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应变变化的规律,通过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混合料AC-13C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力松弛试验,得到其应力松弛模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利用分数阶指数模型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性能,同时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各参数与老化时间、应变、温度的关系,确定最终的非线性粘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应变方式的应力松弛试验可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的应力松弛能力;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程度越高,其低温抗裂性能也就越差;温度越高,应力松弛的越快;初始应变的越小,其应力松弛能力也就越小,即初始应变小的松弛模量曲线相对平缓;利用分阶指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且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仪 (TSRST)进行应力松弛试验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瞬时弹性模量 ,得到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G(t) ;由松弛试验中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绘制不同温度下的应力松弛曲线 ,其结果较好地模拟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 ;试验结果表明 ,Burgers模型只适合于描述短期松驰的特性 ,不适合于描述长时间下的松弛行为。  相似文献   

3.
张清源 《公路》2004,(3):77-79
试验采用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仪(TSRST)进行应力松弛试验,通过试验方法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瞬时弹性模量,得到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G(t)。由松弛试验中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绘制不同温度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其结果较好地模拟了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通过松弛试验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只适合于描述短期,不适合于描述长时间下的松弛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老化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经受不同频率的动荷载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老化期的动态模量进行试验,分析温度和荷载频率对动态模量及相位角的影响,采用车辙因子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建立了不同老化程度的动态模量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老化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具有明显的温度和频率依赖性,老化使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增大,相位角减小。动态模量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老化使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在整个温度(或频率)范围内变化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ECA-10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性能,采用简单性能试验仪进行动态模量试验和动态蠕变试验,运用时温等效原理和修正Burgers模型分别构建了ECA-10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黏弹性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度和加载频率下,ECA-10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普遍较高,抗变形能力较强;依据Sigmoidal函数方程,建立了参考温度为20℃时ECA-10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线簇光滑连续,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在相同荷载作用次数下,ECA-10型沥青混合料随着温度或偏应力的增大,其动态蠕变逐渐增大。建立了重复荷载作用下ECA-10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力学模型,相关性系数在0.98以上,其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预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利用工业CT采集数字图像,并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从三维细观尺度研究了混合料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工业CT扫描沥青混合料试件,获取其内部的真实三维细观结构,再开发程序建立沥青混合料的三维数值试样。将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设为弹性体,将沥青砂胶设为粘弹性体,并采用修正的广义Maxwell模型表征,拟合出Prony级数的剪切松弛模量参数,作为有限元的输入参数。最后进行不同温度和频率下的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动态模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基于三维细观尺度预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切实可行;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沥青混合料数值模拟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含纤维高粘沥青砂的粘弹性特性,对含有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两种高粘沥青砂试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小梁弯曲蠕变试验。分析和比较蠕变挠度曲线和劲度模量曲线得到加入玄武岩纤维的沥青砂性能更加稳定;利用时温等效理论得到松弛模量主曲线,使用origin8软件进行拟合,标定出广义的Maxwell模型的Prony级数形式的参数,相关系数达到0.98。拟合效果良好,可为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从而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性能与温度、时间及其胶结料的状态等参数密切相关,而在路面的使用过程中沥青容易受到老化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性能。为了让路面设计过程中的参数更为具体,在实验室内对不同老化状态下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多个频率及温度下的单轴动态模量试验。采用William, Landel and Ferry(WLF)公式对不同温度下的频率进行时温等效转换,然后基于分数阶模型(2S2P1D模型)建立了动态模量及相位角主曲线,分析老化对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S2P1D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老化状态下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的数据,相关系数大于0.9;沥青混合料的2S2P1D模型中的玻璃态模量E_g和与粘度相关的β参数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显著增大。然而,静态模量E_0、分数阶指数k及h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该模型建立的储存模量及损失模量的主曲线表明:低频时老化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模量及损失模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当频率趋近于0时,老化对储存模量的影响基本不存在,但是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损失模量会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是路面力学响应分析和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客观表征不同应力状态、试验温度及加载频率等试验条件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复杂服役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预估模型,揭示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服役状态相关性。首先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速率下沥青混合料的单轴压缩、间接拉伸及直接拉伸强度试验,揭示了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幂函数变化规律,为模量试验应力比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进而据此开展了不同温度与不同加载频率下沥青混合料的单轴压缩、间接拉伸及直接拉伸动态模量试验,提出了以等效应力比表征三维应力状态下模量试验应力比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分析方法,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采用Sigmoidal函数,建立了基于三维应力状态下等效应力比的动态模量归一化预估模型,实现了不同试验方法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统一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与应力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均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基于等效应力比表征的三维应力状态下模量试验应力比可实现不同试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统一表征,避免了路面结构设计时人为选取材料模量设计参数导致的设计结果不确定性。研究可为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采用易于操作的试验方法,利用高低温蠕变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并利用蠕变柔量和松弛模量卷积关系推导出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表达式。该表达式可避免数值积分法求解所产生的误差和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的繁琐计算。使用时温等效原理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松弛模量主曲线,可为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分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Ko连续加载固结仪对饱和软土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分析了饱和软土松弛阶段轴向应力以及松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从Merchant模型入手,利用变参数法建立了描述饱和软土应力松弛特性的非线性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计算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饱和软土松弛阶段包括松弛加速阶段和松弛缓速阶段,随着时间的增大,松弛阶段的应力减...  相似文献   

