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具体车型为实例,采用UG软件分析后轮罩减振器的静、动刚度,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加强刚度的优化设计。对研究车身的后轮罩减振器的静、动刚度的机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汽车轻量化的设计趋势,现代轿车的车身大都采用全承载式结构。全承载式结构使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承受来自路面的各种载荷,因而车身必须要有足够的刚度。如果车身刚度不足,可能造成车厢密封不严以致漏风、漏雨及内饰脱落等现象发生;在碰撞过程中,也可能会引起车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罩口和行李厢开口等处的变形过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汽车的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能,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性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车身刚度爆孔静刚度和动刚  相似文献   

2.
从越野汽车大比例扭转使用环境出发,首先分析了整车、悬架、车架、车身扭转变形,继而从提高越野汽车越野行驶最大平均车速,保证乘员舒适性、通过性、可靠性、轻量化水平角度出发,探讨了悬架、车架、车身(车箱)扭转刚度的匹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董英娟 《重型汽车》2014,(1):33+36-33,36
前言 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中弹性的连接车架(或车身)和车轴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它把路面作用于车轮的支承力、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反力等力及其所产生的力矩传递至车身上,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悬架系统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深入研究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开发新型的悬架系统,是提高现代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和发展汽车安全性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制了车身结构件安全性试验台.该试验台能够按照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和即将实施的国家汽车安全法规进行相关的车身结构测试.试验台具有4个几何参数可调性,因此结构紧凑,测量精度高.试验台不仅能够测试汽车车身的强度、刚度以及抗撞性能,还可用于相当广泛的其他零部件的试验.试验台不但能测试侧门强度,实时计算并显示平均力、最大力和被测汽车所吸收的能量,而且采用图像测量法精确测量车身刚度,以评价汽车安全性,为研发提供可靠详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6.车身构件局部刚度车身构件局部刚度主要是指车身结构安装部位和构件的局部刚度,如悬架、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安装部位,拖钩、吊挂装置、装运装置和千斤顶的支撑部位以及安全带固定器的安装部位等。这些构件的局部常会受较大牵引力,所以局部需要增加刚度。(1)车身支承部位的刚度整体式汽车车身直接与行驶系统连接,悬挂系统与车身之间的连接部位需要有较好的刚度,可以防止载荷通过悬架、动力总成的连接部位传导给车身,产生变形。一般根据车身支撑件(悬架  相似文献   

6.
探讨汽车车身结构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影响。首先,介绍了被动安全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了车身结构在汽车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其次,详细讨论了不同车身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并分析其对碰撞安全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车身结构,包括车身刚度、抗侧翻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等在保护驾乘人员和减少事故伤害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未来车身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整车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它不仅影响汽车驾驶的方便程度,而且是汽车高速安全行驶的重要性能。操纵稳定性既反映汽车的实际行驶轨迹与驾驶员主观意图的稳合程度,又反应汽车运行的稳定程度。本文对某皮卡的操纵稳定性进行改进,通过优化悬架的衬套刚度和稳定杆结构的优化,来提升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以满足整车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SUV白车身静态刚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汽车公司引进的SUV汽车,建立了白车身刚度试验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SUV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了测试试验,得到了SUV白车身在弯曲、扭转工况下的刚度和关键部位的变形规律.试验研究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固定及加载方式合理,使得试验结果重复性好;所述刚度测试方法适用于其它SUV汽车或轿车.  相似文献   

