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现代高新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氧化镁晶体普遍采用电弧法熔炉冶炼,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必须进行除尘.论文设计了一个除尘器系统,主体采用新一代高效除尘设备——塑烧板除尘器,控制系统采用高性能PLC实现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采用双机热备、通过RIO控制的结构,实现了对除尘器的合理完善控制.  相似文献   

2.
王红 《交通标准化》2007,(7):102-105
在散粮控制系统中实现布袋式除尘器集中控制,该系统已在岚山散粮扩建工程中投入使用,系统运行效果良好,达到并超过了除尘器厂家提出的除尘器控制要求,获得了除尘器厂家和业主的认可和赞同.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和燃烧废气.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必须加装除尘系统。由于袋式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适应性强、处理的风量范围大、便于粉尘回收等优点,故常作为旋风除尘器后的二级除尘装置。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和燃烧废气,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必须加装除尘系统。由于袋式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适应性强、处理的风量范围大、便于粉尘回收等优点,故常作为旋风除尘器后的二级除尘装置。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静电除尘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隧道静电除尘器的原理和特点,阐述了公路隧道静电除尘技术安装方式和运营效果,综述了国内研究现状,指出隧道ESP的发展动态,展望了静电除尘器未来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系统采用闭环控制实现了对智能电动车的控制.以单片机SPCE061A作为电动车的控制核心,采用ZCT245AL-485型数字式倾角传感器,实时测量跷跷板水平方向倾角,选用步进电机准确控制小车前后微移,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小车寻找跷跷板平衡点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MC33033和CPLD的自动门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CPLD和电机控制器MC33033为核心的自动门控制系统,CPLD实现自动门的运行状态控制,MC33033实现自动门往返运行以及正反转分别调速,实现自动门的智能化控制.该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简单、可靠、开发成本低.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钢轨打磨过程中的压力波动,采用在传统气动恒压控制系统中加入容腔调节器的方法构建新型钢轨打磨压力控制系统.容腔调节器由储气罐与比例流量阀构成,能够在系统受到压力冲击时吸收冲击压力,降低压力波动,并在系统需要输出压力时补充系统供能,加速系统响应.为了保障钢轨打磨控制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所研究的钢轨打磨压力系统采用了双闭环的形式,以变结构控制为基础,结合每个闭环的控制特性来构建控制器.为了验证所提出控制系统的特性,分别以系统仿真与打磨实验的形式与传统钢轨打磨压力控制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传统系统相比,本文所提出的容腔调节控制系统控制压力波动降低了76.8%.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电动车的操控性,电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并延长续驶里程,克服目前常用控制方法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结合专用控制芯片的带增程器的电动车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控制方案,通过数学计算和模拟仿真,设计并评价整车的控制策略.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专用控制芯片负责对电机的直接控制以减少单片机的工作负担,单片机主要负责对专用芯片的控制,并依据蓄电池SOC值控制增程器的开闭,实现整车系统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整车、增程器、电机控制的有效结合.最后测试了电机响应性能并进行了整车调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控制系统的TrueTime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控制系统是一种集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于一体的全分布式、网络化、实时反馈控制系统,基于Matlab的网络控制仿真工具箱TrueTime为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了简易可行、功能齐全的工具.TrueTime可以对网络时延、网络参数、控制方法、网络调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仿真研究,实现控制性能与网络调度同时仿真的要求,使得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更为容易.本文介绍了TrueTime工具箱的组成与功能,结合直流电机网络控制系统实例,给出其TrueTime仿真的具体实现,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TrueTime工具箱对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降尘原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设计一种安装在清扫车垃圾箱内的降尘罩,并建立仿真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气固两相流仿真分析,跟踪粉尘在降尘罩中的运动轨迹。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降尘罩有较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施工隧道内粉尘颗粒粒径、颗粒浓度、通风风速和负离子系统工作电压、纵向安装位置对负离子系统粉尘降除效率的影响,依据调研和实测选取隧道计算参数,建立隧道及负离子系统三维模型,采用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并通过动量方程附加电场力源项的方法求解电流场,利用拉格朗日法求解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用SIMPLE算法对颗粒运动与电场流场进行离散相和流体相相间耦合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和隧道现场抽样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粉尘粒径越大,浓度越大,风速越低,负离子系统工作电压越高,系统纵向安装位置越偏于上风口,负离子系统除尘效率越高;两组现场抽样试验与对应数值模拟所得的除尘效率分别为41.2%、56.7%和38.2%、51.1%,误差分别为15.5%和12.9%. 考虑施工隧道大空间复杂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负离子系统除尘效率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庞耀垄 《交通标准化》2010,(10):112-114
