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患者,男,26岁.左上腹包块2月.于1987年8月20日住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可.肝脏剑下3cm,轻压痛.脾脏上界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甲乙线8cm.甲丙线12cm,质韧.B超检查:肝脾增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69g/L,红细胞2×10~4个/L,白细胞6.1×10~9个/L,中性64%.免疫功能检查无异常.骨髓呈贫血性改变.初步诊断: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正>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在苏丹工作1年余。于1991年11月16日以寒战、高热半天之主诉收住中国驻苏丹医疗队。入院时精神可,体温40.3℃,疟原虫检测阳性,按疟疾常规治疗,3d后体温仍40.3℃,呈间歇性,午后加重,伴寒战,大汗,查血象WBC 30.8×10~9/L,分叶核细胞85%,疟原虫检测仍阳性,X线胸片未见异常。拟诊:①耐氯喹疟原虫感染,②疟疾合并感染待查。改用肌注蒿甲醚,同时静点氨苄青霉素,3d后体温39.8℃左右,查体脾肋下1.5cm,质软,有压痛,疟原虫检测阴性,WBC 28×10~9/L,分叶核97%,骨髓穿刺检查提示“感染骨髓象”,B超提示“脾下端被膜下有一局限的外伤性血肿,脓肿?肝、胆、胰、肾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者于4月前左上腹被击一拳,当时无任何不适,近2月来左上腹一直不适,胀疼。根据以上情况考虑“脾脓肿”,加用先锋Ⅳ 4g/d,TMP 0.4g/d,体温渐下降,于病程20d体温37.2℃回国诊治。在北京友谊医院行脾B超、CT、同位素检查,均示“脾脓肿”,脾2/3坏死:奇生虫试验均阴性,后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70岁,美国籍。以“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2h”之主诉于1993年元月5日下午8时急诊收入西安某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5℃,脉搏70次/min,血压13/8kPa,呼吸20次/min,急性痛苦病容,呻吟不止,神志尚清,唇无紫绀,四肢温,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胸廓对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腹部平坦、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肋缘下未及,剑下2cm,质软;脾未及。全腹呈弥漫性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清楚。生理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1.56×10~(12)/L,中性77%,淋巴细胞23%。入院诊断:①腹痛待查: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②急性胃肠炎?③急性阑尾炎?④肠系膜动脉栓塞?⑤肾动脉栓塞?入院后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Ⅰ、Ⅲ、aVL V_1-V_3 T波低平,S-T段无异常偏移,腹部B超检查为左中上腹部囊性包块,考虑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胰腺囊肿);肝、胆、脾、双肾、阑尾区均为正常声像图。化验血淀粉酶不高,k~+3.9mmol/L,Na~+ 136mmol/L,Cl~- 107mmol/L,CO_2CP 23mmol/L,血糖9.0mmol/L,入院后曾请普外科、肝胆外科专家会诊,给于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入院后5h,患者腹?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高××,女、25岁,腹部发现包块20余日入院。查体:T36.3℃、P88次/min、Bp17/12kPa头颈胸部(一),左上腹可触及10cm×8cm包块,表面不平,有压痛,质较硬,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一)。诊断胰尾部包块。肝功、肾功、血糖、血常规均正常。入院后5日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见胰脾正常。肿瘤约20cm×16cm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5岁,农民。住院号:26630.因右上腹隐痛伴乏力、纳差1月之主诉于1996年1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1℃,脉搏124次/min,呼吸刘欢/min,血压12/8kPa,全身皮肤、粘膜无责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上腹有压病,无反跳痛,莫菲氏征(-),腹部可触及40cm×30cm×20cm包块,下界达髂前上棘水平,呈囊性感,肿块边线不清,肝区叩痛(+),移动性法音(+),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0×10g/L,N0.84;肝功能:TP60.5g/L,A39.1g/L;CEA100ng/L,AFP10ng/L…  相似文献   

6.
<正>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输尿管功能性梗阻性疾病。目前尚未见报道。本院20多年来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曾患间歇性左侧腹部剧烈痛疼向左腰部放散3年余,以肾绞痛住院。既往无尿路刺激症。检查:左肾区叩痛(+),左输尿管移行区有深压痛,其它无异常。B超提示:右肾正常,左肾  相似文献   