9.
现代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安全行驶性能、转向性能和制动性能,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就是四轮定位参数。汽车出厂时都设置有合理的四轮定位角度,这样才能保证车辆安全稳定地行驶。但是,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悬架及转向系元件的磨损、变形、损坏等,会使汽车四轮定位参数发生变化而失准,进而导致车辆操纵稳定性的下降,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有必要对四轮定位的角度进行检测与校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环保与安全要求的提高,汽车车身板件越来越薄,但安全性能却越来越好,普通钢材已不能适用于现代汽车车身制造的需要。为此,当代汽车车身采用了大量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这些材料的大量使用使车身板件的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车身维修需要更换板件时,传统的氧-乙炔焊,由于其温度高,热影响范围大,极易引起板件变形和强度下降,已不能适应当代汽车车身焊接的要求。隋性气体保护焊焊接速度快,操作灵活方便,可全位置焊接,特别是焊接薄板时热输入低,可避免薄板变形及扭曲。目前车身焊接一般用CO2或CO2和Ar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汽车对前照灯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既要为驾驶员在夜间提供良好的视野,又不能在会车时对迎面来车的驾驶员产生眩目造成短时视觉丧失,从而危害行驶安全。此外,现代汽车由于性能的改善,速度越来越高,对车身外形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也越来越重视,而汽车前照灯一般都布置在汽车的前端部位,因此前照灯的形状和尺寸成为汽车前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汽车的后防撞梁作为汽车后部的支撑保护装置,对汽车后部的保护及汽车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防撞梁通过吸能盒连接到车身左右纵梁,当车辆遭遇到追尾事故时,后防撞梁及吸能盒可以很大程度上缓冲追尾碰撞的冲击力,并把部分能量传递到车身的左右纵梁,以减少车身损坏程度,保护油箱及保护乘员安全。文章利用SolidWorks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小轿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时,对C型后防撞梁发生正面追尾碰撞,进行强度非线性分析,研究C型防撞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应力及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蛤.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迅速提高,各大车厂借助电子技术发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主动安全装备,例如ABS、EBD、EBA等。但被动安全的提高却因车身受到制约,在电脑的帮助下,车身的结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为了满足政府制定的碰撞安全法规很多车厂将更多的钢材应用到车身上.导致车重得到大幅增加.性能和环保指标都因此下降。于是各大车厂开始寻求新的车身材料降低车重保证刚度。  相似文献   

14.
汽车车身的修复,就是将车身上的积累变形和碰撞变形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汽车车身是由各种不同的钣金冲压结构件组合而成的,对车身的维修,实质上就是对各部件结构的维修,以及对车身外形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有的形状和性能。  相似文献   

15.
1引言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道路条件的改善,用户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汽车行驶平顺性,就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性能对整车NVH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关键点进行动刚度分析,可以为车辆NVH性能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及降低开发成本.以某款车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详细工程设计阶段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利用NASTRAN进行模态频率响应分析,并结合该车型动刚度计算结果对相对薄弱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动刚度锤击试验与CAE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后者的准确性,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该车中低频NVH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1轿车车身吸能区的作用现在轿车的车身设计中要考虑保证乘客的安全,车身除了要求强度高,能够承载车辆的整备质量和乘客的质量,还要能够承受行驶中地面的冲击力。但在碰撞时轿车车身不是刚性的,在轿车车身的发动机室部位和行李箱部位设计了吸能区,也叫碰撞挤压区,这个区域是允许变形的。在碰撞时,车身部件通过变形来把汽车运动的动能转换成车身钢板变形的机械能,从而保证乘客室不会发生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8.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动载荷与车身动力学特性接近时,将会引发结构共振产生较高的动应力,导致车身疲劳破坏,同时共振会造成车身内部的低频噪声,影响乘坐舒适性。现以某车型排气管固定点结构为例,阐述排气管定点结构如何优化设计,从而满足车身动刚度要求达到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某在研车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以车身板厚为设计变量,基于模态和刚度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综合考虑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性能要求,找到影响较大的部件进行优化,并确定最终方案。经过优化白车身共减重10.2 kg,轻量化指数降低了0.22,性能验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白车身模态、刚度、强度、安全各项性能均能满足目标值的要求,表明基于模态和刚度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轻量化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汽车对前照灯的要求是既要为驾驶员在夜间提供良好的视野,保障行驶安全和提高行驶速度,又不能在会车时对迎面来车的驾驶员产生眩目。此外,由于汽车的速度越来越高,对车身外形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也越来越重视,前照灯的形状和尺寸成为汽车前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