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平南三桥为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跨径拱桥,其北岸地质条件较差,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工过程中风险较大。为有效识别隐藏在平南三桥地下连续墙施工各环节中的风险因素,文章提出了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地下连续墙施工风险识别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平南三桥地下连续墙施工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泥浆生产及硬化、成槽施工、钢筋笼安装吊放、接头施工、混凝土浇筑等5项地下连续墙施工基本风险施工阶段,并计算得出各施工阶段的权重。其中成槽阶段和浇筑混凝土阶段权重分别达到0.276和0.35,施工风险较大,建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管道风险分析指数评分法中重要步骤之一就是确定影响管道事故因素的权重,各个管道风险因素在整个管道事故中所占的权重是不相同的。针对目前管道风险分析指数评分法基本假设之一(各因素的分值范围都是0~100分),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合理地反映各个风险因素对于管道事故的影响程度,提出并论述了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数学逻辑性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管道风险因素的权重,然后对评分法中各个因素的最高分值,根据其权重不同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增强评价者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和评判能力,提高管道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选取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结合段行车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及建立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确定了各各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山区公路桥隧及桥路结合段的行车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某高速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环境、建设现状、施工特点进行全方面分析,首先,分析项目建设现状、地质条件以及建设攻坚点;其次,结合现场项目施工技术对该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施工阶段的可能性风险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同时对每个施工阶段的量化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此针对某特定施工阶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目的在于优化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货运车辆车联网数据中的车辆碰撞预警、疲劳预警和超速预警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G4高速公路北京和河北境内道路上的三种预警热点路段进行识别。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三种预警数据在道路空间中不是随机分布,而是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路段上;进一步采用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识别出三种不同预警类型下对应的热点路段。交通管理部门可根据识别出的预警热点路段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有助于缓解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货运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事件起因经过 2012年01月24日18时57分许,行人尹某某在浙江省某市被其他车辆碰撞后倒地,车辆驾驶员驾车逃逸,随后另一司机杨某驾驶轿车与已倒在路面上的尹某某相撞,造成车辆损坏和尹某某死亡的交通事故。该事故经当地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重庆南(岸)涪(陵)二级公路为例,基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从交通事故形态分布、事故交通方式分布、事故时间分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该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并探讨了驾驶人及行人、车辆因素和道路条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安全风险,文章依据相关文献并结合已有工程经验和类似工程记录,识别出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四个阶段的主要风险要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和贝叶斯网络法(BN)的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安全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风险事件的相对权重,采用风险经济损失值描述风险事件的影响后果,采用贝叶斯网络计算风险事件的概率等级分数;然后结合风险经济损失值和概率等级分数,并采用梯形隶属函数来计算风险事件对风险水平的隶属度,将风险事件的权重与风险事件对风险水平的隶属度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可得出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总体风险水平;最后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进行实例研究,得到该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低风险,评价结果基本能反应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线形组合综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所组成的动态系统,其依赖的基础条件是道路.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道路线形的几何要素与事故的关系,进而对高速公路线形组合的协同性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表明,道路线形条件是造成事故多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了高速公路线形组合综合效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可以为道路设计和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依据,并且减少道路因素对事故的影响,是改善交通安全状况、遏制交通事故增长趋势的有交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运输经理世界》2003,24(2):34-3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迅速增长,高速公路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城市化的趋势发展.虽然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一般公路低,但是高速公路事故损失大,殃及车辆多,死亡率高,所以重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融资现状,对福建省高速公路信贷风险进行识别,深入分析影响福建省高速公路信贷风险的因素,构建福建省高速公路信贷风险的递阶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高速公路信贷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交通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姬  刘晓表 《综合运输》2000,(4):20-21,16
<正> 在整个交通运输过程中,除车辆、道路等以外,天气将是影响交通运输的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交通事故,是和雨、雪、雾、高温、大风和低温等不利天气相关联的。影响交通安全的天气因素有时是综合性的,如低温、大风、大雪同时出现。特别是在冬季、秋冬和冬春季节,恶劣天气时常引发交通事故、造成堵车甚至关闭高速公路、机场等现象。以下摘自有关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环境敏感资源识别、区域风险分析、船舶交通事故源项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海南洋浦港溢油风险现状及发展形势,并研究了溢油事故的危害和致因。本文将Oilmap溢油轨迹和归宿模型应用于洋浦港溢油风险研究,采用情景分析法假定溢油事故场景,并预测各事故情景下,溢油到达岸线的时间、油膜扫海面积等指标,对溢油事故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环境敏感资源识别、区域风险分析、船舶交通事故源项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海南洋浦港溢油风险现状及发展形势,并研究了溢油事故的危害和致因。本文将Oilmap溢油轨迹和归宿模型应用于洋浦港溢油风险研究,采用情景分析法假定溢油事故场景,并预测各事故情景下,溢油到达岸线的时间、油膜扫海面积等指标,对溢油事故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特长隧道交通事故的总体分布规律、发展动向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交通事故,文章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图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特长隧道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形态分布特征、车辆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事故成因分布特征,并提出了视觉诱导技术、路面处理技术、光线过渡技术、路侧宽度变化引导技术等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秦岭终南山隧道2007—2016年事故统计中,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交通事故数分别为最高和最低;201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多,而2012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少;隧道出入口附近是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擦伤道沿和追尾事故类型发生最多;疲劳驾驶和操作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车辆多为小客车和货车;采取以上技术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地质经验法与目标分解方法、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岩溶区公路隧道修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从定性的地质分析转向定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将各风险因素定量化,并确定其权重与主控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度计算和评定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特点及驾驶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与普通公路有很大区别,行车速度也远高于普通公路.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来看,初上高速公路的人出事故的比例较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对高速公路上的行驶特点不够了解,仍以在普通公路上的习惯驾驶车辆,遇有意外情况容易措手不及,甚至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索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方法,运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对项目管控机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利用试点工作,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项目评价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1)在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项目过程评价中,应围绕指标体系的选择及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研究探索;(2)在土壤剥离利用全生命周期阶段中,应加强前期部署勘察规划,夯实耕作层剥离工作基础,规范施工工程工艺,用好剥离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改扩建已成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热点。然而,高速公路运营阶段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结论对改扩建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根据柳南高速公路近五年内发生交通事故记录数据,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进行事故黑点鉴定,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从而得出事故多发路段以及事故原因等初步结论,为改扩建工程交通安全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木冲隧道历年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了事故空间分布特征、事故类型分布特征、事故车辆类型分布特征及事故原因分布特征,并对隧道路段与公路段交通事故特性进行了综合比较,同时提出了对隧道路面进行抛丸或刻槽处理、清洗路面及清理排水沟、实施视觉环境保障技术、改善隧道出入口亮度差等预防特长隧道交通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