12.
常用弹簧钢的弹性松弛趋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云奇  张琼敏 《汽车工程》1994,16(3):177-181
本文从循环软化和循环蠕变两个不同侧面对常用弹簧钢的弹性松弛趋势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并对它们的弹性松弛趋势大小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The lateral vehicle dynamics is defined by the effects of side forces at the front and rear axle. These forces are caused by the slip and camber angle at the individual tyres, which are results of the 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s of the chassis. This paper extends the approach of the effective axle characteristics by Paceyka to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axle cornering stiffness and the axle relaxation behaviour with the aim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hassis design process as it applies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 The obtained expression is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track model and validated against a full nonlinear two-track model. By this means of thes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axle cornering stiffness and the axle relaxation behaviour it is possible to directly calculate and analyse the effective slip angles for linear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driving manoeuvres.  相似文献   

14.
采用4组份浇注机对混技术实现异氰酸酯与组合聚醚A、B、C以任意比例对混,研究了水含量、接枝聚醚含量、反应指数、开孔次数及制品密度方面对丰田体系座椅泡沫应力松弛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产品特性要求下,降低水含量、减少接枝聚醚投入量、增加异氰酸酯指数、增加开孔次数和增加制品泡沫密度能够达到减小应力松弛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Rural areas generally have lower and more dispersed demands for travel which cannot sustain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nd consequently have a greater number of flexible and 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services operating. These services usually operate on a stand-alone basis, are often subsidized and are typically only accessible by certain passenger types or for specific trip purposes. This generally results in uncoordinated and inefficient transport provision overall. The Flexible integrated transport services (FITS) system featured in this paper has been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FITS can be used as a planning tool to assess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relaxing operating constraints (e.g., a service's operating boundaries), which can potentially suggest service redesign. It also includes the capacity to assign subsidy payments on a trip by trip basis to increase cost efficiency whilst meeting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ransport needs. The case study in the paper focusses on transport to health in the Aberdeenshire and Morayshire areas of Scotland in the UK. Despite flexible transport operators receiving public funds to meet passenger needs, this is currently being supplemented by public bodies paying large amounts in taxi fares in instances where there is a statutory obligation to provide travel but where no other suitable transport service exis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substantial savings which could be realized by allowing transport operators to redesign their services by relaxing constraints and by the reassignment of subsidies: resulting in more passenger demands being met and a reduction in public spending on taxi far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几个工程实例的长期观测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对锚杆预应力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包括:地层的蠕变、钢材的松弛、各种冲击作用等。并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为预应力损失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汽车转向盘气囊旋转连接器M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用化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作为分析工具,对转向盘气囊旋转连接器M形结构作了应力、应力松弛模拟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了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公交实际运营出现的调度方式单一、车辆配合度较差、串车等问题,降低公交运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提出一种考虑乘客动态需求的调度模型,采用自动驾驶环境下的公交运营方式,结合站点实际乘客需求调配车辆,实现了公交车辆利用程度最大和乘客总体等待时间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提出的自动驾驶公交调度方法,获取了乘客个体的实时出行需求,同时实现了对车头时距的调控。在模型求解方面,选取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最终获得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精确解。以北京公交300路快车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公交实际运营数据中提取多项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的求解,得到自动驾驶条件下公交运行时刻表、乘客等待时间、公交承载量、站点上车乘客人数等多项运营指标。通过与公交实际运营状态的对比,论证了采用自动驾驶公交对于改善公交运营现状的可行性。最后将优化结果与公交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驾驶车辆投入公交运营,能够缓解串车问题,同一线路上公交车的载客量分布更为均衡,在同一断面的客流与车头时距的不均衡程度均有所降低;同时高峰时段发车数量减少了20%,公交车的平均承载量提高了21.7%,车辆平均间隔缩短了29.9%。  相似文献   

19.
考虑锈蚀影响的拉索状态UL列式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拉索在服役期间经常出现的钢丝锈蚀及索力松弛病害现象,通过求解拉索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及讨论索的收敛迭代解,引入Lemaitre的疲劳损伤应变等价原理和几何损伤理论,提出了在工程中拉索的锈蚀程度可通过适当折减拉索材料的弹性模量来表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入拉索锈蚀和索力松弛影响的拉索状态UL列式分析方法,并成功运用到实际工程的拉索状态分析中。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拉索的锈蚀和索力松弛在服役期间拉索结构状态分析中不容忽视。所提供的方法,考虑了拉索锈蚀及索力松弛病害影响,为大跨度斜拉桥服役期间拉索状态较为精确的非线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计算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徐变,根据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要求,对两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徐变试验,并用优化方法进行了拟合计算,给出了两种配合比混凝土徐变度的计算公式,介绍了相应的混凝土松弛系数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梁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系数进行了计算,为该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