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高速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单线实用货物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编制,是实现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本文在研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的优化与自动编制的基础上,把编图研究推进到由多区段组成的某段或整条线路,提出了规划建立优化模型,用“滚动窗口搜索法”进行求解,使区域优化与整体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问题的解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于研究利用计算机优化与编制单线区段货物列车运行图,本文构造了采用逐区间递推铺画方法时生成华物列车始发与终到时刻的优化模型,并通过分析,提出了模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8,(3):15-15
自3月3日0时起,上海铁路局局将调整列车运行图,增开1对上海至杭州动车组列车,调整涉及南京等地的部分动车组列车和旅客列车的停站与运行区段。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调整系统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是铁路适应市场的需要,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调整子系统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列车运行图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行了讨论,对该子系统框架的设计以及图形显著优化的技术实现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6.
7.
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列车运行图的均衡性评判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偏差和偏差离差作为衡量列车到发均衡的两上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超  刘康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5):116-120,128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运输组织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以随机汇聚的人群为主,这一特点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独特复杂性,对列车运行图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运行图的合理性评价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运行图的指标体系,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等。并从列车运行图的可调整性入手,运用专家评价系统理论,初步研究运行图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现有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京沪线、武广线两条长大干线和京津、沪宁、沪杭三条城际客专的列车运行图结构特征及其在时间轴上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列车的速度等级、停站情况、A、B类列车的开行比例以及旅客列车在时间轴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列车出发间隔时间服从的分布规律,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及客运产品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京沪高速铁路初期高中速列车运组织模式为前提,分析,比较了高速铁路和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共性和不同,阐述了基于网状线路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主要思想,运行图结构以及高中速列车运行图编制和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营效益,在高速铁路建成分布成网的新形势下,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结合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管理模式、类型及特点,论述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构建标准化的编制管理体系,开发基于网络的一体化编图系统。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运营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其取得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鲁棒性通常用来衡量某系统对于内部参数和外部环境的包容程度。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在分析列车运行图鲁棒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列车运行图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准移动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数学模型计算了总车距、列车间隔时间和线路运能, 选取制动加速度分别为-0.63、-0.75、-0.85、-0.90m·s-2进行了仿真试验, 分析了高速列车运行速度作用于线路运能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安全车距与列车减速停车时的初始速度呈正比关系, 列车间隔时间和线路运能与安全车距、列车运行速度和初始参数取值密切相关; 列车间隔时间存在极小值, 线路运能存在极大值; 制动加速度越小, 列车间隔时间越小, 线路运能越大; 列车间隔时间可以控制在3min以内, 线路每天运能可以达到1 000列以上; 准移动闭塞系统的列车间隔时间大于移动闭塞系统, 线路运能低于移动闭塞系统; 考虑工程应用的可行性使得准移动闭塞系统与移动闭塞系统的线路运能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 提高铁路线路运载效能, 针对移动闭塞系统, 研究了高速列车追踪运行的间隔弹性调整策略和操纵轨迹的动态优化问题; 以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效率、能耗和乘客舒适度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策略曲线的优化目标, 研究了列车的追踪运行过程; 采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了列车运行过程多目标优化模型, 设计了离线最优运行控制策略曲线; 提出了列车弹性追踪间隔模型, 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追踪间隔的实时变化; 基于弹性间隔模型设计列车追踪运行控制策略动态调整机制, 采集列车实际运行数据, 实时监测相邻列车间的实际追踪间隔, 评估其是否符合安全性与效率约束条件, 并分析了评估结果; 依据工况调整原则在线调整追踪列车的运行状态与工况, 实时优化列车追踪间隔; 应用武广高速铁路赤壁北—长沙南区间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与真实区间运行数据相比, 采用离线最优运行控制策略曲线后, 运行能耗降低了6.86%;与固定追踪时间间隔模型相比, 采用基于弹性模型的控制策略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了铁路整体运输效能, 将临界安全发车间隔从234 s缩短至161 s, 线路整体运行效率由6 434 s缩短至6 376 s, 与真实运行数据相比, 追踪列车的运行能耗降低了7.194%。  相似文献   

15.
