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的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Tunev,可以计算隧道内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所需的时间;与火灾数值模拟软件CFD—POENICS3.5相结合,可以计算危险来临时间;通过对2种时间的比较,判断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论述了模型的有关概念,并对工程实例进行了疏散模拟,最后简述了Tunev模型的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倪杨钦;王明年;李强;严涛;韩常领 《公路交通科技》2025,(1):166-173
【目标】针对隧道发生火灾时大客车人员下车时间开展研究,以解决公路隧道火灾下的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方法】结合大客车人员疏散特性,明确了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由报警时间、响应时间、下车时间及疏散时间组成。采用现场试验研究紧急与非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特性;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大客车不同类型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在大客车中的不同乘车位置对下车时间的影响。【结果】人员在非紧急和紧急情况下疏散速度差距较大,人员平均下车所需时间分别为72.86 s和41.75 s;在体型和疏散速度的综合影响下,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下车时间相当,约为49 s,老年人下车时间为104.8 s;下车时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老年人处在最后一排和中间排时,下车时间最长。【结论】非紧急情况下的人员下车时间明显长于紧急情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下车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在大客车中的特定乘车位置对下车时间影响较大,但老年人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后下车时间受老年人位置的影响较小,建议将大客车人员下车时间设定为75 s。【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公路隧道火灾下的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为探究隧道火灾工况下的设计风速对烟气回流控制效果及人行横通道设计参数对火灾人员疏散的有效性,通过构建数值模拟仿真模型对隧道内烟气、温度、CO浓度及能见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不同人行横通道间距下人员的疏散时间,进而判断人员能否安全疏散。结果表明:在4.5 m/s火灾工况设计风速下,火源点上游能够保持良好的疏散环境;当人行横通道间距设置为250 m时,在交通堵塞的情况下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疏散,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FAHP)方法,建立了人员安全疏散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层次分析法模型;运用专家评判法获得了安全疏散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人员安全疏散系统进行了等级评价.对雪峰山隧道的实例评价,说明该方法能客观公正地完成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系统的指标分析及评价,为科学地协调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单洞双向隧道火灾疏解预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设置回车道、紧急避车带的隧道内火灾规模及烟气传播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使用风机转向及开启台数控制烟气传播速度;火灾工况可按3个阶段(起火阶段、撤离阶段、灭火阶段)进行控制;在起火阶段烟气传播的速度控制应在0.5m/s左右以抑制火势的蔓延;撤离阶段应控制烟气向距离火灾区近端洞口流动,且隧道内气流速度必须大于烟气传播的速度;在灭火阶段应保证隧道内气流速度大于2.5m/s.并应向距离火灾区近端洞口流动。在每一阶段根据火灾发生位置,车辆采用顺序行使、倒退及调头(先倒退至紧急停车带、回车道)行使等措施进行疏解。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以往的变形压力理论增加了塑性-分离阶段,由此提出了围岩变形压力发展过程的4个阶段,并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隧道衬砌结构稳定的功能函数,指出了该功能函数的隐式特征在求解可靠度时的困难.利用Kriging算法中变异函数对随机变量特征的表达能力和Kriging算法的插值技术,结合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抽样方法,推导出了隧道围岩最小支护阻力的变异函数建立方法以及隧道衬砌结构稳定功能函数的插值方法,并给出了建立变异函数和实现隐式函数插值的具体操作流程,从而解决了当隧道衬砌结构稳定功能函数为隐式函数时无法直接求解其可靠度的问题.将此算法分析结果与Monte-Carlo算法精确解相比较,其迭代次数大大减少,而失效概率的绝对误差仅为0.0049%,相对误差为2.523 8%,表明Kriging算法不仅计算效率高,并且能够满足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几种常用公路隧道火灾探测器,如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针对其各自在隧道火灾探测系统中应用时容易产生反应延迟、漏报和误报等缺点,提出了在隧道火灾探测系统中采用经典的自适应加权融合估计算法进行多探测器系统的数据融合。并分别对单传感器、多传感器和异类传感器火灾探测系统的数据融合进行了可信度分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类型火灾探测器系统相比,多探测器系统的数据融合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苍岭隧道烟囱效应分析及火灾时排烟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岭隧道中烟囱效应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依托工程苍岭特长公路隧道中由于受高差及温差等因素影响产生的烟囱效应现象及排烟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苍岭隧道的烟囱效应是明显存在的:在纵向通风条件下,单向交通时,下坡隧道(左线)全长范围和上坡隧道(右洞)出口段将产生不利影响;在隧道双向交通时,均存在不利影响。当火灾发生时烟囱效应的不利影响出现不可控制时,会造成潜在的危险。但由于苍岭隧道设计中采取了在顶部设置独立排烟道进行独立排烟的安全措施,使火灾时烟囱效应产生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水平隧道火灾通风纵向控制风速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种等宽度、不等高度的水平隧道模型,借助CFD技术分析了环境温度、火灾热释放强度、断面形状对临界风速的影响。选择断面水力高度为特征尺寸,获得2种隧道模型对应的量纲一的临界风速随热释放强度的变化关系,且其与缩尺模型试验及全尺度试验结果相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基于CFD模拟结果,分析了Kennedy公式的不足。结果表明,大型隧道火灾通风纵向控制风速的确定过程中应避免使用Kennedy公式计算临界风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并结合过往项目情况,对高速公路隧道内火灾特点及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害机理进行分析,并以洞内燃烧3h作为基本条件对隧道结构火灾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判定衬砌结构在高温后是否仍能满足适用要求。 相似文献