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海运业合并兼并的动机和方式研究(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世界海运》2001,24(3):52-54
通过国际海运界合并兼并的动机和方式的研究,为提高中国国际海运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2.
费思 《集装箱化》2008,19(3):11-14
集装箱班轮运输业上一轮收购热潮集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较大规模的兼并活动有数十起,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英国铁行箱运与荷兰渣华箱运合并,韩进海运购买胜利海运大部分股权,东方海皇收购总统轮船,马士基收购南非箱运、兼并海陆,CP轮船并购一系列区域船公司等。21世纪初期,全球班轮运输市场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3.
刘斌 《世界海运》2001,24(4):52-53
在上期中我们探讨了合并、兼并的动机,本期我们将根据国际海运界浒的估价技术、预算技术和确立风险技术等对目标公司进行估价。然后,我们再简要地分析杠杆收购。  相似文献   

4.
赵爱莉 《世界海运》2001,24(2):14-15
全球经济与世界海运密切相关,相互依存。2000年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海运也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挪威普拉图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海运咨询机构,每年发布报告,对上一年的世界海运做出分析,对下一年的世界海运及全球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咨询公司对2000年的世界海运作了分析,对今后几年的海运形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车军 《水运管理》2001,(1):33-35
未来的国际海运业将长期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各海运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海运政策、海运宏观管理和海运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那些海运立法完善、宏观管理有效、能从政策上给予本国海运业稳定而有力的扶持并且拥有大批现代化海运管理人才的海运国家,必然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与此同时,各国海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各海运国家政府还是各国海运企业,均把实现海运管理现代化作为发展海运的首要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6.
纵览     
正交通运输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签海运协定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协定内容均已得到落实,双方给予对方国家船舶在本国港口服务保障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对方企业在本国设立商业存在。在海运协定的框架下,我国与欧盟和东盟建立了定期海运会谈机制,重点在国际海运发展形势、最新海运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中国水运》2009,(11):64-64
第四届全球海运峰会在大连召开 近日,旨在"与港航领袖握手,开创海运达沃斯"的第四届全球海运峰会在大连召开。3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组团参加了会议。"全球海运峰会"作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创办的国际性会议,在这几年中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个会议已成为展望海运未来、聚合市场商机、促进区域港航经济发展的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峰会分别就"世界经济大裂变与未来航运新格局"、"口岸经济与产业发展"、"国际物流与体系建立"等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航海》2018,(6)
正2018年10月,联合国发布《2018年海运报告》,总结回顾上一年度全球海运贸易情况,预测当年全球海运市场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争端加剧,经济增长由欧美同步复苏转向复苏分化的当下,包括IMF在内的部分国际组织分别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海运贸易使全球经济贸易同振波动,更应积极面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多极化。五大趋势凸显全球航运复苏与隐忧根据联合国《2018年海运报告》,全球航运正呈现五大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经济形势、全球海运量和船舶保脸量阐述国际船舶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分析我国舰艇工业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所需进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因素最早是在经济领域中提出的,而在国际航运界提出是在2004年的首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提出的[1]。中国因素改变着全球经贸格局、原材料和能源供需格局,也改变了服务于全球贸易的国际海运市场的格局。本文从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的模式来阐述国际航运市场中的中国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2009年国际贸易海运统计数据,对美国国际贸易海运的发展,尤其是中关之间的海运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尽管金融危机正逐渐消退,但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海运状况难以在2010年全面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全球主要集装箱班轮公司经营惨淡,行业兼并、重组、整合迭起:马士基航运收购汉堡南美,达飞轮船收购美国总统轮船,中远集运与中海集运合并为中远海运集运,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整合集装箱班轮业务,韩进海运破产,航运联盟重新排列组合。业内对未来集装箱班轮运输业的发展前景看法不一。本文基于全球集装箱班轮运力和货物贸易数据,尝试从一种新的角度分析影响集装箱班轮运输业复苏前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1984年开始,世界前20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无一例外都在中国大陆设立了经营机构。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它们迅速扩大实力、强强联合、全球规划,以至刮起一股兼并收购的浪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集装箱班轮公司和冷藏船公司之间为争夺冷藏货海运主导地位的竞争愈演愈烈。目前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冷藏船行业正朝着兼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处每年出版的《海运报告》是国际海运界一份客观、权威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对上一年海运情况的回顾,分析阐述海运发展态势,对业内人士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关注国际贸易善,把握海运发展方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从该组织出版的《2001年海运报告》中撷取的主要内容,供业内相关人士参阅。  相似文献   

16.
大兼并、大震撼--航运业巨无霸马士基兼并铁行渣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洪林 《世界海运》2005,28(5):27-29
近些年,世界顶级航运企业的合并兼并已是屡见不鲜:1997年4月新加坡东方海皇收购美国总统轮船;1998年6月日本邮船兼并昭和海运;1999年4月日本商船三井兼并NAVIX;1999年7月挪威威廉臣与瓦伦尼斯合营;就连马士基海陆与被收购前的铁行渣华,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是当2005年5月11日,丹麦马士基宣布将通过支付23亿欧元(约30亿美元)收购铁行渣华-劳埃德,还是让世界航运人士大跌眼镜.英国著名海运日报《劳埃德日报》(Lloyd's List)称:“这是在集装箱运输领域迄今为止最大和最富有挑战性的一次交易,将会造就一家世界最大的航运巨头,其规模将是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两倍多.”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收购,人们相当震惊,虽然此前曾有消息称马士基有意收购铁行渣华,但直到5月10日,铁行渣华还对外宣称“不能保证两者合并是洽谈的必然结果”,第二天却突然与马士基双双发表声明称协议已经达成.8月1日,马士基宣称已经全部履行了并购合同中的约定,股份的认购也进行完毕,至此,令整个航运界震惊的丹麦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劳埃德成功运作了.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班轮公司的兼并重组一浪高过一浪,集装箱码头应如何主动而为、顺势而为,强化风险意识,融入世界集装箱海运市场的变化趋势,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稳定增长近几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班轮公司的兼并重组一浪高过一浪,深刻影响着世界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变化,改变着世界的海运格局,同时影响着各大集装箱码头的运营管理。集装箱码头应在风起云涌的格局变化中主动而为、顺势而为,强化风险意识,融入世界集装箱海运市场的变化趋势,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航运与航运服务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岗 《中国港口》2012,(1):56-58
<正>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航运业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和恢复,国际航运业一直面临着重要的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货物的有效流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1.海运贸易2010年,新兴市场的强劲增长推动了海运贸易出现反弹,全年海运贸易量实现84.7亿t,增长幅度高达8%。其中,原油和石油制品在散装货物中占据最大份额,并占海运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海运达沃斯     
11月8~10日,亚运盛典前的羊城广州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国际航运界年度盛会,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0吸引了国内外逾千名航运及相关产业精英、企业领袖、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资深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感受全球海运的脉动。  相似文献   

20.
把脉航运     
《中国远洋航务》2013,(11):38-52
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五年,当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未来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仍未挣脱困境的国际航运业该何去何从?值此2013年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召开之际,本刊特邀国际航运业利益相关方代表,就当下困局把脉问计,共商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