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 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华民族海洋历史的兴衰,的确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浩瀚的航海史上,记载着惊喜,也记载着悲怆。从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到鼎盛时期的郑和,构成了中国航海史的主线。在“郑和时代”,其船队之浩大、技术之精良,航线之久远世界无出其右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航海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内的大变革。但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让世界无数人扼腕痛惜。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自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接下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段耻辱的历史。2005年7月11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被中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航海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海的姿态——航海壮志去又回!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中国因素一一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国际海运业的发展,这既是对世界悠久航海历史的秉承,也更反映了国际海运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海运市场影响的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6.
郑和航海是我国历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际,考察郑和航海国际贸易合作路径的探索性实践,特别是探寻东南亚航运贸易圈的形成历史.笔者发现: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海路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体方式;郑和航海在海路贸易国际合作的环境条件、运输便利、专业团队和交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其创造的海路国际交往辉煌历史对推动世界贸易事业的发展乃至当今我国航运贸易工作的创新都具有久远的影响和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和航海是我国历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际,考察郑和航海国际贸易合作路径的探索性实践,特别是探寻东南亚航运贸易圈的形成历史,笔者发现: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海路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体方式;郑和航海在海路贸易国际合作的环境条件、运输便利、专业团队和交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其创造的海路国际交往辉煌历史对推动世界贸易事业的发展乃至当今我国航运贸易工作的创新都具有久远的影响和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因海洋而诞生,海洋因人类而生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未来的希望,航海是开发利用海洋、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纽带……"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而璀璨的航海历史和文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海洋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变强,还需要我们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实践证明,深入持久开展航海日活动,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航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占了三分之二,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并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时至今日,郑和早已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为了中国航海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每年的中国航海日,在对郑和进行集中缅怀的航运盛会下,是中国海洋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上大航海时代的伟大先行者,他所领导的七下西洋的宏伟的航海事业,不仅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创举,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主要为贯彻执行明初对外的方针政策,致力于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在政治、经济与文化诸方面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612年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和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我国航运业也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海运商贸往来,让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李绍德 《航海》2007,(4):5-6
中国海运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是庆祝2007年中国"航海日"的一份厚礼,是建设航运强国的一曲壮歌。"建设百年中海,争创世界一流"的宏图大略是中海人的豪情壮志,是中国航海事业与时俱进的坚强足音,更是中华航海文明的弘扬推进。本刊刊登中海集团李绍德总裁在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的精彩演讲,以此祝贺中海集团成立十周年,庆祝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全面地评述了郑和时代东西方两位杰出的航海家、中国郑和与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远洋航海活动及其历史贡献,并对郑和时代后葡萄牙和中国航海活动兴和衰的结局进行历史反思,试图从中引出一定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暨中国南京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宣布大会开幕,并为航海日活动题词:"扬中华文化,展世界之帆"。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推选活动是由海事服务网(CNSS)组织开展的非官方航海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推选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一直秉持"客观公正、公益为本,鼓励创新、崇尚发展,彰显价值、扶正扬善"的行为准则,旨在鼓励航海界在"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海运强国的建设中开拓创新、勇当先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位于云南昆明的郑和纪念馆则是云南对于郑和的最好纪念,这座在去年航海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纪念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郑和,了解七下西洋的史诗故事。本次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捐赠船模仪式就在郑和纪念馆举行,蕴含着缅怀故人、追根溯源的寓意。七件珍贵船模入驻郑和纪念馆作为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的重要环节,7月19日15时30分,船模捐赠仪式在郑和纪念馆举行,来自珠江水系的珠江航务管理局、广东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交广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9日,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举行。此次在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里举办的航海日活动,即是一次缅怀伟大航海家郑和,呼吁社会及业界合力建设珠江黄金水道的盛会;也是云南珠江水运建设的一次集中展示。千里珠江,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麓发端,一路奔腾向东,绘出了一幅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的唯美画卷。云南即是郑和的故乡,也是珠江的"故乡"。本次珠江片区"中国航海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开始,世界航测界将迎来一个新的节日——“世界海道测量日”。伴随着现代航运业的迅猛发展,精确的海道测量技术对于保障航行安全,促进航运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具有悠久的海道测量史。六百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中绘制的20幅《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航海图集,也是当时全球海道测量的巅峰之作。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弘扬郑和精神,建设航海和海洋强国,是时代赋予海道测量的历史责任。2005年11月29日,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The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简称IHO)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