7.
<正> 男,22岁。主诉上腹痛2月,加重伴全身黄染20余日。在外院按“胃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不佳,转本院。肝功:黄疸指数120U,GPT200 U,余阴性。B超检查:肝斜切11.8 cm,右叶厚8.7 cm,左叶厚5.6 cm,门口宽1.0 cm,肝光点分布均匀。胆囊9.1cm×3.7cm,壁厚0.5cm,水肿呈双层影,液性暗区尚清晰。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宽1.6 cm,于总管末端(胰头处)见1.4 cm×1.1 cm增强光团,后伴声影。  相似文献   

8.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 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5cm~3之肿块,  相似文献   

9.
<正>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闭塞症。既往依赖于脑血管造影诊断,继后亦有CT诊断的报告.我们使用磁共振成像(MRT)诊断2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例1,女,7岁。以头痛,左、右半身肢体相继发作性无力3年入院。3年前无明显原因头顶部胀痛,左上肢抽动,每次约1min~2min,几次抽动后即感左上肢无力,半年后发高热1次又出现左下肢无力,此后经常有头痛及发作性左侧肢体抽动,无力。3月前又高热1次,随之右侧上下肢无力,经抗生素等治疗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更为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供、受体手术均双人操作,整体切取供体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 ℃ UW液保存;受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带供体小肠的腹主动脉补片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术中经受体左肾静脉行供体特异性输血,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外置.结果 建立小肠移植模型60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0±5)min和(2±1)min.52只存活超过3 d,存活率为86.7%,平均存活(16±9.4)d,最长存活时间为45 d.结论 科学统筹、供体特异性输血和血管吻合技术的改良能建立更为可靠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2 3岁 ,广播值机员 ,因停经 6月余 ,B超发现胎儿畸形 10d ,于 1999年 8月 30日以“联体双胎畸形 ,羊水过多”之诊断收住院。既往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1999年 2月 6日 ,停经 40d出现早孕反应 ,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孕早期无病毒感染史 ,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孕 4月自感胎动至今 ,腹渐隆。 10d前产科检查 ,B超提示 :联体双胎畸形 (单头 ,胸腹联体 ) ,羊水过多 (羊水指数 2 4) ,遂来我院就诊。生育史 :0 0 0 0。家族史 :无双胎、多胎、畸胎史。查体 :一般情况可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膨软 ,肝脾未触及。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胃黏膜pH值(pHi)的变化,探讨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pHi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及高氧液组(n=10)。高氧液组每天静脉给予10 mL/kg高氧液,20 min内匀速泵完,连续7 d,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30 min,再灌注后1 h、2 h分别记录心电图,左室内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 max)、心率和pHi值。结果高氧液明显降低心电图S-T段的升高程度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pHi在缺血再灌注后显著降低,但高氧液组pHi降低幅度在再灌注后1 h、2 h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兔缺血再灌注前,静脉输入高氧液可以明显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患者安某 ,男 ,5 2岁。餐后约 1h突发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渐向全腹放散 ,伴恶心呕吐、并排糊状便数次。 3d后腹胀腹痛加剧 ,呕吐、排气、排便停止。既往体健 ,无外伤及手术史。入院查体 :T 37 4℃ ,P 90次 /min ,R 2 4次 /min ,血压 14/ 10kPa。痛苦病容 ,中度脱水貌 ,腹部明显膨隆 ,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均有压痛 ,但以剑突下为著 ,且有肌紧张 ,未扪及包块 ,肠鸣音亢进 ,可闻气过水音。血常规 :Hb10 0 g/L ,WBC 14 6× 10 9/L ,N 0 91,L 0 0 9。腹部X线检查 :小肠积气扩张 ,左上腹、右下腹见数个大…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肿瘤超声与病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征及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9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结果 低回声组占 35 %(35 /99) ;混合回声组占 2 3% (2 3/99) ;强回声占 2 1 % (2 1 /99) ;等回声组占 1 6 % (1 6 /99) ;无回声组 4例占 4%。