筑物,能够束水攻沙,保护岸滩免受水流冲刷,然而抛石丁坝水毁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动床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平原河流丁坝的水毁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丁坝水毁破坏的常见形式,认为坝头块石的坍塌流失是影响丁坝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抛石丁坝稳定性可基于坝头水毁来研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穿越堤防时的堤顶面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简单,而堤身弹性模量、隧道上覆土层厚度、隧道间距对堤顶面沉降的影响相对复杂;堤顶面沉降随隧道半径和隧道收敛率的增大而增大;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随堤身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隧道正上方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开始时都随着隧道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覆土厚度大于20 m之后堤顶面沉降减小幅度趋缓;在隧道间距小于10 m时两隧道之间的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在两隧道间距大于10 m时堤顶面沉降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堤顶面最大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都和隧道间距呈S形关系。结果表明,当隧道穿越堤防时,可采取增大堤身弹性模量、减小隧道收缩率、采用适当的隧道半径、覆土厚度和间距来减小堤顶面沉降。  相似文献   

14.
黄骅港是神华集团煤炭最佳出运港,外航道淤积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防砂堤的修建和运营已初见成效。通过对防砂堤地基稳定性和沉降在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沉降位移观测3方面进行分析,以理论计算为主,模型试验作为验证,工程观测为直接结论,得出在防砂堤设计过程中参数取值、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差异、3个方面的互补与验证以及土工布在软弱地基上防波堤断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英智 《水运工程》2017,(7):175-178
以通州湾腰沙围垦一期通道工程B标抛石组织实施为例,通过开展规划临时航线、设置临时倒驳点、制定倒驳与抛设方案等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形成了针对浅海潮间带区域安全有效地组织水上抛石施工的专项技术方案,并描述了施工中应关注和优化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王中  柳延江 《水运工程》2019,(S1):52-56
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Gompertz曲线模型在海堤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亭  孙浩  王金祥 《水道港口》2009,30(4):257-260,276
利用Gompertz曲线模型,采用三段法求解模型参数,结合工程实例对海堤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通过曲线良好的拟合,证实了这种方法在海堤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可行。  相似文献   

18.
抛石地基中的临水基坑围护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与常规基坑围护工程有较大区别,常规的围护结构形式并不能完全适用。结合某邮轮码头后沿的临水基坑工程设计,解决了地质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防水技术难度大等难题。首先分析计算基坑围护设计比选方案,其次利用围井抽水试验,对冲孔咬合桩、冲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两种不同围护方案止水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冲孔咬合桩兼有支护和止水帷幕的双重作用,在抛石地基的临水基坑中实施效果较好,最终确定采用冲孔咬合桩作为围护方案。随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研究了该围护方案对周边既有码头结构的影响。在临海的深厚抛石层中采用冲孔咬合桩结构设计方案,具有结构安全、可靠,止水效果好的特点,较成功地解决了该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工程施工难、止水难的技术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