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由于混凝土通常是在工地进行配料、搅拌、成型及养护 ,所以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 ,便会影响其质量 ,甚至危害整个结构的安全。因此 ,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监控已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事故处理和老建筑物鉴定方面 ,具有常规标准试块破坏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所以 ,它已成为混凝土测试技术体系的重要分支 ,而且是建筑工程测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1 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常规标准试块破坏实验相比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不破坏… 相似文献
2.
万升云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7,(9):27-31
1超声波探伤的原理
超声波检测可以分为超声波探伤和超声测厚及超声测晶粒度、测应力等。在超声波探伤中,有根据缺陷的回波和底面的回波来进行判断的脉冲反射法;有根据缺陷的阴影来判断缺陷情况的穿透法;还有由被检物产生驻波来判断缺陷情况或者判断板厚的共振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是脉冲反射法。 相似文献
3.
4.
无损检测及其在隧道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路、铁路隧道已有4 000余座,经过多年运营,经常发现存在许多种病害,必须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加以监测防护,这是当前的趋向.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存在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对比,并扼要介绍了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6.
万升云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7,(7):27-31
1渗透检测简介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被检材料或工件表面上浸涂某些渗透力比较强的液体,利用液体对微细孔隙的渗透作用,将液体渗入孔隙中,然后用水和清洗液清洗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剩余渗透液,最后再用显示材料喷涂在被检工件表面,经毛细管作用将孔隙中的渗透液吸出来并加以显示。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介绍,评估了这项新技术在铁路行业中应用对全路第六次大提速、建设和维护高速重载现代化铁路等方面取代传统检测方法的价值和作用,也对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计量原理和相关标准作了关联叙述,供铁路有关部门在实施和具体应用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铁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分类,并简要阐述了各种无损检测技术方法的基本测试原理、进展和取得的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介绍便携式超声波应力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效果。由于该检测仪可在使用现场准确而快捷地测试车轮及钢轨的内应力,及时发现导致车轮及钢轨破损的残余应力,从而在提高行车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该仪器已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超声波应力检测仪在电力机车紧固件装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Mini—max超声波应力测试仪的原理分析与现场标定,确定了在牵引电机与小齿轮轴装配中M52高强螺栓所受载荷与变形量的线性关系,保证M52高强螺栓所承受的拉应力既能满足装配要求,又不会因其塑性变形而导致小齿轮轴的扭矩不能输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提速客运机车在役车轴产生疲劳裂纹位置,提出了对车轴进行超声波探伤的方法,并介绍了疲劳裂纹波形特点和影响裂纹定量误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风4D型机车车轴研制的超声波探伤试轴,除了轴的两个端面与原形车轴略有不同,其余几何尺寸均与原形车轴保持1:1的对应关系。试轴设计了12处模拟缺陷,解决了对东风4D型机车车轴各应力集中点探伤的当量问题;在这次超声波车轴探伤研制中首次利用表面波探头,和双晶片探头,解决了车轴轴身在不能用磁粉方法进行表面探伤,以及K值探头无法解决的轮座外侧压装线部位的探伤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9,(5):46-50
文章以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内罗毕机务段的机务设备为例,对在该机务段的机车车轮检测中采用的液浸扫描式超声探伤技术进行介绍,并与以往常用的阵列式探伤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探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机车传动齿轮超声波探伤自动检测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动齿轮超声波探伤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功能,并对超声波探伤原理和操作流程进行了阐述,该装置克服了其他检测方法的缺点,缺陷检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大小探伤车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实际线路中钢轨伤损的检测情况,通过对检测伤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大小探伤车对不同伤损的检测能力,制定了合理的探伤速度及配套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20.
铁路货车制动梁端轴故障较多,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为加强制动梁的检修质量,确保行车安全,提出了利用超声波替代磁粉式探伤,对铁路货车常用的滑槽式槽钢弓形杆制动梁进行端轴探伤,对其可行性以及相关探伤设备的选取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