B超定位诊断符合率 92 9% (92 /99) ;定性诊断率为 86 9% (86 /99)。结论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髓样脂肪瘤 ,肾上腺囊肿图像特异性强 ,较易诊断 ;肿瘤的回声高低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 骨肉瘤常原发在骨骼系统,腹膜后腔极罕见,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0岁,以右上腹包块1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8cm×1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平,不活动,与肝下缘分界不清。腹部平片及胃肠钡餐示:肝下方有18cm×10cm×11cm钙化块影,胃、十二指肠降段受挤左移,结肠肝曲受压下移。B超示:肝肾隐窝有19cm×10cm强回声肿块,肝内大小不等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高氧液对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钳闭双侧颈总动脉并降压建立家兔全脑缺血模型,18只模型随机分3组:对照组(CG) 用平衡盐液再灌注,治疗组(TG) 用高氧液再灌注,均 20 mL/kg静注;预处理组(PG)实验前3 d,高氧液 20 mL/kg静注,每天 1 次。每组在缺血前、缺血 20 min和再灌注 45 min各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和丙二醛(MDA)含量。72 h后处死动物,行海马 CA1 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再灌注后TG组和PG组MDA含量与海马神经元坏死数量明显低于CG组,PaO2明显高于CG组。结论 高氧液对急性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定量测量正常成年人的海马结构 (HPF)体积 ,确定其正常值范围 ,作为影像学早期诊断Alzheimer病 (AD)及海马硬化 (HS)的参照标准。方法 冠状位MRI定量测量了 2 5 4例1 8~ 76岁年龄段的正常人海马结构体积、颞角宽度及全脑体积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化后的HPF体积无性别及利手差异 ,右侧略大于左侧 (P <0 .0 5 ) ,左右之差为 ( 0 .1 0± 0 .2 6)cm3。HPF体积与年龄、颞角宽度呈负相关 ,与全脑体积呈正相关。HPF体积各年龄段间有差异(P <0 .0 5 ) ,其正常值中青年组 (年龄 <60岁 )为 :左 ( 2 .64± 0 .43)cm3,右 ( 2 .74± 0 .44)cm3;老年组 (≥ 60岁 )为 :左 ( 2 .44± 0 .37)cm3,右 ( 2 .47± 0 .42 )cm3。结论 海马结构体积有左右侧及年龄段间的差异 ,实际工作中应预以重视 ,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建立甲醛致颈部疼痛的动物模型,探讨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40 mL/L甲醛于兔颈部神经根周围注射建立颈部疼痛动物模型,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甲醛致痛组15只:将40 mL/L甲醛2 mL注射到大白兔左侧颈部神经根周围,依次观测注射前、注射后5 min、10 min及30 min的同侧椎动脉的相关指标;利多卡因镇痛组15只:在大白兔左侧颈部与致痛组相同部位注射40 mL/L甲醛2 mL,15 min后,于该处注射10 g/L利多卡因进行封闭,在相同的时间及部位观测椎动脉的相关指标.结果 甲醛致痛组显示椎动脉在心室收缩期的最高流速、舒张期的最高流速、搏动指数降低,阻力指数升高(P<0.05).与致痛组比较,疼痛封闭组椎动脉收缩期的最高流速、舒张期的最高流速、搏动指数增加,阻力指数降低(P<0.05).结论 甲醛颈部注射能引起椎动脉血流下降、血管阻力升高,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使用镇痛剂可能通过缓解颈部疼痛而消除椎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住院号 3574 0 1,以“胸骨后疼痛 3h”主诉于 1998年 2月 6日入院。 10年来每遇劳累、受寒后即感胸闷不适 ,每次持续 5~ 10 min,休息后可缓解。 1周前因感冒胸闷加重 ,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持续性闷痛 ,较剧烈、不放射 ,休息后不能缓解。既往有 10余年高血压病史。查体 :T36 .8℃ ,P98次 /min,R19次 /min,Bp2 3/13k Pa;神清 ,急性痛苦面容 ;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口罗音。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 5肋间锁骨中线外 0 .5cm处 ,心界稍向右侧扩大 ,心右缘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 1.5cm处 ;心率 98次 /…  相似文献   

20.
<正> 某,男,57岁,干部。因慢性胃炎治疗8个月来我院复查胃镜既往无心前区闷感及疼痛史,体力活动如常。检查前BP 16.0/10.6 kPa,P 80次/min,心(-)。FKG大致正常。取左侧卧位,插镜顺利。当镜端达十二指肠球部时,患者感心慌。出汗。迅速退镜除见窦部血管显露,有簿感外,余胃及食管未见异常。即嘱患者平卧休息,BP 13.0/8.0 kPa,P 120次/min。听诊心脏(-)。给O_2吸入。EKG为RBBB。舌下含硝酸甘油,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3h后EKG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并RBBB。心率80次/min,闻及室性早搏7~9次/min。给心电监护,利多卡因,杜冷丁及极化液等治疗。LDH580u,LDH_1>LDH_2,CPK正常。至第3天病情稳定,偶闻室性早搏。给口服慢心律,静点极化液10天后,EKG示急性前间壁心梗衍变过程,RBBB消失。住院40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