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大跨悬索桥锚碇基础采用“大直径桩+二期槽段”的咬合桩复合锚碇基础支护形式,由于咬合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大直径桩基桩径达3.5 m.且为异形结构,施工难度大。文章针对该大直径咬合桩成孔工艺质量控制、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定位控制、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钢筋笼上浮和下沉控制等多项施工技术开展研究,形成系统的桩基-重力式混合锚碇基础的施工工艺,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力式锚碇悬索桥主缆上拉力的水平分力由锚块基础和地基的摩阻力抵抗。锚碇混凝土与基岩表面的摩擦阻力不足容易影响悬索桥主缆受力,进而威胁桥梁安全。采用锚碇岩石地基摩阻系数原位试验是验证锚碇基底抗滑移摩擦系数是否满足设计取值的有效方法。文章以某特大桥锚碇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直剪试验为例,介绍了该非对称悬索桥混凝土锚碇摩阻系数原位试验,分析了试验结果,可为该类桥梁锚碇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舟山西堠门大桥为主跨1650m的两跨连续分离式钢箱梁悬索桥,其施工采用了较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文章从大桥基础、索塔、锚碇、索鞍、锚道、主缆、钢箱梁以及其附属设施等方面,介绍了舟山西堠门大跨悬索桥的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  相似文献   

4.
《西部交通科技》2014,(1):I0003-I0003
<正>矮寨大桥关键技术研究获科学技术特等奖近日,矮寨大桥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矮寨大桥是山区跨越深切峡谷的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两岸与隧道相连,大桥的建设面临诸多设计与施工难题。该研究以矮寨大桥为依托,项目组对深切峡谷钢桁梁悬索桥结构体系、施工技术、抗风、抗震、隧道锚碇及边坡稳定性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结构、轨索滑移法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新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大桥首创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高速公路特大桥桩基础施工为研究背景,通过在桩基础布置土压力盒和钢筋应力计,对桥梁桩基础竖向受力、桩身摩阻力、桩侧土压力进行监测,收集数据分析得出桩基内侧和外侧竖向受力传递深度随荷载增加而变大,桩基内侧和外侧摩阻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桩基外侧土压力高于内侧,这是由于受到坡面影响造成的,但最终均达到了平衡状态,桩基承载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30日,大连南部滨海大道跨海大桥正式通车。跨海大桥主桥——星海湾大桥创造了多个全国之最——国内首座双层跨海公路桥梁,国内首座海中地锚式悬索桥,国内首座双层钢桁架梁悬索桥,国内吊装施工节段最重的悬索桥,使用了国内最大的锚碇沉箱,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多项先河。"3年10个月,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二公局二公司大连南部滨海大道项目经理郝胜利来到美丽的星海湾广场,望着不远处,他为之奋斗了近4年的星海湾大桥。碧海之中,大桥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7.
高填明洞会使结构受力增加,影响结构安全。文章通过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手段,考虑EPS减载、结构截面形式及其基础刚度,研究了明洞洞顶土压力、土体位移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填明洞减载结构洞顶土压力随填土高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拱形截面减载效果优于矩形截面,柔性基础明洞减载效果优于刚性基础;矩形截面从洞顶中心点到两侧的土压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明洞两侧边界处出现最大值,EPS减载和柔性基础会使最大峰值与洞顶中心点数值的差距减小;拱形截面明洞洞顶同一平面竖向土压力呈现先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明洞洞顶中心点。矩形截面明洞洞顶同一平面土体沉降曲线由减载前的"双V"型变化为减载后的"U"型。随后,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两者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11.0%,验证了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及计算参数的合理性。最后,从填土横向应力上探讨了不同截面、基础刚度的明洞减载结构土拱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填明洞比常规明洞承受的荷载大、结构更加复杂,减载后的土压力变化是否有利于明洞结构受力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种减载措施下沟槽式高填黄土拱形明洞受力特性,得到了明洞周围土压力和外侧应力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减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EPS板、EPS板+土工格栅减载可将明洞拱圈上方土压力转移至明洞两侧,使拱顶、拱底土压力减小,两侧土压力增加;明洞外侧各截面应力均减小,铺设减载材料对截面不同位置的外侧应力影响程度依次为拱腰侧墙拱顶拱肩拱底。采用有限元平面应变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明洞周围土压力、外侧应力与试验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7%和14.6%;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明洞内力减载量增加,且其变化率增大。因此,实际沟槽式明洞减载工程中,在保证明洞衬砌结构安全情况下,应合理选择减载材料及基础刚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少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特性、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重点对其在沉井基础、高填方盖板涵整体式基础、路基重力式挡土墙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双连拱隧道因地质条件差、浅埋、高跨比小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存在洞室围岩失稳变形破坏的隐患.因此,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的监控最测尤为重要.