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UG-NX2造型软件平台建立YJ-400型号液力缓速器三维几何模型,并对液力缓速器进行叶片的提取简化,利用ANsYsuG的数据接口将叶片导人ANSYS生成FEA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液力缓速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叶片表面的液压载荷分布,利用ANSYs的载荷施加模块将工作液液体总压按线性分布施加于FEA模型,进行叶片强度分析求得叶片的变形量和等效应力分布;同时对只施加有位移约束的FEA模型进行前六阶模态分析,求得各阶振型的固有频率和共振时叶片的最大变形量.  相似文献   

2.
电涡流缓速器涡流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涡流折算系数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理论计算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型号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关于涡流折算系数的微分方程。利用MATLAB直接搜索工具箱得到微分方程的初值条件,再通过龙格-库塔法求解该微分方程获得涡流折算系数的数值解。根据这一计算方法对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进行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此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且解决了电涡流缓速器在改型优化和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原理及性能特点的分析,对电涡流缓速器在客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配备电涡流缓速器的客车传动系结构和各组成部分动态性能的基础上,构建了传动系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动态特性仿真,讨论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涡流缓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当在磁场作用下的电涡流缓速器转子旋转时,在转子金属圆盘的表面会产生电涡流,形成的涡流又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反力,阻碍转子的旋转运动,从而使车辆得以减速.同时将车辆的动能转换成热能消耗掉.与其它类型的缓速器相比,电涡流缓速器有安装、维护方便,启动迅速,制动力矩大等优点,这使得电涡流缓速器在城市公交客车和长途客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分级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分级式永磁缓速器的结构方案。根据车辆布置要求,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分级式永磁缓速器各个部件的结构参数;在完成结构参数设计的基础上,运用Maxwell 3D电磁分析软件,对设计的分级式永磁缓速器的各挡制动力矩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设计的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分级效果明显,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动缓速器因其有效降低制动系负荷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缓速的过程中制动能量却大量浪费了.文中通过对汽车可回收的制动能量的推算,对超级电容器作为制动能量回收储能装置的分析,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器构成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设想,实现制动能量的有效回收,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14日下午,福伊特驱动技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了媒体见面会,记者应邀参加,并就中国卡车缓速器市场零突破问题对公路产品领域项目经理哈舍洛夫进行了采访。哈舍洛夫先生对福伊特的业务领域及其公路部门的液力缓速器将如何打入中国卡车市场作了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深层次揭示叶片倾角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文中以某型自主研发液力缓速器样机为研究参照,提出制动力矩与力矩容积比双重性能评价指标,考虑实际制动力矩的生成工况,使用经过试验验证的全流道式CFD预报方法,得到[25°~90°]范围内的23个叶片倾角特征的制动效能双重评价指标预报值,并给出部分倾角点上的转速与双重评价指标值关系曲线。对预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叶片倾角因素与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关系,为后续液力缓速器叶轮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汽车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工作特性与使用要求,指出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5个评价指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并用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