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措施会对居民出行行为造成影响,为使城市交通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经常需要对居民出行需求进行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选择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服务时间、费用、环境及可选交通工具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从城市居民出行需求角度出发,考虑出行者的性别和职业属性,建立了基于出行费用、走行时间、出行次数的城市居民出行Multinomial Logit 模型,采用Maximum Likelihood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以中国西北部城市兰州市A区为实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拟合计算得到了该区人员出行行为的分析结果,这一结果可作为兰州市交通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市民出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实际道路系统中,交通个体的日常出行决策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出行者根据出行经验和获取的路径信息确定行驶路线. 考虑有装置和无装置两类用户,在时间反馈策略和平均速度反馈策略下对出行者的出行效率进行了讨论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出行者对历史经验的依赖程度决定系统的演化效率. 两类出行者的出行效率均随出行需求增加而减小,随历史经验依赖性增加而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并且随市场渗透率的增加,在不同信息策略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一般来说,有装置出行者具有较少的行驶时间,且在速度反馈策略下效果明显,两类用户的出行效率差距随着时间的演化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车牌照匹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行程时间样本数据的精确获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夹杂着大量的噪声数据,只有剔除了这些噪声数据,行程时间样本数据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行程时间分析与服务。本文对产生噪声数据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回顾了现有的噪声剔除方法,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基于交通信息提取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噪声剔除的新方法。以荷兰代尔夫特的一条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数据对新方法和现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更好地剔除噪声数据。  相似文献   

5.
�人��;��������վ�IJ����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人口增长、建成区快速扩张以及经济发展使交通需求迅猛增长,导致我国许多大城市现有的客运站从布局和功能上都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对客运站布局模式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结合武汉市的空间发展,对现状及规划客运站点分布进行了分析评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旧客运站点布局的出行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估。同时,本文对实施该方案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车辆跟驰模型中的驾驶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决策、执行过程,在知识表达和推理机制上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针对当前车辆跟驰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引入云模型理论,确定了跟驰模型中的决策变量及概念判断子集,设计了模型参数标定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相关参数的隶属云特征值,总结了基于行为规则的车辆跟驰云推理机制,构造了车辆跟驰云模型CFCM(Car Following Cloud Model)。  相似文献   

7.
8.
针对我国城市公交行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公交合理成本确定,以及政府公交补贴责任划分问题,研究了国际公交行业常用的全分摊成本分析模型及我国城市公交行业相关实践经验,本文在规制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城市公交合理成本核算与分摊模型,并用公交专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模型和方法的应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能为公交合理成本核算、各相关辖区政府公交补贴责任划分、相关政策制定和政府间协调合作提供基本理论及方法支撑,对我国深化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й����ܽ�ͨϵͳ��չս���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要地介绍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该研究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国家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客观评价了国际和国内智能交通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的差距,提出未来10~15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各阶段的重点战略目标及保障措施和建议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编制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工业大学承担的“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奥运交通规划”系统地总结了以往大型体育活动的经验教训,为北京市制定了奥运交通战略规划、奥运交通规划、奥运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系统地提出了奥运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奥运交通需求弹性预测方法及仿真评价方法。本文扼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运作日趋紧张,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发展未能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影响广州市客运枢纽地位的提升。通过优化完善广州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建立内外畅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将加强广州对外辐射能力,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推动广州成为立足珠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南部交通枢纽中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公交系统的运营特点,对公交调度中的客流异常事件进行分析。在计算客流异常系数的基础上,建立客流异常条件下的公交动态调度流程图,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说明此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客流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多样化,旅客对枢纽站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旅客合理换乘流线设计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组织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全过程流线的概念,扩大枢纽流线优化的研究范围,将枢纽抽象为m×n的立体空间连通图,使得枢纽流线优化问题转化为图论问题.在对各节点进行二次拆分,优化节点费用的基础上,构造了旅客全过程流线优化模型.最后,选用某综合枢纽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配流法进行计算,得到该枢纽站的流线优化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客运枢纽一般经历从单一式枢纽向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过程.本文重点研究综合客运枢纽等级分级的方法.首先给出了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然后基于国内外既有的客运枢纽等级划分方法,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等级分级的原则以及具体方法,分级的方法主要从枢纽功能定位、能力、占地规模三个大方面考虑;接着给出了本文综合客运枢纽类别及等级分级的标准.最后以北京南站与规划中的新疆克拉玛依市迎宾路综合客运枢纽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等级分级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客列车合理接续条件的发车时刻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制旅客列车运行方案时,为使各方向旅客列车的到达时刻相互衔接,以缩短旅客中转换乘时间,应用同余理论,分析了2列不同方向的旅客列车到达途中大站时刻的相互关系.以先到达中转站的列车发车时刻为基点,用代数方法计算出后到达列车的发车时刻,进而找出可行解.对于多列旅客列车相互衔接的情况,可化为2列列车接续问题,利用导出的合理发车时刻的算法求解.  相似文献   

16.
吸取社会力模型中行人运动受到社会力支配的思想,综合考虑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面向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环境的乘客行为仿真模型.针对人群集散时行人之间的差异性,依据目标驱动力及行人与行人或障碍物之间的心理排斥力、挤压力、摩擦力,动态改变行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引入行人防止穿透决策规则,消除行人重叠现象.采取目标点局部极小化原则,设置辅助目标点,解决行人与环境之间动态避碰和绕行问题.以北京南站高架层为仿真对象,针对不同客流到达率对行人集散的影响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加以分析,从而对模型进行校核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动车组运用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车组运用规则,建立了动车组运用计划整数规划模型.为降低求解的复杂性,将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问题转化为交路段生成和基于交路段的交路生成两个问题分步求解.用多起点搜索和交路段互换的方法,使求解结果在有效性和均衡性上得以优化.实际编制实验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公交车辆站停时间与乘客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无人售票公交车辆站停时间的预测精度,探讨了乘客上、下车行为的动作序列和动作时间.研究表明:乘客密度不大于临界乘客密度时,乘客上车时间取决于付费时间且其统计均值稳定,否则取决于乘客离开付费装置的速率且随乘客密度递增呈非线性递减;乘客下车时间取决于乘客下车的速率,与乘客密度无关.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建立了分别适用于秩序优先和效率优先乘客的乘客上、下车时间的统计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考虑驾驶员行为的时间因素,建立了无人售票公交车辆站停时间模型.算例表明,站停时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南京市六合区客运枢纽站建设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客运现状背景的基础上,从满足上位规划要求、助推六合城市发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完善客运枢纽体系以及提升六合区交通枢纽地位这六方面论证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从项目建设的客源条件、选址的交通集疏运条件、用地供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其他相关配套条件等方面论证了六合客运枢纽站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在城市交通网络中集中大量的场站与专业设施,利于载运工具与交通服务的衔接,有助于实现交通线路的网络化、交通方式之间的一体化、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无缝化,还能起到提高客运交通网络的运营效率、合理调整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合理引导客运走向和引导客流合理转移等作用。介绍中心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