以半封闭路权和共享路权的有轨交通线路为背景, 基于交叉口信号被动优先控制策略, 在给定的不同路口信号周期和绿灯时长条件下, 以提高有轨电车的旅行速度为目标, 研究了交叉口拓扑结构的定义规则和交叉口运行图的表示方法, 构建了有轨电车时刻表与交叉口绿灯信号配时优化的整数规划模型, 以某城市的一段有轨电车线路为例, 应用运行图编制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 当绿灯时长为15 s时, 无绿灯信号配时优化的旅行时间增加了341 s, 而优化后旅行时间增加仅为56 s, 节省了285 s。绿灯信号配时优化对于提升有轨电车列车的旅行速度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基于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编制出综合旅行时间最优的有轨电车运行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综合优化地铁快慢车运行计划, 建立了综合求解列车开行方案、停站方案和时刻表的优化模型; 分析了地铁列车停站、区间运行、快慢车运行组织与客流出行等特点, 构建了快慢车运行计划的约束条件, 设计了综合协调优化列车运行时间和运输成本的目标函数, 建立了完整的地铁快慢车运行计划优化模型; 分析了模型特点及其复杂度, 设计了两阶段近似算法求解模型, 第1阶段根据乘客能够忍耐的最大候车时间推算出慢车的开行列数, 同时将其均匀分布在编制时段范围内, 并对初始时刻表进行合理调整, 第2阶段采用CPLEX求解器求解地铁快慢车运行计划; 针对上海地铁16号线, 对其早高峰7:00~9:00下行方向的快慢车运行计划进行编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快慢车运行计划中共开行列车30列, 其中快车11列, 慢车19列, 完成9次越行, 87次跨站不停车, 快车全程最大节约时间为628 s, 约降低4.1%, 总旅行时间节约4 450 s; 根据客流需求在1:1~1:2之间灵活安排快慢车开行比例; 根据各车站上下车客流需求灵活安排快车停站方案, 快车之间停站方案不固定; 随着列车规模的增大, 模型求解时间大幅增长, 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 需设计更为高效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的列车运行能耗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BTC系统中列车控制模型和列车运行调整, 以降低能耗为目标, 对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控制进行优化组合,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能耗优化算法, 根据具体的线路条件, 计算了在不同的运行等级下或不同区间运行时分对应的列车运行速度曲线。以一段2 400m长, 具有典型节能坡设置, 且包含一段60km·h-1区间限速的线路为例, 进行了能耗计算和优化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之后速度曲线与其对应的运行等级2、3、4的速度曲线相比, 列车牵引能耗减少到原来的62%、58%、60%, 节能效果显著, 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列车在道岔及平行股道区段的轨道占用自动识别问题, 基于LTS-Hausdorff距离, 结合D-S证据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列车轨道占用自动识别算法, 建立了可用于列车轨道占用自动识别的轨道LTS-Hausdorff距离参考模板, 分析了LTS-Hausdorff距离的计算过程及轨道占用自动识别决策方法, 研究了列车速度与搜索阈值对自动识别算法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 在轨迹点数量为10时, 该识别算法和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轨道识别决策的识别结果相同; 列车速度越高, 轨迹点越少, 算法仍可进行有效识别; 搜索阈值越小, 算法实现时间越短。可见, 识别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9.
繁忙单线铁路区段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繁忙单线铁路区段上列车运行调整的过程、目标和方法的分析 , 提出了基于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分层求解策略 , 构造了相应问题的优化数学模型 , 并给出了相应人机结合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客运站运输生产效率和行车技术作业自动化水平, 分析了客运站旅客列车到、发技术作业的特点, 建立了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模型。模型目标为有利于客运站行车技术作业, 有效利用车站设备和方便旅客乘降, 并且优先排列等级较高的列车。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 采取分支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模型和算法应用到一大型三线通过式客运站, 股道运用计划有明显改变, 1/3以上列车到发线进行了变更, 整体安排合理, 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