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汽车制动系设计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泳龙  李幼德 《汽车工程》1995,17(3):129-136,156
本文介绍作者在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参加开发研究的汽车制动系设计专家系统概况。最后兴例说明汽车理想制动力分配线和实际制动力分配线的推理设计。  相似文献   

2.
由汽车简化模型制动时的受力分析可推导出理想前后轮制动力之间的关系式,得出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结合实际制动力分配线来讨论确定前后轮制动力,再用附着系数的定义得到前后轮利用附着系数,根据ECE法规要求检验前后轮利用附着系数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半挂汽车列车的再生制动方法,分析了制动过程中的载荷转移和牵引座纵向力,运用AMESim软件搭建了半挂汽车列车再生制动仿真模型。在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制订了适合半挂汽车列车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对半挂汽车列车再生制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可达27.7%,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模拟半挂汽车列车的再生制动过程,本研究为重型车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M1类车辆空、满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实际应用的两段不同斜率制动力分配线之间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保证满载状况时的制动效率不小于75%,优化设计了某微型客车变比值的制动力分配曲线.考虑制动器推出压耗,建立了各轴制动力与管路液压的转化公式,由优化后的变比值制动力分配线确定了液压比例阀的特性曲线.对制动力分配曲线优化前、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进行的对比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程军 《汽车技术》1991,(12):9-14
用数值优化的方法,对具有射线式特性的感载阀进行了分析计算,使实际制动力分配线(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线(I线)的方差和为最小,并满足了欧共体EEC/ECE制动法规对附着系数、制动压力与制动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汽车中,特别是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是社会和国家相关部门提倡的重点,在私人轿车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大。因此,当今对电动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电动汽车的制动力分配作为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主要内容,也是文章重点研究的方向。文章主要介绍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特点,兼顾制动力分配的制动系统能量回收以及制动力分配的相关理论曲线。并引入实际车型,通过其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对比来验证其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根据对比结论分析制动力分配的特点。并对制动力分配的优化方案进行介绍与展望。通过整个体系的阐述,强调制动力分配的重要性以及对电动汽车制动安全性、稳定性的意义,也是电动汽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我们今后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动赛车具有再生制动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并联策略的电液复合再生制动力分配方法。在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ECE制动法规、赛车轮胎及行驶路面条件解算出制动力分配系数β,从而对赛车摩擦制动力与再生制动力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在不同的制动强度区间采用不同的制动方式,达到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9.
装有缓速器的汽车在制动时,其制动性不能用理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来评价,但对I曲线稍作修改并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仍可以对汽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式,得出关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该方程解的情况来分析制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施加在后轮上的缓速器制动力不宜过大,并且通过适当调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半挂汽车列车附着系数的分析与制动力分配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三全 《汽车工程》1997,19(1):34-40
本文对列车的制动工况建立力学模型,分析研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β和附着系数ψ0的关系,求取列车理想的附着系数和制动器动力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并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通过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系数进行分配,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分配驱动轮再生制动力,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能够明显提高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复合制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励 《汽车科技》2006,(4):19-22
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为目标,在车辆液压制动力分配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前后液压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分配的比例关系,确定了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在确保液压制动力分配系数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以最优制动力分配为目标优化了整车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MATLAB和VC++各自的编程优缺点;基于MATCOM转化法的VC++与MATLAB混合编程基本步骤;理想的汽车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方程推导以及相关知识.然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MATCOM转化法实现I曲线的模拟绘制,并与理想的I曲线比较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增加汽车续驶里程,本文针对前、后轮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定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时,采用以路面特征值识别为前提,将f线、ECE法规线和I曲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路面的附着系数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使汽车在获得较大制动力的同时确保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时,根据车辆实时工况,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分配驱动轮上的再生制动力,可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建立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在CYC_1015和CYC_UDDS两种工况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比ADVISOR原车控制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汽车制动过程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关系,制动力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提出了应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汽车制动理想条件的分析方法和流程,并且通过绘制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特性,对其控制形式进行研究,为制动系统设计与匹配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大许  兰凤崇  陈吉清 《汽车工程》2013,(12):1057-1061
针对具有双轴双电机四驱结构的电动汽车,设计了一种基于I线制动力分配策略。该策略在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按照I线分配,前后电机同时回收能量,既发挥了制动能量回收潜力,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回收更多的能量,制动力分配曲线与I线相吻合,保证了制动稳定性,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双轴载货汽车动态制动力分配与实际制动力分配的比较,推导出双轴载货汽车直线制动的最佳制动力分配关系式,并由此推荐一种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以判定已知制动系统的车辆是否有必要加装感载阀即采用可变比例制动力分配,以改善车辆的直线制动必性能。  相似文献   

19.
JT663和 JS663型长途客车的制动力,是以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来分配,并以分配系数β表示前、后轴制动力的分配情况。由于 JT663和JS663型长途客车是由东风 EQ140型汽车(下称原车)的底盘等改型而来,其制动器的制动力和原车相同,是分配比例固定的常值(β=0.59),但改型后的前后轴轴线之间的距离变长、重心高度和重心至前后轴轴线距离的变化(见附表),使同步附着系数φ。值增加至0.56(空载)和0.64(满载)。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确定加装缓速器后汽车制动力分配比的大小,提高制动稳定性与效率,建立汽车制动控制模型,分析加装缓速器后原车制动力分配比与利用附着系数的关系。考虑不同制动强度与缓速制动力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基于ECE制动法规对制动力分配比进行设计,得到加装缓速器汽车满载与空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对比分析设计前后的制动效果,结果表明:原车制动力分配比无法满足复合制动时的法规要求;优化设计制动力分配比后汽车在满载与空载工况下制动均能较好满足ECER13制动法规要求,且制动效率不低于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