长春一延吉高速公路于木匠沟双连拱隧道采用侧壁导洞先贯通的施工方法.先贯通的侧壁导洞既可以作为运输通道又可以对围岩进行超前探测.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围岩收敛、围岩内位移、地表下沉等监控量测.及时指导设计变更和支护,确保了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解决结构承载力低、围岩节理发育、开挖稳定性差等隧道施工问题,在进行开挖面围岩处理、喷锚支护构造、混凝土喷射等喷锚支护设计的基础上,以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康和镇的半嶂隧道为例,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隧道施工段喷锚支护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分析结果,喷锚支护技术能显著提升隧道结构强度和承载力,避免施工期间出现围岩坍塌事故,强化、固定隧道,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缆索吊装施工技术适用于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尤其是山区陡坡地形条件下施工场地受限的地方,它具有易操作、易掌握、施工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安全等特点.以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沙溪大桥上部钢桁梁缆索吊装施工为例,介绍缆索吊装施工技术,包括搭架、主锚碇、缆索系统、动力系统等施工要点,并通过荷载试验验证该缆索吊装系统安全可行,最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步履式顶推施工的流程和施工难点,研究了步履式顶推施工的主要技术,并通过Midas软件建模,从结构形变和组合应力两方面探讨了顶推平台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4.
应力、线形、温度和三个试验(混凝土、摩阻和挂篮)是桥梁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一是保证大桥线形和合龙精度满足要求;二是结构墩身、箱梁应力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这是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必须达到的两个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膨胀土地区中桩基紧邻管道施工广泛存在的情况,文章以云南保山绕城高速胡家坡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桩基、土体和管道(石油、燃气)的整体三维数值模型,考虑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分析膨胀土桩基施工对邻近管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基施工诱使管道发生竖向及水平变形,累计变形为0.9mm;管道水平应力及竖向应力均处于较低水平,桩基施工对管道受力影响较小,管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桩顶轴向压力对邻近管道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泰州大桥位于长江江苏段的中部,连接京沪、沪陕和沪蓉三条国家高速公路。大桥主桥首次采用跨径1080米的双主跨三塔悬索桥桥型,不仅是桥梁在跨径上的突破,也是实现大跨悬索结构多跨连续布设的全新桥梁结构体系。以200米高纵向人字型、横向门式框架型钢塔;中塔水中沉井基础入土深度;W型主缆架设长度及两跨悬索桥钢箱梁同步对称吊装四个方面稳定世界之最。"我们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全面推进工程的标准化,有力提升了大跨径桥梁标准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桥梁建设的技术进步。"江苏省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如此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地铁施工引起的地基土变形和孔压变化已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依据Henkel提出的三向应力条件下的超孔隙水压力理论,求得隧道起拱线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通过MIDAS-GT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杭州地铁工后固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工后不同时间段内地基土沉降和孔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施工完成后,土体中的超孔压分布呈左右对称分布,且孔压的消散程度与地基土固结度基本一致;固结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掘进初期,最大值出现在地表处;固结度越高,由地铁运行所引起的孔压变化量越小。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构筑物密集区域,采用悬臂掘进机开挖大断面硬岩隧道将给周边环境安全带来威胁。以重庆红石路隧道工程为例,隧道下穿公路及构筑物基础,且距离周围建构物和下方运营轨道车站较近,为确保施工安全提出采用单侧壁机械开挖上、下台阶。通过数值分析反复比选,制订优化单侧壁施工法的方案,能够缩短导坑长,保证结构支护安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单侧壁施工期间,通过把握施工准备、导坑开挖和支护施工等环节控制要点,做好施工监测,最终取得理想施工效益,为同类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依托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制定了初期支护破坏准则,同时建立了地应力合理释放与有效约束之间的平衡。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通过采取预留变形量、合理的初期支护、可靠的开挖工法、关键部位锚注加强、动态支护补强等5项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的发生,达到了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隧道无损检测是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补充,可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对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洞内外观察、地表沉降、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以及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并分析这些监控量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及方法,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