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薪酬二次分配方式产生背景及二次分配的概念,结合二次分配在港口企业中的应用,分析二次分配方式的特点,提出薪酬二次分配方式应用的注意事项:科学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制度是二次分配的前提;合理确定二次分配部门(班组)的工资总额;二次分配适用于参与生产作业的熟练员工;加强对直线经理的监督,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二次分配方式通过在港口企业的实际应用表明:薪酬二次分配有效消除了员工片面追求作业量的现象;企业薪酬管理有效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促进港口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更趋于科学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世界港口行业正处于加快第四代港口建设的全新阶段,全球化深度发展为我国港口企业建设第四代港口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港口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装卸效率、一流的服务质量,归根到底须依赖员工素质及其专业技能的提高。[1]员工培训是提高港口企业员工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港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港口企业的传统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3.
打造轮驳品牌 彰显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港口企业文化产生以后,努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是港口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港口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后,品牌战略应运用到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员工在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各项活动中不断实践、创造的过程,不仅是蕴藏在员工头脑中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为方式、传统习惯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中国河运》2008,(3):F0004
“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天天从零做起”既是芜湖港可持续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又是港口物流稳健运行之基石:它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讲政治原则,保大局稳定,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它是与芜湖港企业生命财产和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生存法则;是港口结合港口行业特点,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改革创新中,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港口企业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将越来越成为港口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港口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由人来运作。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员工能动性已经成为摆在港口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张彪 《集装箱化》2010,21(10):15-18
<正>本文以天津港某集装箱码头企业为例,探讨港口高速发展时期集装箱码头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现状、问题成因及改进措施,以期为港口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寻找新的发展途径。1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现状1.1劳务派遣员工的待遇和权益1.1.1薪酬福利对于完全由劳务派遣员工从事的岗位,其工资标准由该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参考天津港同岗位现有平均工资水平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7.
<正>一、港口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港口企业逐步出现了产权清晰化、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如何明确和规范出资者、经营者以及员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确保公司远景规划、经营目标、年度计划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日照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恪守"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从"激励员工、关爱员工、锻造员工、造福员工、成就员工"多个角度,积极为港口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广阔舞台,开创了"人企共长"的良好发展格局,推进了港口和谐发展。构筑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日照港坚持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岗位与绩效相结合、收入与效益相挂钩的分配制度,适当拉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港口发展很快,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港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适应形势和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就必须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这套机制的建立,源于对新知识、新信息、新变化的学习和把握,并且做到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市场变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刘燕 《中国水运》2012,(8):40-41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港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管理是成长的基本保证,管理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以适应和创造市场,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国有中小港口企业,是我国港口企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和港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港口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如何主动走向市场,努力做大做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繁荣我国的港口事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对中小港口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是理清企业产权关系,培育现代经营管理人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港口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运》2009,(7):F0004-F0004
“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天天从零做起”既是芜湖港可持续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又是港口物流稳健运行之基石;它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讲政治原则,保大局稳定,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它是与芜湖港企业生命财产和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生存法则:是港口结合港口行业特点,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改革创新中,把制度钢性管理和文化理念软性执行两者进行整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运》2008,(2):F0004
“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天天从零做起”既是芜湖港可持续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又是港口物流稳健运行之基石;它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讲政治原则,保大局稳定,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它是与芜湖港企业生命财产和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生存法则:是港口结合港口行业特点,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田原 《中国港口》2015,(7):56-57
在"新常态"下,要充分认识对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握"新常态"下企业文化的新特征,着眼港口企业战略发展大局,拓展港口企业文化的新空间和新途径"新常态"是国家主席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周期的形象化描述。然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否认识到"新常态"的变化,能否迅速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是当下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姚志刚 《水运管理》2010,32(2):19-21
绩效管理是以考核经营者业绩和企业运营效率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管理方法,它通过建立企业战略,分解战略目标,评价企业业绩,并将绩效评价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激励领导者和员工持续改进业绩。国内一些大型港口企业目前正处于由第3代港口向第4代港口转型的阶段,如何建立合理可行的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实现考核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嫁接,对于港口企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红妹 《珠江水运》2014,(16):92-93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新员工是企业的新生力量,做好新员工培训,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新员工培训的含义与目的,采用一些调查数据及典型案例,剖析了新员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有相当多的港口相关企业在港口附近依靠与港口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而生存。因此,港口企业在探索自己新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定位为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搭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此平台内进行交易,实现物流、商  相似文献   

18.
蒋炳威 《中国港口》2002,(12):36-37
<正> 一、港口多元投资与企业教育的服务取向 当前,随着政府在建港中的角色淡出,境内外众多的企业纷至沓来,进入中国港口建设与经营业领域,使原先由政府单一投资建港体制向多元投融资体制方向转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的港口建设与经营竞争格局。 资金流、信息流,呼唤着人才流,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员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运》2010,(1):F0003-F0003
●“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天天从零做起”既是芜湖港可持续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又是港口物流稳健运行之基石;它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讲政治原则,保大局稳定,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它是与芜湖港企业生命财产和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生存法则:是港口结合港口行业特点,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改革创新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和日益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政企分开后的港口企业与公路、铁道、民航之间的竞争程度将日趋白热化.那么,如何将港口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稳住老货主,争取新货源,把港口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经久不衰?笔者以为,除了有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和过硬的企业员工,以及现代化的装卸运输生产设备外,还要建设立足港口实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则也是港口企业搏击市场、勇立潮头而经久不衰的一把利器.就目前一些港口而言,企业文化尚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更要走出"宣传部式"、"标语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的误区.港口企业文化体系大体上分为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板块.而制度文化则又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奏和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