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钻孔灌注桩在水运工程中广泛采用。对水下钻孔灌注桩成孔阶段、清孔阶段、水下混凝土灌注阶段等三大阶段施工工艺及流程进行了分析。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是一项相对而言较为敏感的工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运工程是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工程,而水运工程中的灌注桩设计施工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注桩设计施工的工艺比较成熟,且具有经济性号、承载力高等优点,因此在水运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水运工程相对于其它建筑基础工程而言,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给灌注桩设计施工带来相应的难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水运工程灌注桩设计施工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运工程中高程控制测量现状的研究分析,引入介绍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某水运项目的具体应用,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精度进行分析,并与水准测量进行比较,论证其在水运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为水运工程领域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信息模型体系是水运工程BIM技术研究及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全生命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模型层级混乱、难以管理等问题,结合水运工程行业的特点,对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构建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最后以实际项目应用为依托,对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使模型层级结构清晰明了,便于信息模型的规范化管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运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裴文斌  牛桂芝 《水道港口》2007,28(4):292-296
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以及现实水运工程测量服务内容首次对水运工程测量进行了详细分类,该分类涵盖了水运工程测量所能提供服务的全部内容,并根据此分类对水运工程测量现阶段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同其他领域中的测绘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了水运工程测量在现代测绘领域中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地位。根据目前水运工程测量的实际服务能力指出了水运工程测量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测绘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发展,针对水运工程测量的特点和今后水运工程发展的实际要求,对水运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代浩  赫文 《港工技术》2018,(1):52-55
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Revit软件的水运工程参数化建模方法,包含常规参数化建模方法、装配式参数化建模方法和里程参数化建模方法,三种方法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配合使用可提升水运工程的模型建立速度和灵活性,为BIM在水运工程管理中应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模型是水运工程BIM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文中描述了利用AutoCAD Civil 3D软件的地质岩土模块(Geotechnical Module)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如钻孔数据的处理、夹层的近似假设、地质模型的出图方式等进行详细说明。最后结合某海堤工程案例,对三维地质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做了阐述。实践证明,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满足水运工程BIM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林端 《珠江水运》2012,(8):39-39
钻孔灌注桩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少、承载力大等优点,在水运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受施工设备、供电等受多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断桩,因此对断桩的预防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针对这一问题,从发生断桩的现象、断桩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断桩、发生断桩后如何处理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倪寅 《水运工程》2018,(4):128-133
水运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施工环境恶劣、野外作业、水上作业及受地形、地质、气候影响大等特点,故水运工程不能直接套用房建的BIM技术。分析BIM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现状,阐述BIM在水运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设计施工协同中的应用,指出BIM在水运工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提出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于"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中的机遇,并给出10D-BIM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贺凯  孙杰  田效东 《中国水运》2014,(1):320-321
水运工程测绘,是指水运工程建设前期,工程企业对现场进行测绘和勘察。整个水运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水运工程测量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使用工程测绘的技术,可以减少测量失误的发生,而且获得真实可靠的水运工程信息。笔者针对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和预测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坞口基坑具有临江的地理特点,传统方案采用统一的钻孔灌注桩围护形式,不能很好满足后续拆除以及船舶下水的特殊使用需求。依托上海软土地区某坞口基坑工程,提出钢板桩+灌注桩组合的围护形式,临江侧采用钢板桩,发挥其易于施工和拆除的特点,其余3侧采用钻孔灌注桩,保证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搭配止水帷幕和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现场实施结果表明,在钢板桩和灌注桩的组合围护下,坞口基坑的变形和支撑受力均得到有效控制,验证了组合围护形式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可为船坞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装配桩基承台式护岸结构在水运工程中运用刚刚起步、缺乏设计方法等现状问题,对其结构选型、构件拆分、节点连接、桩基础、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通过对比分析与常规现浇混凝土护岸结构的相似与不同点,阐明了装配式桩基的适用条件、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设计重点,以方便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其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锦波 《水运工程》2021,(2):131-136
直腹式格形钢板桩难以避免会出现主副格入土深度不同的情况。依托工程实例,分析了主副格不等长格形结构的受力特性,提出了计算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主副格不等长的直腹式格型钢板桩海墙进行稳定性、变形与受力计算,分析了减小副格入土深度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一种将主副格不等长的格型钢板桩结构等效为二维模型计算的方法。分析成果对格形钢板桩结构的推广与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政  何军  冯伟 《水运工程》2011,(12):138-143
结合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护岸结构高压旋喷桩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三重管法高压旋喷桩在护岸结构加固中的应用.通过对高压旋喷桩加固中桩位布置、施工参数确定、施工工艺、成桩质量控制以及成桩检测结果的阐述,充分验证了高压旋喷桩在护岸结构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说明在护岸结构防护中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为推广旋喷桩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宝军  吕远 《水运工程》2006,(5):97-100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水力插板桩工程施工的特点、工艺、要求及措施,证明水力插板桩和水泥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技术在软基码头工程上的可行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压旋喷桩技术以专用设备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充分混合,形成连续的水泥拌合体,从而达到加固土体、止水防渗的目的。该技术可应用于水运工程中的软基加固、止水帷幕及减小结构后方土压力等。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论述高压旋喷桩在重力式沉箱码头设计中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其标 《水运工程》2017,(7):97-102
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常规预制桩,国内相关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手段相对较为成熟,也有多种检测标准或规范,但对TSC桩这种特殊桩型,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手段尚不明确,也缺乏相关标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TSC桩的推广应用。提出适合水运行业TSC管桩波动方程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检测对采用低应变法测试TSC桩身完整性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应变法测试TSC桩身完整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喻栓旗  包胜 《水运工程》2013,(6):187-190
为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创设了一种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水下一次成型浇筑法。在介绍工程概况、分析技术难点后,详细介绍技术方案。发明一种新型钢护筒,实现水下钻孔灌注桩桩帽、桩身的整体浇筑、一次成型, 被工程实践证明质量可靠,并获得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19.
王其标  邱松  郭伟 《水运工程》2017,(12):216-220
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对控制工程质量非常关键。对于常规预制桩,国内相关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手段相对较为成熟,也有多种检测标准或规范,但对TSC桩这种特殊桩型,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手段尚不明确,也缺乏相关标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TSC桩的推广应用。提出适合水运行业TSC管桩波动方程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对采用高应变法测试TSC单桩承载力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应变法测试TSC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是可行的,在开展TSC桩高应变检测时,测量传感器安装在钢管上、混凝土上均可。  相似文献   

20.
彭瑜  陈洪凯 《水运工程》2018,(12):202-207
梯形断面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水毁滑坡的一种新型抗滑桩结构,桩间土拱特征区别于常规抗滑桩,仍然利用传统抗滑桩土拱受力模型显然不合理。对桩间土拱的形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梯形抗滑桩的计算模型,分别推导不同形式的桩间距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应用对比各算法的桩间距;同时,基于桩间距计算的基础,分析桩侧角对桩间距的影响,界定桩侧角的设计取值范围,并探讨较佳角度的取值,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