采用综合粉尘防治方法,将降低隧道施工粉尘的产生量、提高粉尘产生作业面附近的降尘效率作为重要的防尘措施,一方面可以有力地改善施工作业面的粉尘污染,另一方面经济效益也很明显。因此,如果能在隧道粉尘防治方面做到综合防治,必将把隧道施工环境的改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施工隧道通风换气时, 为了快速稀释粉尘, 加快施工进度, 引入负离子除尘新方法, 并分析了其应用的可行性; 利用粉尘颗粒荷电理论研究了粉尘颗粒的荷电量, 推导了粉尘颗粒在负离子净化系统外电场作用下的饱和荷电量计算公式; 根据施工隧道的环境特点, 在粉尘沉降主动力为电场力和重力时分析了粉尘颗粒的受力情况, 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了粉尘颗粒的沉降算法; 模拟隧道环境进行了室内试验, 依照室内试验获取的安装参数确定隧道试验方案后进行了现场试验, 并利用现场测试结果分析了负离子除尘新方法的使用效果、机理和沉降算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使用和未使用负离子净化系统的1个施工周期内, 试验段呼尘消除率分别为51%和20%, 超过《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简称《规范》) 中呼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8mg·m-3的时间分别为1、12h, 使用负离子净化系统后, 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从6.38mg·m-3降至3.10mg·m-3, 满足《规范》中不大于4mg·m-3的要求, 即采用新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净化施工隧道内的空气; 施工隧道采用负离子除尘新方法的机理可使用粉尘荷电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释; 在粉尘主要为PM10的相似工况下, 利用沉降算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得出的粉尘消除时间分别为14、18、20min, 采用算法得出的粉尘沉降时间需要考虑的综合影响系数为1.31.4。   相似文献   

15.
在沥青混凝土拌和中产生的粉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收,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原材料浪费。通过机械和电器控制装置以简单易用易制作为前提,结合工程实践研制了粉尘回收装置;介绍了该粉尘回收装置的组件设计、技术原理、操作工艺流程与应用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粉尘、土壤及行道树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轻汽车行驶导致的城市道路重金属污染。采用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东京城市道路粉尘、行道树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掌握道路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探讨行道树树叶对重金属的捕获能力及树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东京市区道路粉尘的重金属浓度随交通量的增加而上升,且与道路土壤相比。道路粉尘的重金属浓度高.以Pb为代表的汽车污染在东京有减轻的趋势。但是仍然较高,说明Pb污染长期存在;而且。因尾气净化系统中使用Pt。从而引起Pt污染.行道树树叶的重金属浓度比对照点同树种的浓度高。不同树种浓度差异较大。杜鹃花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强.因此,栽植蓄积重金属能力强的树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应用AMESim对XZ5110型后装压缩式垃圾车装填机构刮板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对比分析开环、闭环装填机构刮板反馈控制系统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可明显改善刮板运动状况。可为提高装填机构的设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five-fingered, multi-sensory and biomimetic hand is presented. The cambered palm is specially designed by utilizing the knowledge of anatomy. The position of each finger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human hand skeleton. Each finger with three phalanges could fulfill flexion-extension movement independently. All the fingers are designed using coupling link mechanism. The location of the thumb is designed by maximizing interaction area between the thumb and other fingers. The opposite thumb could grasp along a cone surface, while maintaining its function. The hardware architecture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system and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system. The mechanical parts, sensors and 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integrated in the hand structure. In addition, a skin-like glove is designed, which makes the hand more humanlike. According to our prim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hand can accomplish several grasp modes by applying an intuitiv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control scheme. The success rate of 10 modes is up to 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