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港口生产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转换成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四种生态生产性用地,利用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能源生态足迹、建筑生态足迹构建港口生态总足迹模型;同时,基于港口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构建港口生态承载力模型。最后,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计算其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算例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该港区生态承载力指数为5.8,出现生态赤字,港区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该港区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占港区总生态足迹的95.3%,是该港区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该港区生态承载力全部来源于港区水域,港区拥有的水域面积有效提高了自身承载力,使港区生态承载力指数低于港区所在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指数。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7,(2):198-201
基于能值理论(emergy theory),在分析港口资源消费和污染等生态足迹的基础上,考虑船舶在港作业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基于EEF模型(emergy-ecological footprint)的港口生态评价方法,将港口生态承载力分析计算扩展为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虚拟承载力两类账户。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计算了2009~201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港区历年生态承载力指数均大于1,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是港口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港口经济虚拟生态承载力账户对港区生态承载力的贡献高于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账户,可有效控制生态赤字规模。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本文借助生态足迹理论,在2006、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三个时点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并进行了区域生态盈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灌区2006、2010和2015年的生态盈亏分别为-0.922 ha/人,-2.3724 ha/人,-5.0607 ha/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逐年,今后要加强阿克苏灌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草还林,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阿克苏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对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进行评价,介绍整治工程项目概况,建立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评价模型,通过计算该航段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数值,认为整治工程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盈余。得出结论:该航道的生态足迹远小于生态承载力,说明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使用生态足迹法评价整治工程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整治工程的实施推动了船舶大型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定量获取各评价指标的信息,研究港口工程建设对湿地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是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弥补了生态承载力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乃至目前正大力推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区域规划的可持续能力的评价是个难点,现尝试借用生态足迹理论中生态足迹供给的模型,结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其用于区域可持续能力评价的可行性,并以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区域开发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是对区域开发的可持续能力进行评价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有关具体参数的选择还需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等为背景,结合建设"生态城"的理念,探讨如何为现阶段的港口环境保护规划逐步补充港口生态规划;讨论式地提出"生态港"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港口实例和港口生态分析,提出"生态港"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港”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等为背景,结合建设"生态城"的理念,探讨如何为现阶段的港口环境保护规划逐步补充港口生态规划;讨论式地提出"生态港"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港口实例和港口生态分析,提出"生态港"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等为背景,结合建设“生态城”的理念,探讨如何为现阶段的港口环境保护规划逐步补充港口生态规划;讨论式地提出“生态港”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港口实例和港口生态分析,提出“生态港”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号召发展长江航道为背景,在生态航道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以满足生态效益需求为核心,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目标,实现长江航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江航道承载力概念。借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运用系统理论、协同理论等理论对航道承载力系统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航道承载力的定义、内涵、特征及航道承载力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钦州港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分析钦州港生态承载状况及未来发展态势,运用系统动力学对钦州港生态承载力进行仿真研究,测度其相关指标的承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多情景模拟,对比钦州港在不同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承载状况。仿真结果表明:协调发展模式下的能源、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略高于资源环境保护模式下的数值,但氨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承载力指数达到最优,绿色GDP增速最快,未来发展态势相对最好。对钦州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根系兼具吸水和加筋作用的特性,依托某疏浚工程,对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观测试验区内浅表层(0~90 cm深度)疏浚土含水率、承载力、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和评价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的效果。研究发现:1)皇竹草种植完成85 d后,种植区土壤承载力由11.8~27.7 kPa增加至54.5~68.3 kPa,而空白对照区仅为33.4 kPa;2)疏浚土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5.5%~43.9%、6.5%~17.0%、1.5%~9.6%;3)皇竹草对重金属Cu、Zn、Pb、Cd、Ni均具有吸附效果,其中对Cd的吸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利用皇竹草生态固化浅表层疏浚土是可行的,它能加速浅表层疏浚土的失水,快速固化浅表层疏浚土,尤其对30~90 cm深度范围效果明显;此外,皇竹草还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吸收重金属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邓晶  刁承泰 《中国水运》2007,7(8):187-189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的生物种群的生态位理论,提出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生态位数学测度模型,包括数量生态位模型、生态位扩充压缩度模型、生态位熵模型,对都市区1998-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都市区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地生态位差较大,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更加剧了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2)就生态位变化而言,都市区内各个区县又有所不同,北碚、巴南、渝北区农业用地生态位较高,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建设用地生态位较高。(3)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水土保持度中各项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水土保持度指标中各因子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补充生态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对应的赋分等级,提出开展评价的时间节点,形成一套可用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评价体系。以南通五山段长江岸线为例,开展该体系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2018—2020年,使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的生态指数逐年增大,最大增长率为90.09%。2)生态效果由修复工程建设初期的较差逐步提升为优秀。3)在已实施生态修复的岸线,应用该评价体系得到的生态效果评价与该岸线实际工程进度、生态变化情况相符,验证了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可推广应用于江苏其他岸线生态修复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丁坝是常用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在发挥整治功能的同时,也会影响所在河段的生态质量。丁坝对河段生态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通过改变流场、流速、水深和河床冲淤情况,影响河段生境质量,其中坝田间的回流区是控制生态影响有利或有害的关键水域。文章以西江底栖动物和鱼类对栖息地流速、水深和底质的要求为依据,分析西江广东段的虎跳门口门浅滩和界首滩浅段,以及北江洪奇门水道玉米地段航道整治工程中丁坝对河段生态的影响。最后从合理选择丁坝坝址和构建生态保护型丁坝两个方面提出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雪蛟 《水道港口》2020,41(2):226-230
海域水环境质量与承载力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大连太平湾近岸海域,文章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云理论方法,以研究海域32个站位的COD、无机氮、磷酸盐和石油类4个污染因子为承载力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太平湾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和承载力状况;并以不同时期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湾港区工程建设与环境质量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南京市江宁区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中的生态护坡类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简要的分析了各个类型生态护坡工程的优点。提出了生态护坡设计“安全、经济和生态”原则和“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分析研究了目前已有的生态护坡工程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分层线性综合评价方法,为后续中小河流整治生态护坡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运河护岸经常被破坏的情况,通过研究运河航道中船行波对岸坡的作用及破坏机理,分析不同形式生态护坡的消波能力,研究运河航道多功能协调的护坡关键技术。总结航道生态护坡设计原则和思路,提出生态护坡结构应尽量设置多孔性结构,为生物提供生长空间。护坡结构形式选择要综合考虑水岸相互作用和生态需求。在船舶通行密度高的航道,船舶航行会对水生生物造成重大影响,有条件时应单独开辟一块区域供水生生物栖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路建设中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烟台公路生态路网建设为模板,构建区域生态公路建设的指标体系,对生态公路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间贸易和远洋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态资源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为实现海洋生态资源损害空间数据的共享和管理需求,本文构建基于RDBMS的空间数据库,提出对应的数据和存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