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科技交流》2006,36(2):50-55
结合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敷设方式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线路敷设方案的各种因素,得出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综合比选,才能使线路敷设方案较为经济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探究既有地铁车站发生功能性改造时的客流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预留提供借鉴。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车站功能变化引起的客流指标进行梳理,然后运用Legion软件对改造前方案、改造方案分别进行动态模拟,发现换乘客流的冲击下既有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车站改造建议,并对改造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车站功能由标准站调整为换乘站时,车站客流增幅较大,行人流线组织复杂化,导致楼扶梯设施能力不足,客流冲突点增多,增设楼扶梯可以改善车站服务水平,但由于未作合理预留造成的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不便捷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地铁车站设计时要对线网进行前瞻性分析,论证车站功能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提前做好规模和换乘接口的预留。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位于闽赣交界的山区,横穿武夷山脉,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通过对两处典型地段的选线分析,综合考虑地方规划、经济技术、施工难度、工程风险和工程投资等因素,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线位选择方式。研究结论:(1)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地处闽赣交界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充分考虑线路长度、工程投资的情况下,结合利用既有线情况、工程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工程风险、地方区域规划和长远发展等情况,进行经济合理的工程选线,是本线的主要特点;(2)扩能改造工程应尽量贴近既有铁路通道,便于接入既有车站,车站布置采用快速、普速分场并站方案,可充分利用既有站房和设备,方便运输组织管理,节约用地,减少地方市政配套建设。但对部分既有线路标准低,呈"弓背"线型地段,结合线路经由经济据点的比选及工程经济综合比较,可采用裁弯取直,结合地方城市发展规划,另设新站方案;(3)对细部线位的比选主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和风险,以工程可行性为主要评价指标;(4)宏观与局部,总体与细部相结合的选线方式,能做到线路方案服从大局,具体工程安全经济,技术方案合理,现场施工可行;(5)该成果可供其他既有线扩能线路方案比选和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将电力远动箱式变电站作为胶济线车站电力远动终端的方案,在箱变中设置双电源监控及10kV电力线路故障自动切除系统,确保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线共咽喉大站信号平面图设计中遇到的进路信号机、进路表示器以及地面载频设置的有关问题,结合相关规定及需求分别进行探讨。提出将具有出站性质的正线信号机直接设计为出站机构,以满足纵列式车站正线信号机的设置需求;对于超过7个发车口的车站设置进路表示器时,通过3种方案比选,提出有条件按方向别代替线路别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上下行交叉车站站内正线载频切换和不切换2种设置方案,采用按统一设置地面载频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问题21 《规范》第14.1.8条“二级负荷宜由双回线路供电;对于电梯及其他距离变电所不超过半个站台有效长度的负荷,可采用双电源单回线路专线供电”,这里“双回线路供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另外,当仅在车站一端设置一个变电所时,车站另一端出入口处的自动扶梯离变电所较远,若采用双回线路供电则较双电源单回线路专线供电电缆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仍然宜采用双回线路供电?  相似文献   

7.
穆清 《铁道勘察》2013,(6):54-57
通过对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至白云机场段线路走向的研究,结合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及车站分布原则,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根据城际铁路的性质及客流出行特征与服务要求等,结合区域城际网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等,从宏观及分段方案两个层次对穗莞深城际新塘至白云机场段的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线路走向的经济点分布、与其他轨道交通设施的接驳方式、地方建设规划、线路敷设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选,提出线路走向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8.
根据商丘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商丘地区的既有铁路格局布置特点,对研究年度郑徐、京九客运专线引入地区的车流特点及车站专业分工进行研究,对引入商丘地区方案进行分析比选,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及引入商丘地区方案。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全线工程概况,对起点段平面路由进行比选,得出合理的推荐路由。再对推荐路由的3个设计方案,从运营组织、停车场综合开发、工程可实施性、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最后得出最优设计方案,为地铁工程设计方案综合比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玉昆 《铁道工程学报》2012,(12):90-94,112
研究目的:本溪枢纽既有线路复杂,车站改建困难,既有铁路和城市规划存在冲突,沈丹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不但需解决既有铁路存在的不足,还要兼顾枢纽的长远发展,其枢纽改建方案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本线引入枢纽的客货运方案改建过程,总结出客运专线引入枢纽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经验。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沈丹客运专线引入本溪枢纽客货运改建方案的比选分析,得出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改建方案应综合考虑枢纽总图规划、城市规划、既有车站作业性质、作业量、周边条件以及经济、环保、地形地质、施工风险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比选,推选出最佳方案。本文所探讨的客运专线引入山区铁路枢纽车站改建方案为以后类似项目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